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商西周春秋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夏商西周春秋的文化成就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4/1/24 15:32:14

中国文化起于何时?目前史学家尚无定论。《周易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无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氏没,黄帝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垂衣裳而天下治。”这是《周易大传》作者的远古文化起源论。司马迁作《史记》,“自黄帝始”。汉代以后,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很多。“五四”运动以后,20年代至30年代,国内出现了疑古思潮,对于传说的三皇五帝一概持否定态度,认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都是神话人物,实际并无其人,甚至也否认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真实性。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的历史总算肯定下来了。夏代仍在怀疑之列。但是近几十年的才古发现,证明中国确有很长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缩短了,而是伸长了。夏代的真实性已逐渐肯定下来。我认为伏羲、神农、黄帝虽然是传说人物,也未必全无事实根据。伏羲指畜牧时代的代表人物,神农指农耕时代的代表人物,黄帝指发明了宫室衣裳的时代的代表人物。尧舜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墨、道、法诸家学者共同承认的,未必出于人们的臆造。近来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者认为尧舜本是神话人物,后来转化而为历史人物,是神的人化。我则认为,从先秦诸子的记述来看,尧舜禹本来是历中人物,后来《山海经》等把舜禹转化为神,无宁是人的神化。汉代纬书也曾经将孔子神化,幸而《论语》、《左传》、《史记》都保存了关于孔子的记载,孔子还是被还原为人。我认为,在殷周以前,中华民族(当时称为华夏族)已有长久的历史,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商代宗教和艺术已相当发展,保存至今的商代青铜器的精美,至今犹今人赞叹。商代的甲骨文表明当时文字已很繁富。《尚书周书多士》记述周公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表明商代已有典籍,但都失传了。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1)孔子已叹夏商之礼“文献不足”,今日更难考其详情了。甲骨文提供了商代史迹的一些证据,但仍然是不完备的。《尚书》的《洪范》篇,传本列在《周书》,《左传》记述春秋时期士大夫的对话,其中引用《洪范》中的文句,却称为《商书》。20年代有人怀疑《洪范》是战国的作品,但《左传》中记述春秋时卿大夫已引用《洪范》的文句,足证在春秋时《洪范》已是公认的典籍,不是后人依托。(郭沫若先生认为《洪范》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更是主观臆断。)《洪范》是中国上古时代第一篇有系统的理论文章。《洪范》提出五行、五事之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五行是关于自然事物的类别;五事是关于人的认识的初步分析。《周易》古经可能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系辞下传》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从《周易》引述了一些周初的故事而没有引述其后的故事来推测,《周易》应是西周初年编成的。(有人认为《周易》出于战国,也是无据之说。)《周易》提出了六十四卦的完整体系,含有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ZZ孔子赞美周代文化:“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2)从《尚书周书》的记载来看,周公旦确是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敬德保民”的思想,对于以后儒家有深远的影响。要之,殷周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时期。西周末年,伯阳父提出“天地之气”的观念,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命题(近人或谓仁阳父与史伯是一个人,但尚无确据),表明西周末年哲学思想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孔子是中国文经史上一个承前后的文化巨人。孔子生于纪元前551年,到现在已二千五百多年。孔子以前的中国历史也已有二千五百多年了。韩非说:“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3)表明春秋战国以前,华夏族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孔子的伟大贡献是兴办民间教育,把“学在官府”的文化传授给一般平民,从而促进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孔子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而提出了自己的一贯之道,这一贯之道即是“仁”,仁的主要含义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自己要求立达,也协助别人立达,即肯定自己,也承认别人。孔子以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孔子总结了自古以来的生活经验,提出了最高的道德原则,而对自古以来的原始宗教不感兴趣。他宣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4)他不谈死的问题,不谈鬼神。这种“务民义远鬼神”的思想态度,对于尔后中国文化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孔子同时而年辈稍长的是老子。他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老子》。《老子》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本体论学说。以往人们都认为天地是最根本的,《老子》认为天地不是最根本的,还有比天地更根本的,即是“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最高本原。所谓道就是自然世界的普遍规律。《吕氏春秋当染》有“孔子学于老聃”的记载,《礼记曾子问》叙述了孔子问礼于老聃的故事。但《老子》书有批评礼的文句,因此后来有人提出了《老子》的作者是否老聃的疑问(这个疑问是北魏崔浩首先提出的)。30年代以来,许多史学家将《老子》一书列为战国时期的著作。但是,《论语》中记述了孔子对于“以德报怨”的批评,而“以德报怨”之说见于《老子》书中。从《老子》全文看,有少数文句确定是出于战国(如“绝仁弃义”之类),大多文句亦无必然出于战国的明证。因此,近年多数史学家仍然肯定孔老同时的旧说。孔子与老子是春秋末期两个思想家,双峰并峙,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的洪流。孔子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最大宗师,老子是中国自然哲学的最大宗师。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有文字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文字,从目前的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字的

  • 夏朝和商朝的政治制度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奴隶制国家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它的一种对抗力量。而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商王朝内服外服制,内廷事务官是专为王室服务的官员,主要是总管的宰和亲信的臣。臣管理王室各项具体事务,有百工之长

  • 历史题、(概述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繁荣的原因)大家帮助找找答案,急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①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③两宋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

  • 元朝的科学成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1.天文历法方面:兴建了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天文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赤大距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一批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编订了《授时历》,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

  • 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⑵繁荣原因:①两宋时期的经济是在“隋唐盛成”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它不仅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而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③这一

  • 中国的历史从夏朝到清朝经过的那些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 请问夏朝总共有几多个氏族与各氏之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有扈氏古部落名,姒姓,居于今陕西县附近。启即帝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部落首领。有扈氏对启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绝出席钧台之会。所以《史记.夏本纪》有「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被打败,夏后启灭掉了有扈氏,它的族众被沦为牧奴。有穷氏古代部落名,其首领为羿。羿为东夷族

  •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不对、夏朝当时是奴隶制社会。而封建制度是较奴隶制度而言更高等,更进步的一种制度、第一个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建立大约在两千年前。

  • 中国从夏朝到清朝之间所经历的所有朝代顺序是怎样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国}、{蜀汉}、{吴国}晋朝{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 从夏朝大今经过多少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历代帝王中,寿命最长的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享年89岁(西周共和元年以前的计年不准确,故不计);寿命最短的帝王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亡。查看文章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17:35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华夏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