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及戎”。对于中国先秦中原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仪和战争上。夏、商、周三代所发现的青铜器,其功能(用)均为礼仪用具和武器以及围绕二者的附属用具,这一点与世界各国青铜器有区别,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铜器文化体系。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什么叫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最早应产生于什么时候?这对于青铜器的藏家以及有志于掌握鉴定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首先应当弄清楚的问题。从考古学上讲,中国青铜器特指商代和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这些器物以铜质为主,加入少量锡和铅浇铸而成,器物颜色呈青灰而得名。其种类主要有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尔器、车马器等。形制多样,纹饰精美,铭文为书法艺术瑰宝。商代和西周前期的青铜器物,形制端庄厚重,精细华丽,纹饰多为饕餮纹、夔龙纹、动物纹及几何形图案;铭文苍劲古朴,一般字数较少。从西周中期到春秋中期,风格趋于简朴,形制放达随意,纹饰也多为精线条的几何图案,但长篇铭文却比以前增多,这或许是文字发达的缘故吧。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形制轻薄精七纹饰除动物纹、几何纹外,还有用细线雕刻狩猎、战争、宴会的图案。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而中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有一则传说叫“蚩尤作兵”。相传蚩尤统率本部人马进攻黄帝部族,双方“战于涿鹿之野”,交战之初蚩尤军节节胜利,因为他们摇篮有戈、殳、戟、酋矛、夷矛等五种兵器,估计这些兵器就是用铜制成的。后来,黄帝制作了指南车用于战争,才扭转了战局并制服了蚩尤。《子华子》还记载:为庆贺胜利,黄帝不派人去首山采铜矿,然后将铜矿石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以我国出土的最古老的青铜器枣马家窑青铜刀而论,中国青铜器制品最早出现的时间决不会晚于距今四千年以前,即夏朝建立这前就已经出现了铸铜。马家窑文化遗址位于甘肃东乡,出土的青铜刀是彩单范铸造的,而在河南登村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和郾城郝家台龙山古城遗址中,发现了铸造器物时留下的青铜渣。以上发现足以说明:中国青铜器最早产生的时间当在距今四千多年以前。中国青铜器在世界的影响力并不亚于古老的长城。有志于掌握青铜器鉴定技能的学人芸芸,中外藏家希望得到一件青铜真器则自不待言。为什么中国青铜器能如此深深吸引着众多收藏家呢?实在是器物自身独有的魅力使然。早在夏代二里头文化期,青铜器已从铸造简单的工具、兵器发展到比较复杂的爵和铃了。共铸件厚薄均匀,并且有简单的纹饰,青铜器工艺已达到一定的水准。商周1500年的历史,是我国青铜器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商代前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都有明显进步。这时,礼器种类增多了,器物花纹粗犷有力,同时出现了铭文,传世商代青铜器中曾出现“亘”字和“父甲”的铭文,这是我国青铜器中已知的最早的铭文。商代晚期是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青铜铸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种类包括礼器、酒器、食器、水器、兵器、工具、乐器、杂器等。这时的铜器制作精良,胎壁厚实,给人以凝重、庄严的感觉。纹饰多彩,形制精美,显示出处于发展鼎盛阶段的富丽堂皇、雍容光焕发华美的气派。不仅纹饰上刻意追逐,并且广泛使用浮雕装饰,这就排队了平面纹饰的单调性,器物雕饰的立体感使铸品造形更加生动,韵味无穷。这时有铭文器物不多,有较长铭文的铸品也不过二三十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变化不大,纹饰风气更趋繁缛,精雕细刻,艺术上可谓精丽,而器物却多少缺乏一些生气。这时青铜器物铸铭成风,长篇巨制不断出现,有的青铜器物,铭文竟长达400字,字体刚劲有力,线条流畅,世界并不多见。周昭王、周穆王以后,青铜种类略有增加,如、、、钅厂朔、编钟等青铜器出现,铸造工艺水平不断成熟、提高。铭文水平大大提高,每篇铭文皆韵律清晰,笔疲乏工细典雅,笔锋劲拔而不失圆润,多为书法艺术杰作。春秋战国之际,青铜器在形制和纹饰上一改过去的风貌,大胆突破宗教神秘色彩,体现出强烈的地方性和清新感,使中国青铜器进入了第二个高潮。这时的青铜器物在种类和造型上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如铜镜开始流行。纹饰也由过去的粗犷放达一改而为工细纤七追求华美的艺术效果。纹饰设计还出现了社会生活的新题材,如表现宴饮、渔猎等,浓厚的生活气息路然器物之上。中国青铜器由夏而周未,发展井然有序。奇异的青铜世界不仅在中国古物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即使在全世界古铜器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中国青铜器铸造工艺之先进,形制之美观,纹饰之精丽,铭文之劲拔,是世界青铜族所难以企及的。这就是中国青铜器深深吸引着众多收藏家的魅力所在。
