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0年,大禹的儿子启开创了子承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开始了“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转变,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王都河南偃师,标志着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开始跨进文明的门槛,古老的部落被国家所替代。
许多文献中的资料表明,夏代是一个崇尚玉的朝代。夏文化的文明区域以河南西部为中心,辐射河南、山西、湖北、河北、山东等地。
考古中的夏文化?
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在寻找与文献记载的夏朝地域和年代一致的遗址和遗物,希望发现属于夏朝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其中发掘于中原地区的一些考古遗址很引人注目,而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存中,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依据地面上的遗迹,可以复原出一座面阔八间、进深三间的殿堂,堂前是庭院,四周有相连的廊庑。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制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礼器和祭器,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我们的大中华是有很多个民族组成的,这些族在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个部落,一个个城邦。通过不断的民族融合形成了现在大中华,一个中国的概念。但是我们国家的起源是从哪里来的呢,文字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什么时候开始有村落和城市的不同,什么时候贫富分化到富的组可以拥有一个像国家那么多的财产,而穷得只是一个小村寨。这些都成了我们开始探索国家起源的问题。要找到这个一个形成的时间和地方。考古学家门根据文献的记载,<史记夏本记>这里记载了在我们的国家之初,“三皇五帝”之后,有一个夏代,并且记载夏这个民族在黄河的分支伊水和洛水这个平原的地区。所以河南二里头城址都符合文献的记载,就成了寻找夏文化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