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美国文化与外交

美国文化与外交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04 更新时间:2024/2/20 2:27:31

美国外交背后的化根源

书评人:罗养毅

《美国文化与外交》将美国的文化传统与外交表现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起来考察,探求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不仅述其然,而且究其所以然。从一个新视角揭示了美国霸权主义外交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国文化与外交》虽然涉及到迄今为止美国历史的全过程,但并不是一部单纯写皮的著作。作者把美国政治文化主流的形成发展,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外交政策行为列为十个专题进行研究。每个专题重点突出,彼此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书探讨了美国文化的形成。所谓美国文化本是源于欧洲大陆的清教文化,由清教信徒移民新大陆时带到北美,并在北美大陆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异化为美国的白人文化。这种文化在美利坚民族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有着很强的排斥异文化的民族优越感,甚至是种族优越意识。美国人自诩为“上帝的选民”,以“救世主”自居,负有教化和拯救弱小民族的“天赋使命”,而美国则是“一座照亮世界的‘山颠之城’”,是寻求自由者的“希望之乡。这种以对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为价值取的文化主宰了美国政治的主流,穿于美国的全部历史;尽管作为美国文化本源的清教在欧洲曾饱受歧视和迫害,但美国在寻求发展、扩版图时,却总是伴随着对其他民族的歧视、压迫和摧残。如美国人在西进过程中对印地安人、墨西哥人,在海外扩张初期对菲律宾人,以及在称霸世界过程中对非西方意识形态的国家和民族都是如此。

作者在书中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外交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一观点贯穿于整部书中。在国际社会中,文化的多元性是超越任意识形态的客观存在,这种多元性正是构成国际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外交的根本目的是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并体现其作为一个国际社会成员应负的责任,现代外交应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彼此间的对话和理解,减少冲突和对抗。

尽管世界各国因文化底蕴不同,综合实力相差悬殊,其外交方式、手段相异,但决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如果一个大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企图以某一种文化模式取代文化的多元性,那么也就是在破坏国际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有些美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总是居高临下,自以为“享有完成其命运和拯救世界的无限特权”。因此,他们把自己的是非标准作为国际社会评判是非的标准,把其他国家是否接受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作为衡量该国文明进步与否的标准。即所谓“美国信念的理想过去是,现在还是不仅对美国是正确的,而且对其他国家也是正确。”可以说,这就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文化基础。美国在“惟我独尊”的优越意识下所展开的外交,即使不刻意张扬,那种凌驾于国际社会之上咄咄逼人的做法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本书挖掘了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文化因素,并给予了理性的批判。

《美国文化与外交》虽然是分专题对美国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进行评析,但是我们通过作者的精心编排还是可以大致看清美国外交的主要线索。建国二百多年来,美国的外交总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特征。

如务实传统、孤立主义、理想主义、战对抗,等等。但是无论实行什么“主义”或是采取什么外交政策都是以维护美国利益为目的的,都是实现美国利益的手段。尽管美国从来都是不失时机、不遗力地搞“输出民主”、“人权外交”,但是在推行过程中却采取双重标准:因是否服从符合美国利益而异,顺我者友,逆我者敌。当现实利益与文化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后者往往服从前者。作者认为,美国在推行文化价值观时决不会超越自身的现实利益,而是要使之成为实现其政策、经济、安全等利益的手段。书中以大量的资料、确凿的事实对美国“输出、民主”、“人权外交”的功利性、虚伪性做了深入的剖析。

《美国文化与外交》作为一部学术著作具有创新意义。首先,研究一国的文化传统对其外交政策、外交思想、外交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对系统了解该国的外交特点、历史根源以及外交趋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对认识美国文化与外交的历史大有裨益,而且对研究当代美国外交也具有现实意义。其次,书中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对“孤立主义”文化情结的评析,对推行文化价值观(“输出民主”、“人权外交”)与维护现实利益之间矛盾的评析,以及对美国领土扩张、经济扩张和文化扩张的论述等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该书为进一步开展国别文化与外交的研究开了个好头。但是,书中有的地方引文过多,冲淡了对主题的阐述;有的地方分析论述形式单调、展开不够。

《美国文化与外交》晓德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通过最近的二里头陶文破译,对断代工程是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所谓的陶文,是考古队的为方便标记在破碎的陶器上用记号笔做的记号!无需破译,也没有什么意义,说有意义,就是方便事后拿胶水粘贴!!!

