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历史研究以及爱好者来说,夏朝是否真的存在,确实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迷”尽管发现了不少有关“夏朝”的“文化层”(堆土),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难见有关夏朝的“只言片语”。
办案讲究的是证据;历史上的“断代”更应该注重实物证据,“二里头”等等遗址的发掘进行了多年,不过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那里就是传说中的“夏王国”的都城。
简单说,中国最老的文字,迄今为止公认的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也就是象形文字;有专家推断,在甲骨文之前肯定存在过“图画文字”,也许那就是“夏朝”的文字,不过结论是,没有地下资料来证明。
夏朝,是否真正存在过?没有定论;夏朝文字又从何说起呢?
下面再来看水族文化;水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水族,现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当然,在云南、广西以及湖南等地也有部分水族居民。
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里,水族先民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形成了独特多彩的民族文化。
不过,以此来判断水族与夏朝在文化上有什么联系,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其原因就是,迄今为止,水族的起源人们仍然没有弄清楚。
有关水族的起源,有如下几种说法
有人说水族是殷商的后裔;有人说是“百越“(两广)的后裔;还有的说水族是来自江西的移民;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来自江南的移民。
“水书”,即水族的文字,类似于象形文字,这是水族文化的精神支持;不过,一场而推断“水书”与夏文化的联系缺乏证据,因为“夏朝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子虚乌有的东西。
水书,估计很有可能是水族的先民们根据甲骨文“创设”出来的一种文字,类似于其它少数民族根据汉字的组成规律创设出自己的文字,比如蒙文满文;还有日文。
换言之,水族文化必定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来自天外(海外文化);水书,是水族先民的智慧与中原文化的结晶。
水族人,自称为“随”人;睢,古代地名,在今天的河南,江苏一带;水族的图腾是鱼,非常类似于汉族先民的“龙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