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夏代域限的传承从政治地理上考察夏朝政治疆域的传承,必须考虑张光直先生的如下观点:夏商周“三个朝代都以一个共同的中国文明为特征。这不但在这个文明的早期阶段夏和商包括地域较小时是如此,而且在较晚的阶段,如青铜器的广泛分布所示,其领域伸展到包括华南广大地区在内的中国全部时也是如此”(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载《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年版)。“三代考古所指的文明进展方式是‘平行并进式’的”(张光直:《从夏商周三代考古论三代关系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载《中国青铜时代》)。我们认为,夏商周三代地域文化上的“平行并进式”特点,决定了三代政治疆域有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即一方面后起朝代曾在承认前代中央权力控制之下,作为一个地方势力在统一的天下之中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后起朝代完全继承前代的政治疆域,二者在完成朝代更迭之后迅速整合,并形成新的范围更大的政治疆域。在这个政治疆域之内,中央权力对地方诸侯控制力较前更为有力。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古代文明的政治核心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即通常所说的“中原”,最早进入国家文明阶段。夏商周三代逐步形成统一的、拥有广阔稳定的政治疆域(天下四方)的王朝国家是维系中国文明一脉相承的关键因素,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决定因素。因为,即使这个王朝国家灭亡了,后继的王朝也会以合法继承者的身份完全承袭前朝的政治遗产(主要包括政治地理结构和政治疆域),有效地控制天下,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政治疆域,使中国古代文明始终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地域发展变化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正是这种在政治核心地区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世代传承,基本稳定的疆域国家,为几千年古代文明的传承提供了可靠的载体和发展背景,这是世界任何其他古代文明中心所不具备的。全文地址:
夏朝:中国历史上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王朝,也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据《史记》记载,夏王朝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7世纪,前后大约有470余年,经历了13世,有16个帝王先后作为统治者。早在大禹治水之后,由于大禹深受拥护,根据“禅让”制而做了舜的继承人。他在位时,曾经将当时的中国划为9个州。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也就是“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启在位期间,完成了夏朝的建立,而且使夏朝走上了鼎盛时期。可是,启死后,继承王位的太康在东夷族的进攻下丧失了权力,经过3代的争斗,直到少康继位以后夏朝才得以巩固稳定。这就是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的过程。可是到了桀统治的时候,却一味地讨伐边国,桀被商汤战败,被放逐以后就死了,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从大约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0王,延续600年时间。总的来说,商朝是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奴隶主对奴隶既可以买卖,也可以随意杀死;奴隶主死后还要由奴隶殉葬,从商朝帝王显贵们的陵墓中可以看到,殉葬的奴隶少则几十,多则上千。“武王伐纣”的故事记载了商朝灭亡的过程。渭河流域周部落的首领武王姬发,联合各部落讨伐殷商,而当时统治殷商的商纣王也是一个象夏桀一样的暴君,早已引起人们的忌恨。为了抗击武王,纣王将大批奴隶武装起来,而这些奴隶却在前线倒戈,实际上是一次奴隶起义,纣王在惊恐中自焚而死。商王朝灭亡了,被周朝所取代。呼~~~~~~~~累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