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在二里头都邑,被认为可能与文字有关的刻划符号,仅见于陶器和骨器。到目前为止,二里头遗址陶器上发现的刻符,总计达数十例。
由于数量较少,对于这些刻画符号是否是文字还存在争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为应该是当时是存在文字的。二里头文化之前的龙山时代,初期文字已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较大的范围内出现。
二里头文化之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完善的文字系统,有理由相信在它之前,应该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发展到什么程度?二里头人已经掌握了文字这一点上应该可以持肯定态度的,只是认为能够代表当时文字发展水平的、真正的文字和成篇文书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另外,二里头文字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没有足够的出土文物来判断。
为什么发现的少?当时的文字应当只为少数人所掌握和控制,使用范围较小。
同时,受文字载体质料及埋藏环境的限制,如果当时的文书写在竹木或帛类等有机质材料上,便很难保存下来。
加上考古工作的或然性,这就决定了当时文字发现的几率很低,应当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研究有所进展,但还未到下结论的时候。二里头文化陶器上的刻符,见于大口尊和卷沿盆的口沿上,系陶器烧成后用锐器刻划而成。针对二里头文化陶器口沿上的刻符,有学者考虑到这些刻符所在的器种和位置,推测其中有些应起着标记的作用,如在公共场合使用时便于相互区分;但有些很可能就是早期文字,分别表现数字、植物、建筑、器具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的学者指出这些刻符与后来的甲骨文有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进而释出“矢”、“井”、“皿”、“丰”、“道”、“行”、“”(小麦)以及女阴和鞭子等的象形字。无论如何,它们还无法代表当时文字的发达程度。
另外,二里头遗址出土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有13个和现存的水书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