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周的年代,因为其历史久远并且留下的历史文物景象过少,始终蒙着一层纱。甚至一些国外学者不以承认中国的夏商周年代。然而,经过代代中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研究发现,确定了夏朝的存在性。如今就在黄河流域的二里头发现了夏文化遗址。
二里头文化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大禹因治水有功而成为夏朝的开创者,然而事实上,研究者对于那个年代的大洪水以及夏朝真正存在的时间多持怀疑态度,并且历史上也缺乏准确的历史记录。大多数人对于夏朝的了解都很浅薄,甚至对于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都持怀疑态度。终于在河南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从年代上推算,“二里头文化便当属夏朝。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文化而不是“文明,是因为其规模宏大,涉及人口众多,而并非像地中海文明所拥有的人口规模仅仅有几千人,而二里头规模已经超过10万人口。但是中国的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们至今都没有宣布“二里头文化所在地就是瞎夏朝的都城,最重要的原因是二里头中发现的文物有限,没有发现大量贵金属等生活必需品。
关于夏朝的其他发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学家徐旭生就在河南西部的“夏墟中发现了超大型的聚落遗址,规模之宏大,通过研究发现,这里的遗址很有可能是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较为庞大的聚落。在历史记载上,孔孟文化就成为夏朝历史上最为原始的历史资料,从中也获取了大量对夏文化的有价值资料。考古学家们不断地探索对夏朝的考古研究,认为只有了夏朝首都的文化,才能真正找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以及中国历史悠久的客观事实。而经过层层前辈的综合研究,目前较为认可的夏朝国都所在地是位于淮河流域在徐山以北20公里处的四方湖畔,这一认识对于我们研究夏朝及其文化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
夏朝的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
先说“夏”这个字,是会意字,从页省,从足省。也就是足,头之间,本意是指身体的中间。(从页之字皆有首义)孳乳义作“中”。夏朝其实是与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区分的中原部落联盟的称谓。
2.称夏朝毋宁称夏国。现在历史学中的夏商是一种朝代轮替的因果关系。以这种观点来看,除了一些并不可靠的史籍文献没有实物证据表明夏朝的存在。但是如果夏国和早期商代理解为并存的两个部落联盟,在一个长时间共存,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杂存状态。(商自契至汤史载凡九迁,王忠悫公详考其起始。)也就是说现在的很多商早期的实物可以被理解成夏国的文物,而不是非要把两国朝代的更替分的这么清楚,断代断代,也行根本没有办法可以断。夏国直至商末都有坚实的存在。
3.《论语》说,夏礼不可知,杞文献不足徵。当时的杞国已经几度迁徙,不在夏之原址,当然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和2000年前的夏国没有什么关系了。
4.夏国文化并完全堙灭。有很具体的实证传承下来,就是历法。夏,商,周历法完全不同,孔子以夏历为五美,所以夏历作为夏国存在的坚实基础不容被抹杀。
商代不可能存在2种历法,也没有商代的证据显示中央政府存在2种历法的推行,所以夏历作为夏国的文物是唯一的。而周朝分封开始列国就存在不一样的历法,有的国家仍然实行夏历。(春秋左传可详)这些国家沿用夏历是一种文化习惯的延续,不会在跳过商代不用,到了周又用的,而是一贯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