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宋朝的社会环境、各项制度措施有利于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宋朝国内环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宋朝统一战争后,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经济社会和民生开始恢复。宋真宗缔结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开始步入治世,对外基本无战事,国内也很少发生动乱。北宋末期,虽然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民变,但很快就被朝廷给镇压下去了,倒是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破坏。建炎南渡以后,宋高宗建立南宋,偏安一隅。又通过“宋金议和”,结束了紧绷的战争状态。此后,两国各自相安无事,边贸活动照样进行,国家经济重心完成了南北的转换。所以,总体上来说宋朝国内环境的一片稳定,保证了经济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宋朝在坚持“重农抑商”的前提下,秉持“农商并重”的举措,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繁荣。农业方面,鼓励大面积开荒,大兴水利设施建设,使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又注重农具的改造升级,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农业发展迅速。工商业方面,手工业作坊蓬勃兴起,商业贸易发达,在金融方面亦有重大发展,“交子”的发明和使用,大大节省了商业成本,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另外,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商业集镇的出现,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反过来了又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宋朝“文人治国”策略的贯彻,保障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通过改革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直接推动了社会教育的发展。文学上,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家、著名的大词人,创作的内容不计其数,各自的风格亦是因人而异,婉约派、豪放派两大词派独领风骚,影响极为深远。思想学术上,“刑不上士大夫”的理念,造成了社会思想极为活跃,针砭时弊稀松平常,不以言获罪是社会大势。南宋时期,民间书院兴起,各派学术思想针锋相对,出现了程朱理学,后来发展成了官学,儒家获得了复兴。另外,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推动下,宋朝的科技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四大发明”集于同一时代。可以说,宋朝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综上所述,宋朝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主要得益于稳定的国内环境,良好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