  • 中国古代古科技文化成就(按朝代顺序)七年级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一)夏商周炎黄子孙创奇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奴隶社会夏商周,始有文化与科技。夏朝已经有历法,人们开始用铜器。商朝发明甲骨文,记载日食与月食。商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造型奇。工艺高超花纹秀,青铜铸造兴盛期。西周织机能提花,前776(年)月食记。(二)春秋春秋文化发达始,《诗经

  • 中国的夏、商、周、春秋战国这四个时期的青铜器,分别对应的器型、用途、工艺特点、时代特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时代夏朝是我国已认定的最早奴隶制王朝,经夏商周断代工程认定,其开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传启家天),灭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鸣条灭夏)。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考古学界认定为夏朝都城所在位置。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二期至四期

  • 周朝继承了商朝文明吗?两朝文明是相同点多还是不同点多?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在商朝之后,但周朝完全推翻了商朝文明,创建了新的文明。商朝的文明,最重要的一点是把信奉并祭祀鬼神作为国家政治的中心。概括地说是政教一体。但是,商朝这宗教是泛鬼神论。一切死去的先王和贵族都成了神,都需要祭祀,商人认为这样他们才能保佑活在的商人继续享受人间的一切。重点来了,商人的祭祀是个恐怖的事情:

  • 夏朝以下几个人物是什么关系: 禹、启、太康、仲康、姒启、姒太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好吧,理清一下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夏朝的国姓是姒,禹是禅让制的最后一位氏族首领,他创建了夏朝,他的儿子就是姒启,通常我们将之简称为启,所以,问题中的启与姒启其实是一个人。启成功的将公天下转化为家天下,从此王位只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太康是启的儿子,在古代,太代表大的意思,古人将男子的长幼顺序记做:伯、仲

  • 中国古天文知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哪些?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古代天文知识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至今很多仍在使用,我们说的老黄历就是天文知识集大成者。现在使用的24节气,天圆地方概念,28宿,五色五行,年月日等等,就是古代至今还在使用的。日常词语如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参东方宿位,商西方宿位;泰山北斗,北斗北方星座。几乎每天都少不了的星期几,也是

  • 红细胞渗透脆性与红细胞膜对低渗透压抵抗力有什么关系,脆性的大小说明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就是说红细胞抵抗渗透压变化对其形态造成改变的能力下降了也就是说如果血浆渗透压下降了,红细胞会膨胀,当渗透压降到一定程度,红细胞因为过度膨胀就会破裂造成溶血,你的红细胞比正常情况下更容易破裂

  • 中国5000年文化,从古至今哪个朝代最发达?朝代的时间最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朝代时间最长的是周朝(前1046年-前221年)长达825年,但却不是最发达的朝代!最发达的朝代肯定无疑是清朝,而且清朝的统治长达269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少有的超过200年的封建大一统王朝!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占有的GDP仍然达到世界的40%,即使鸦片战争前夕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清朝的GDP也

  • 中国酒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晋代文人江统的《酒诰》中有段的介绍:“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积郁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上皇:指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仪狄: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时间上晚于上皇时代。《世本》有“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杜康:许慎《

  •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酒自从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以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超越了纯粹的物态意义。因其文化传统的不同,酒在与世界各民族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脚步形成了诸多不同的酒文化现象。有人说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几乎在每一方面都表现出它的独特形态。中国酒文化亦如此。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蔚蔚大观,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