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诲人不倦的孔子,究竟有怎样的人生?

诲人不倦的孔子,究竟有怎样的人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3/12/11 4:51:27

诲人不倦的孔子,有着怎样的人生?面对这个提问,各有各的看法评论,褒贬不一。纵观孔子波澜壮阔的一生,他的人生是苦难的一生,是坚守理想和远大抱负的一生。他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历经艰险百折不挠的一生。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三岁丧父,因母亲是与父亲“野合”生他,又被孔家族人赶出家门。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极其穷苦的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励志磨练,帮着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减轻母亲的负担。穷人的孩子早立志,孔子十五有志而学,勤奋读书,刻苦努力。十七岁,未到成年又丧母,加之老年的孔子,妻子早他七年过世,唯一的儿子鲤先他而去,人生的三大不幸,都降落在他的身上,他的一生是多么地凄凉悲苦。

孔子十九岁,娶妻生儿育女,为着一家的生计,做仓库保管,当蓄牧业管理,还干过婚庆丧葬礼仪司,吃尽了苦头。劳作之,寒窗夜读,把夏商周三代的思想化,礼乐经典,民谣诗歌,整理汇编。同时博览群书,博众长,旁证博引。站在前人的基础上,从那些史料典籍中吸取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做到了三十而立,事业有成。

孔子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创办私学,让人人都能享受教育,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贫富贵贱,地区远近,一视同仁。这是开创中国教育史上的先例,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伟大的创举。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方针。

孔子四十的不惑,更加具有真知灼见,智慧超群。通过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吸引了当地和周边的许多弟子。三千弟子当中,能七十二,个个品学兼优,深得孔子的厚爱,许多优秀的弟子走上仕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些弟子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后世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孔子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天命之年,为当时社会的动荡深感忧虑,他很想恢复周礼由当时的天下乱达到天下大治,他也想为官一任改变当时的局势,维护社会的稳定。尽管他在五十二岁当上大司寇,官至代理宰相,但因孤掌难鸣,受到排挤,他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

为了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孔子五十五岁的那一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他的政治主。孔子也知道这一举动希望秒茫,但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十四年的狠狈落魄,忍辱负重,被人嘲笑为丧家犬,是他人生中的最为黑暗,也是他人生中的最为坚韧不拔,铮铮铁骨。

孔子68岁的古稀之年,只好带着弟子回到鲁国,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修订《诗》、《书》、《礼》、《易》、《乐》、《春秋》。73岁带着没有完成“克己复礼”的遗憾,离开人世。

孔子穷其一生的心血,还是没有实现他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他的人生有遗憾吗?没有。在他之后的两千五百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走到今天,也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孔子为后世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儒家思想文化,足以证实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伟大的一生。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上的意思是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既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做人做事道理,更是对人性的全面体察。在做人做事方面,这句话强调换位思考的为人处世之道。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要先替对方想一想。在做人方面,这句话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自尊,一个

  • 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政治制度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中国历史上夏朝的政治制度,依据已经掌握的已经知道的历史文献,确实很难还原它的真正的历史全貌。夏王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正式的称谓是“后”。这可不是“皇后”。夏王启,就叫做夏后启。夏朝的王位继承实行的是“天下为家”的世袭制度。夏朝设有中央行政机构,主管行政、司法、军事和宗教管理。夏朝对地方除了直接统

  •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一、政治:1、中央制度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

  • 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又称“阿、保、尹”。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另外有:掌占卜、祭祀、记载的“史”,掌占卜的卜、掌祈祷鬼神的祝,掌记载和

  • 先秦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概括?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西周时周天子约见诸侯和春秋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西周中期,穆王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见诸侯,称涂山之会。春秋初中期,政权由周王下移到诸侯,侯国间有事,君主共商。如前561年,齐桓公和鲁、卫等六国君主在葵丘(今河南考城东南)相会,订立巩固嫡子嫡妻制和发展侯国间经济关系的文约。春

  • 一、从夏商西周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变化? 二、两汉时期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取得哪些重要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一、从夏商到西周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变化?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中国奴隶制政治制度是在原始民主制的废墟上产生的。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代伯益为君,破坏了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禅让”制度,开始实行王位世袭传子制度。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氏族公社的贵

  •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和朝议制度,汉武帝之后建立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王国领地减少,国王权力下降【政治】西汉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了“内朝制”,以皇帝的亲信为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在地方上,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并存;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之后正式

  • 中国考古学界认为什么文化是夏文华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您问的这个问题很好,因为这确实还中国学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简单的讲,夏人活动区域内夏王朝时期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因此,考古学界确定“夏文化”的过程就是要将已经发掘的遗存与上述概念进行对照。但问题完全没有上面描述的这么简单,甚至连“夏文化”的概念都有分歧。夏鼐先生将夏文化定义为:“夏

  • 炎帝的文化精神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炎帝文化历史悠久。炎帝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它主要包括:农耕文化、中医药文化、陶瓷文化、天文地理气象、交易市场和社会文明等六个主要方面。农耕文化耒耜之利原始的刀耕火种,只能是广种薄收,而且经过多次种植的土地日趋贫瘠,收获量越来越少。这时,部落只有整体或部分迁徙,到新的地方披荆斩棘,烧荒垦土,刺穴播种

  • 夏清朝的历史背景,包括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思想,和重要事件以及伟大成就。20分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你也是实验的吧。。胡峰老师很强大。。俺从百科上找了几个朝代的,你觉得行就用。。夏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