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达到鼎峰了?这个疑问很大。
我们知道,评价一个王朝的影响力,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江南大学辛向阳教授所定的几个指标值得参考。
辛教授画了一幅“中国历代兴衰图”,他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以下几个方面是主要因素:
社会稳定;
经济业绩;
科技进步;
思想发展;
疆域变化。
从以上思想出发,辛教授绘制的图如下:
我们看到,汉朝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而最高峰出现在唐朝;再往后的次高峰是明朝和清朝。
宋朝呢?在图中“矮小精悍”啊。
那这个分析合理吗?我认为很合理,也很符合历史事实。
我们就从以上五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北宋。
社会稳定:
宋朝社会是最不“稳定”的。两宋一共发生了400多次农民起义。
公元993年,宋朝仅仅建立30余年,就发生了规模较大的李顺王小波起义。
四川的农民、茶农等遭受残酷压迫,他们终于以王小波为首在青城发动起义。王小波对起义农民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军攻占青城,转战邛州(今四川邛崃)、蜀州(今四川崇庆)各县,进而攻打眉州的彭山。王小波攻下彭山,起义军已达一万余人。此后,继续转战于邛州、蜀州、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县)。此时起义军已壮大到数十万人。
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十六日,起义军一举攻克成都,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又派兵征战,攻占州县,控制了北到剑州(今四川剑阁),东到夔峡的川陕大部地区。
起义军攻占成都,建立大蜀政权,使宋太宗赵匡义极为震惊,慌忙调集大军镇压。大蜀政权坚持战斗到公元995年五月。
在宋朝建国后不久就爆发了这样规模宏大的农民革命战争,这反映了北宋王朝阶级压迫严重的事实,北宋的社会并不稳定。
从这以后,宋真宗、宋仁宗时期起义不断,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起义更是遍及中国各地。
因此,北宋社会不稳定,此项得分低。
经济业绩。
北宋朝拿的出手的就是经济了。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属于古代大一统社会发展的中期。宋代统治者实行守内虚外的政策,虽然政治军事制度上加大了皇帝集权,但是在社会自由度上却是古代少有的宽松。人的社会身份转换不仅比唐朝自由,也比后来的明清要自由。这使北宋社会经济处于相对自由发展的时期。宋代社会生产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唐朝,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高峰。
宋朝在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不是什么好事),又是海上贸易大国之一,向海外输出的主要是手工业制品,进口的则是原材料居多,这反映了宋朝在当时世界上经济繁荣的地位。
北宋的财政收入也远远超过唐朝,据《宋史食货志》载,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全国收入1.5085亿余贯,而唐朝的年财政收入最高不过5200万两(宋早期的一贯钱相当于白银1.25两)。这也是反映出北宋经济优势的重要数据。
科技进步。
关于科技进步,也是宋朝拿的出手的地方。
宋代经济文化有多方面的成就,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在宋代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发应用的。
矿冶业:在北宋时发展较快,当时已经有煤炼钢的方法,煤已经广泛地被用于冶炼钢铁。用煤炼铁温度高,改进冶铸技术,提高铁的质量,对于改善农具和精制兵器都起了很大作用。北宋中期,铁年产量已有800多万斤。
丝织技术:有很大提高,如定州的缂丝,用各种色线,经纬交织成纹,作出花鸟禽兽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单州(今山东单县)的薄缣,每匹重仅百铢(百铢合4.125两),望之如雾。这时已出现一些独立丝织业作坊,称作机户。
制瓷业:北宋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发展和成就。定州的定窑、汝州的汝窑、汴京的官窑,禹州的钧窑、浙江龙泉的哥窑,合称五大名窑。其瓷品制作精巧,质地细薄,各具特色。江西新平镇,于宋真宗景德元年改名景德镇,设官窑,所产瓷器有假玉之称,色泽柔润,驰名中外,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它们的产品,不仅行销国内,还大量出口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印度及阿拉伯、土耳其、非洲一带。
造船业:在北宋也很发达,当时在汴州、温州、明州等地设有造船务,每年制造漕运船3000多艘;还能制造重量1000多吨的大海船。这时的海船,体积大,构造坚固,便于远航,再加上指南针导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海船。
但这些,随着后来蒙元入侵,被打断了,很多发明应用失传了。
思想发展。
北宋的佛学、道家学说都渐渐衰落了,儒学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儒学大发展还在北宋之后的南宋。
宋儒学的形成和崛起,是这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尤其在鼓励直言、改革科举和教育的政策下,自由议论和书院授学成为学术界风尚。
北宋庆历以后,宋儒学正式登上思想舞台。北宋先后有王安石新学,周敦颐濂学,邵雍象数学,张载关学,二程(颢、颐)洛学,司马光朔学,苏轼、苏辙蜀学等;南宋有朱熹闽学,吕祖谦婺学,陆九渊心学,陈亮、叶适事功学等。
理学,是贯穿两宋的哲学思潮。这一思潮,视理为宇宙万物的根本,认为理主万物,理一分殊,强调性即理也。在心唤做性,在事唤做理。治学主张即物穷理的修养。这一思潮的学派主要有北宋周敦颐濂学、张载关学、二程(颢、颐)洛学和南宋朱熹闽学,构成了宋儒学的主体部分。
心学,是南宋陆九渊所创哲学思潮,它不赞成理学的某些观点,但在本质上与理学并无不同。心学视心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主张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认为心理同一,心就是理,理就是心,一旦立心,即可明理。治学提倡发明本心,不假外物,直达天理。
此外,还有司马光朔学、吕祖谦婺学为代表的史学思潮,王安石新学为代表的政治思潮,苏轼、苏辙蜀学为代表的文学思潮,等等,共同组成了两宋儒学绚烂的画卷。
但是,作为后人我们看到宋朝理学把后世带入了什么样的境地。儒学逐渐异化为封建礼教,这些追根溯源的话,宋朝儒学难辞其咎。因此,宋朝思想发展有其进步性,但是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则负面居多。
所以,宋朝的思想发展谈不上有多进步,这一项顶多算平均分。
疆域变化。
北宋在疆域上是偏小的,不仅比汉唐要小很多,就是比后来的明朝也要小上一圈。这一点不多说了,请看图:
结束语: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北宋在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疆域变化这五个主要方面中,经济和科技得分高,思想发展方面得分居中,社会稳定和疆域方面则得分低。
因此,北宋的综合得分比七个大一统王朝(秦汉隋唐元明清)要低,但比其他王朝和割据政权要高,总体居于中等位置,远远谈不上达到了鼎峰。
(完)
以上就是凌烟阁论史的回答,欢迎你点赞、转发、评论、关注,不同观点也欢迎你留言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