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文化中的古羌族在什么地方

古代文化中的古羌族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11 更新时间:2024/1/24 1:38:54

古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日麦”、“尔玛”,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少部分西迁南迁,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羌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等。约公元前2100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华夏族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的大山,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他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民间还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呢!大禹王后来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史称“夏启”。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治城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历传500多年。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著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史称“秦始皇”)攻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了历时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秦始皇本生于羌人老故居甘肃天水,天水羌种是也(在今羌族聚居地茂县松坪沟仍有其祖始于秦始皇的说法)。秦的族属,经蒙文通教授考定为“秦之为戎,固不自疑”。他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并且颁布法令不准对西边的羌戎部落用兵。《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羌等众多部落。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西汉时羌人在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居住,人口多达1200多万,占全国人口1/4(当时全国人口为5995万)。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拔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八族,以拓拔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青天子),立国号为“大夏”(因在宋之西,宋称“西夏”),纪年为夏景宗显道元年。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总共统辖32州,国都在兴庆府(今银川市)。公元1226年,蒙古人铁木真率兵伐夏。次年,蒙古军尽破大夏国城邑,人民伤亡惨重。为避免人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第二十一世末帝夏见屈降。蒙古诸将尊铁木真遗命,将夏见杀之,并毁大夏王陵。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此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史上的石家庄--明代能够代表中国科学技术、铸造工艺辉煌成就的文物,当推正定崇因寺的铜铸千佛墩。通古8米,构思奇巧、设计精美、造型独特。共计1072尊佛像,是我国古代铜造佛像中的精品,现存正定隆兴寺内。艺术创作--最值得推崇的是上京毗卢寺的壁画。寺内壁画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代壁画的传统技法,在构图、线描

  • 羌族的文化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概况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亦广,据说他们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羌族中的若干分支由于种种条件和原因,逐渐发展、演变为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的各民族。研究藏、彝、白、哈尼、纳西、傈僳、拉祜、基诺、普米、景颇、独龙、怒、阿昌、土家等族的历史,都必须探索其与羌

  •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汉唐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建立东汉政权的根据地则是河北、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镇州的园林艺术(“海子园”即是“潭园”占地方园九里,元氏汉碑文化奇葩鲜艳。北宋年间,山石秀逸历史上的石家庄--东汉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园林仍然完好,封龙文化之花开始绽放。--唐代手工业兴盛,刘秀起家于南阳豪强集团,欧阳修还专门写了游潭园的诗,临济宗

  • 唐以后,汉人政权的扩张欲望是不是降低了,如果是,因为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并不是如此,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版图还是很大的。至于汉唐的雄风,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明代放弃河套地区,主要是北方蒙古人仍然具有强大的实力。河套地区长期驻守根本就难以守住,所以鏖战多年,还是被迫放弃。至于越南当时人口已经有千万以上,大明紧靠10万军队想要长期控制越南,根本就没有可能。当

  • 宋朝的经济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宋朝“积弱”说再认识2014年04月30日来源:《文史哲》2013年6期作者:李华瑞内容提要: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宋朝“积弱”也不意味着宋人不能打仗,实际上从战争的防御战角度来说,宋人反击辽西夏

  • 山西史前文化遗存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山西史前文化遗存丰富,现已发现旧石器文化遗址260处,数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早、中、晚自成序列,在全国首屈一指。特别是距今180多万年的芮城西侯度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西侯度人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提前了180万年。襄汾丁村、阳高许家窑、朔州峙峪、沁水下川等遗址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文化不同时

  • 你知道中国古代哪个朝代是世界最富裕、最文化发达的朝代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自然是唐朝了。李渊于公元617年建立唐朝以后,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听取并汲取“水可载舟,又可覆舟”的建议,厉精图志,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了永徽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继续得到良性发展。唐玄宗即位后又开创了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几代盛世把唐朝推到了世界的前沿,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都达

  • 经济和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首先非常感激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其次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进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希望以下为大家分享一这个问题对大家有所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文化包括思想、思想、伦理、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

  • 为什么宋朝经济、文化、科技能在历史上达到顶峰?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很简单,宋朝的社会环境、各项制度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宋朝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宋朝统一战争后,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经济社会和民生开始恢复。宋真宗缔结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开始步入治世,对外基本无战事,国内也很少发生动乱。北宋末期,虽

  • 中国也称中华,谁清楚"华"是何来历?"华夏"中的”华"和"夏"又分别表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说文解字》的说法是“华,荣也。”“荣”就是草的“花”。但可能不是最初的意思,因为这是根据《尔雅释草》里说:“木谓之华,草谓之荣。”所作的解释。华字出现在甲骨文中和夏字同音通用,有尊贵无比的意思。是但独造字,还是按照《说文解字》本义美好的延伸出尊贵的意思这还不确定。华、夏本是同字同意,西周时才分别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