更多文章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文化起于何时?目前史学家尚无定论。《周易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无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
什么是传统夷夏思想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夷夏: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古代常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夷夏思想就是盲目自大的思想,目中无人,自封上国。古代夏朝是中心国,四方都是蛮夷,夏朝对蛮夷是鄙视的。这种思想延续了几千年,清朝的固步自封就是这样的。思想文化一、圣哲时代1.老聃开显玄妙之道2.孔丘倡导“圣王”之治3.墨子“兼爱”天下二、百家争鸣1
夏代的陶瓷代表性文化是哪个?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湖北地区早期的瓷器第一阶段是在下面哪一时期:()A商代B元代C夏代D汉代...学文化”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代表同一时代B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
急急急~~从夏朝到唐朝文化成就的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夏到春秋战国1、文字的演变:商朝的甲骨文→商周的金文(也叫铭文)→春秋战国的大篆;2、天文历法医学:《诗经》、夏历、战国的二十四节气;3、屈原的《离骚》(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春秋战国盛行的“钟鼓之乐”。4、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思想家老子,百家争鸣。秦汉文化1、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2、《九
二里头文化与夏代文化的关系?如果是,请举例证明。如果不是,谈谈你对夏文化的看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学术界对二里头遗址有两种看法,目前尚无定论:一种认为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发现的宫城就是夏都;另一种认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发现的宫城是商都。
西夏发生过哪些大事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西夏王朝全部大事件如下: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1039年,北宋斥李元昊为“反贼”。1040年,在三川口战役中胜宋军。1041年,在好水川战役中胜宋军。1043年,与宋议和,向宋称臣。1045年,与辽议和,向辽进贡。1046年,与辽、宋进行贸易往来
为什么说夏朝具有国家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1.设官分职,夏王左右设有各种专职文武官员。2.有一定数量的军队。3.设置了监狱。4.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夏朝具备4个国家基本特征。1.有了最高统治者,建立了世袭制。2.阶级产生,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3.有了国家机器,军队,监狱等。按照恩格斯的观点,
夏商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特征:1、除了东周时期已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属性之外,夏商周三朝都是奴隶制社会。2、夏商周所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夏朝,前2207~前1766,共历441年;商朝,前1765~前1122,共历643年;周朝,前1121~前249,共历872年。3、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政治体制都是分封制。从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经济是在阶级产生以后,剥削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剥削地位,经过激烈的阶级斗争,在各种经济基础上建立了不同的政权机构。这种政权机构就是凌驾与经济基础上的政治力量国家。凡是有国家存在的社会里,其经济形式都带有政治的色彩。经济的运作受政治力量的控制,这样的经济形式就是政治经济形式。政治经济所体现的经济的状
中国古代夏政治制度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国王是夏朝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其下属的军队、官吏和监狱等,是维系国家政权的支柱。夏朝军队的组织形式,在启讨伐有扈氏时,于甘地誓师所作的誓词中,可略见端倪。《史记夏本纪》云:“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誓词中提及的六卿、六事之人、左、右、御等,皆军队将士的称谓。参考:夏朝的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