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哪一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

哪一遗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577 更新时间:2024/1/30 18:42:43

二里头遗址最早发现于1959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系统的考古发掘,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二里头文化最有可能就是夏朝的遗存。目前为此,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历史遗存为:约有十座经勘探发掘为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集中在一个区域,可能为宫殿遗址;宫城内的宫殿有中轴线,建筑左右对称,前后几进院落;在宫殿南,发现了一个用围墙围着的青铜器和绿松石等高等级器物的手工业制作作坊,可能是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围绕中心区域的四条街道以及街道上双轮车的碾压痕迹,可能为九宫格的都城街道设计。以上这些代表了这座超大型的都邑遗址的规模。在手工制作作坊发现的器物有:一个牙璋;一个青铜;一个青铜;一个青铜鼎;一个绿松石龙形器,这些组成了一个大型器物群,展现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代表了中国统一王朝的先进技术与文明。二里头遗址,位于洛河与伊洛河之间,据说其卫星影像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实际面积还要大于此,且空间布局较为复杂;二里头还发明了一系列政治理念,包括和等级身份相联系的一整套青铜容器,主要以酒器为主。青铜器的数量的等级差异的政治性发明,源头就在二里头。二里头遗址六十年进行了四十多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平均一年发掘500多平方,先后发现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中小型房址、青铜冶铸作坊,出土了有着成组的青铜器、玉器、绿松石器随葬的贵族墓,建立了以陶器为中心的文化分期和谱系框架。根据专家推测,二里头时期应该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可以叫做王国文明的阶段。但它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抑或是前夏后商,学者们长期以来却聚讼纷纭,争议不休。对此二里头遗址超过半个世纪的国家考古发掘,如果仅是发现以上这些实物与遗存,能够显示证明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夏朝国都吗?它能代表华夏民族璀璨的文明与文化吗?我们知道,夏朝是因为大禹治水的功绩,而得到了舜帝的赏识、获得万国诸侯的拥戴,而建立了夏朝。二里头遗址坐落于两河之间,一场大雨就可以让这个城址遭受洪水的侵袭,轻者被淹,重者将遭受灭顶之灾,这个城址可以体现夏朝大禹的治水理念吗?大禹为治理天下洪水,禹迹九州,大禹如何把自己的国都选在如此凶险的位置,毫无水利与水害的基本常识,又如何代表夏朝呢?作为一个王朝的国都,护城河是任何一个城市的必备基本设施,不仅可以进行军事防护,更重要的是在远古年代,可以预防猛兽的袭击,是一个城市防洪与排污的主要渠道,二里头遗址的护城河系统有吗?夏朝国都是一个王权的象征,其宫殿建筑必然以永久建筑为标志,没有瓦砾这种耐日晒雨淋的基本材料,茅草的屋顶,超不过十年就要腐败,更不要说一场大风可能让它顶飞房塌。生活居所都无法保障的部落,能够建立统一稳定的王朝?积累灿烂的夏朝文明?

