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在中原地区实行世袭制的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奴隶制世袭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制王朝。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由于流传下来与关夏代有关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文化遗存有了进一步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课题,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质文化遗存,进而恢复夏代历史。古史学家依据文献资料,提出有两个地区可能是夏人的活动地区:一个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县和洛阳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区。因为传说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多同这两个地区有关。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来在豫西、晋南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缩小。多数学者认为: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对象,并对夏文化问题发表了各种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证据,学术界对哪种遗存是夏代文化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是无论是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还是“二里头文化”,均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它为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据传宋代宣和年间临淄出土的一组春秋时期青铜器叔夷钟(作器者叔夷乃宋穆公后裔,齐灵公时任齐国正卿)有铭文追述宋人祖业说:“……隙成唐,又严在帝所,溥受天命,删伐夏司,败厥灵师,以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也就是“威武的成汤,敬畏天帝,接受天命,讨伐有夏,打败其军。在小臣的辅佐之下,囊括九州之地,占有大禹之都。’这段铭文同西周以来文献中关于夏和殷(商)是前后承替的两个王朝、‘殷革夏命’的说法完全一致,成为两周史籍有关夏王朝记载的有力佐证”。鉴于记述夏王朝与夏商更替的文献史籍没有早到西周者,所以春秋铜器叔夷钟恐怕还是无法成为“西周以来”或“两周史籍有关夏王朝记载的有力佐证”。2002年面世的遂公属西周中期,其上有“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的字样。铭文记述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规定各自的贡献。在洪水退后,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岗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于平原。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遂公的发现,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提早了六七百年,是所知年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但文中并无“夏”的字样,禹似乎还具有神格而非人王,因而这篇铭文似乎并不能被看作是夏代“大禹治水传说最早的文物例证”。根据马克思历史理论,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为奴隶社会,此观点争论较多。奴隶社会以社会下层的广大奴隶群众为主要生产角色,然而就传统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工作并没有发现中国上古时期广泛实行奴隶制度的迹象。卡尔马克思总结古希腊、古罗马和古日耳曼民族的社会历史提论,原始社会的原生形态在向文明迈进时,衍变为次生形态,奴隶或农奴制度取代原始的氏族公社,他认为原始氏族制度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古代的中国,氏族制度并没有消失,而它在很长的时期内顽强的保存着。在国家的萌芽期,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无法承载对广大区域进行有效管理的任务,从而衍变为一种氏族封建的世袭制度。又在西周时期衍变为宗法封建制度。有效的施行奴隶制度需要一个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和一个强大的军事势力,这是夏代不具备的。中国在三代时期曾施行过小规模的奴隶制度,但始终没有达到西方文明的规模。在古希腊的城邦里奴隶人口普遍超逾自由人口,奴隶人口占古罗马意大利半岛总人口的四成以上。三代社会的主体分别是“众人”和“庶人”,尽管社会地位低下,他们还是有家有户的平民,其生产作物通过“贡”、“助”、“彻”赋交于上,而不是奴隶制下的无偿掠夺。真正的奴隶只是比例占少数的罪人和战俘,他们并没有取代庶民主体成为夏商周社会的主要劳动力,而更多的是用于人祭。
更多文章
有关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的童年,中华文明发源和奠基是这一时期的最基本特征,反映在文化方面的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奠基,并自成一体,奠定了长期领先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三星堆文明也是我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地属古蜀国。而夏朝经考证属河南一带,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没有确切证明二个文明有共同之处。尤其是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倒是和西域文化有相近之处。倒底是三星堆影响了西域,还是西域影响了三星堆,有待考古进一步发现和论证。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发现的早于商朝的各个文明,如三星堆,
夏朝大约有多少人口?分布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据历史资料记载,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普查的朝代,便由于夏朝没有文字,具体人口已不可考,也就是说说夏朝的人口数量没有确切数字。因为大禹将当时的中国划为“九州”治水之,所以当时肯定是统计过当时各个部落族群的人口。据流传下来的数据明清学者推断认为夏时中国有1000来万人口。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文物及遗
夏 王朝 真的没有留下遗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中。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发掘,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等地,发现了一种介于河南龙山文化和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之间的文化遗存,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内涵较典型,称为“二里头文化”。这一文化遗存的时间,据测定,约在公元
河南和山东争殷墟。山东说是他们的文化遗产,河南说是我们商丘的原始部落建立的,应该二省共有。谁正确?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殷墟一般是指位于河南安阳的晚商都城遗址,1961年,殷墟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果你说的是早于殷墟的商代前期都城,现在可以确定的有偃师商城(位于偃师塔庄)和郑州商城(位于郑州市区),二者也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尚未申报世界遗产。
河南黄河人类文化遗址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文化距今年代和地域与史书上记载的夏朝相符;二里头的宫殿遗址面积相当大,有殿堂、庭院等建筑遗迹。据此分析二里头文化遗址在今夏朝都城在阳城,即今天的河南登封。
“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在陕西还是河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甲骨文的发源地和中心无疑也在陕西。1983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在西安西郊斗门乡花园村的原始社会遗址,发掘出的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也有力的印证了这一点。1985年《文汇报》这样报道了这条消息:这是自一八九九年我国首次发现甲骨文以来一次重大发现,这一发现,把中国人最早
四川三星堆遗址,是历史上哪个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面积约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它是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主要分为四期,一期属于新石器晚期,二到四期属于青铜文化时期。由于其时间之长达2000年,而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
如果说安徽省怀远县古城镇的古城遗址是夏朝国都,你怎么看?有什么依据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安徽怀远涂山自古相传是大禹妻子涂山氏女的故乡,大禹与涂山氏女成婚之后,不久就去治水了。后来涂山氏女在涂山上生下大禹的儿子启,也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国君,安全怀远涂山也因此被称为“夏国故都”。远古时期,淮水经常泛滥成灾,相传大禹劈山导淮,使淮河连年泛滥的水灾得以控制,也由此奠定了淮河流域文明的繁荣昌盛。至
史记“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指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因为洛河发源于陕西,而陕西境内恰巧有一条流入渭河的北洛河,所以有的人就出来占了。话不多说,逐条上证据。一,三代之居,陕西北洛河与黄河之间尚无三代都城。洛阳附近南洛河与黄河之间的河洛盆地中有夏都斟浔,商都西亳,周成周,王城。二,古时伊洛联用,陕西境内无伊河。《国语周语》载:“昔伊洛竭而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