二里头发现的比较早,那个时候断代工程刚刚开始,所以人们认为他有可能是夏都。但是随着考古的陆续发现,更多的人提出质疑,目前考古界没有人认为它是夏都或者商都。不管夏是属于国还是朝,有一点要明确的指出,他要具有王者之都的气势。无论是城市布局,还是宫殿形制都要达到这些,否则只能认为是部落,甚至连“城”都不能算。在这一点上二里头明显处于下风,他不仅没有城墙,甚至宫殿的形态都不像,更像是一个大茅草棚子。而且他的年代也对不上,夏(4100至3600年前)二里头(3750至3500年前),只能说他是夏商时期的一处遗址而己。王者之相,从另外两处考古发现就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一个是山西陶寺(4500至3900年前),被称为“华夏第一都”。修建于4000年前的完整城墙,布局整齐的宫殿群,祭祀台遗址,甚至还发现了天文台。这里有许许多多代表礼仪性的玉器,还有许多青铜器,无不表示着他的王者之相。所以这里又被称为“、舜”之都。另外一个是陕西石峁遗址(4300至3780年前),直接贯穿了大半个夏。425万平方米的超大古城,超越了夏商时期所有的古城遗址,他的发现被人们冠以“石破天惊”来形容。皇城台、内城与外城、祭祀坛、大型墓地等共同组成了这座史前最伟大的古城。他的城墙形态“马面、瓮城、敌台、角楼”等等城防措施,一直到汉代以后才出现,令人感觉非常惊讶。这里的统治阶层及其奢侈,他们在皇城台之上修建大型水池用来养来自于南方的“扬子鳄”,还饲养了鸵鸟,说明这里受到了天下部落的尊崇何朝供。这里最著名的就是玉器,他们拥有的玉石种类从辽东半岛一直到新疆,青海,甘肃,甚至到达2000km外的浙江一带。石峁出土的玉璋器型要比别的地方大,长达50cm(其他地方是30cm),她被人们用“禹、”之都来形容。“玉门瑶台”这个古书中记载的故事,在这里也有了发现,人们在修建城墙的时候将制做好的精美玉器藏在了城墙之中。在它的周围又陆续发现了十几座卫星城一起供卫着他,明显就是一个中心之都。2012年,中华玉石之路研讨会在榆林召开,在会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曾经就是天下玉石之路的源头,也是当时天下的中心!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石峁遗址 属于什么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石峁(mǎo)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初步判断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1]。据专家研究有可能是黄

  • 甲骨文上有与夏朝有关的记载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殷墟甲骨文为何只有273年的遗存?甲骨文伴随华夏文明的启蒙期随着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商朝就此走入现实,使得中国的信使时间提前了五百多年,中华被确认的文明史也上推至3600年前。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殷墟甲骨文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因出土

  •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哪?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以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黄河、长江。黄河及沿岸流域给

  • 我国最早和文化可追溯到什么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在我国的河南安阳曾发现大量的殷商时期的商代甲骨文.使用权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上推到了商代中后期.近来,大山东济南也发现了大量商代早期甲骨文,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又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但是,无论商代晚期的甲骨文还是早期的甲骨文,他们都是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所以中国汉字的历史可能更为久远.但

  • 化夏被称为我国最早国家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夏在羌语和藏语中都是伟大、强大的意思,可见华夏民族的源头,几千年来汉族在晋,燕,秦,齐,吴,越,楚等国的基础上构成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又与共同生活繁衍在这片神州大地的少数民族同胞们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化。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华夏又称

  • 中国历史开篇到底应该是商还是夏?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开篇是黄帝建立华夏起,就是你说的公元前2700年开始,夏朝建国是公元前2100年了!对香港的说法是中国文明,到今天为止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从这一点说中华文明是从商朝的甲骨文算起!▲中国文化起源的几种说法:1、传播论与西来说二十世纪初,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

  • "华夏"一词的由来?我们常说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何时开始算的?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

  •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哪里?为什么?(就是他都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非黄河和长江莫属了。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

  • 为什么很多历史学家都不承认夏朝存在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没有得到历史学家的承认主要是因为目前史书记载和已经存在的考古实物根本对不上,就比如商朝是确定存在的,这时因为历史记载存在商王世系,它与甲骨文的记载以及殷墟青铜器铭文是对得上号的,但是夏朝目前还没有东西记载夏王世系是真的存在,历史学家们他们需要具体的实物来证实夏朝的存在。夏朝是否存在是在1980年

  • 中国传统汉服,起源于什么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谢邀。传统汉服起源于什么朝代呢?汉服有广义上汉民族的服饰,也可以是狭义上在后世不断发展完善的经典汉服体系。题主指的应该是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三个标准来认识:1.无实物支持:最早出现时期是殷商2.正式冠服下:比较确切起源于西周3.冠幅体系大成:真正实现于汉朝我认为,应该起源于周,大成于汉朝,后世不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