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的初步形成: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增长。农业方面从锄耕变为犁耕,从使用木犁或石犁到使用金属犁,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于是农业开始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河姆渡遗址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壳、稻叶等,证明早在7000年前,我国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这一时期形成的农业对后来我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为封建社会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农业而产生的农耕文明是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文明与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别。农耕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开始并逐渐成为中原和南方地区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中原的农耕文明与北方的畜牧文明的竞争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耕文明从深层次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从根本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方向以及文化的基本特征。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后,出现了制陶、纺织、酿酒等活动,同时由于金属冶炼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使人类在生产工具的制造上产生了重大进步,它推动了我国向文明时期的转变。这一时期出现的绘画、雕塑、舞蹈、记事符号、图画符号等文化艺术,为我国后来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交换范围的逐渐扩大,私有制日益发展和巩固,开始出现炎黄、东夷、苗蛮三大主要部落,三个部落联盟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和融合中,形成最初的以华夏族为核心的国家雏形。战争打破了各部落之间的隔阂,融合了各部落创造的文化,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步伐,促进了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出现。黄帝时代,后世国家的雏形已经开始萌芽,在走向文明社会的过程中,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历史上各氏族、部落交往、角逐和融合的中心。这个中心的不断扩大,最终形成以炎黄部落联盟为核心,包括东夷、苗蛮大部分先民的共同体。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政治机构的初步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文明时代,奠定了中国4000多年文明发展的基础,商周在夏朝后继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国家机器基本上已奠定了后世国家的框架,国家开始有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由各级官吏组成一定的统治部门,确立了贡赋制度,制定了刑法,商朝康丁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逐步确立。国家机构不断复杂、完善和加强,统治地区逐渐扩大,以中原为中心的版图得到基本确立,周朝建立了完善的井田制和分封制。这一时期确立的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青铜器的发展:商朝是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因其高超的制作技艺,发达的生产技术,大规模的作坊,以及留下的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商朝又被称为“青铜时代”。这一时期青铜器大规模的被用作礼器和战争,在生产上也有所应用。在殷墟和郑州商城遗址,都发现有王室所专用的青铜铸造作坊,作坊内有细致的分工,从遗址和所发现的青铜器可以窥见当时冶炼技术的纯熟和技术的先进。西周青铜器的数量远超商代,历代出土的西周青铜礼器、用具、兵器、工具、饰物数以千计,这一时期的工匠已经掌握了锻打和铸接铜与铁的技术。青铜器的发展艺术颇具特色,青铜器造型与纹饰也体现了其雕塑造型艺术达到很高的水平。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制造工艺的高度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反映和表现。文字:原始社会晚期各地遗址中普遍发现记事性质的刻画符号,以及殷商已有较成熟的甲骨文字和金文来推测,夏代可能已有文字和文献记载。商代的文字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以晚商的甲骨文最为丰富。殷商出土的带有文字的甲骨有十多万片,连同其他器物的铭文,约有单字4000多个,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西周流传下来的青铜器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这一时期的文字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化的繁荣:敬天保民思想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萌芽,对后世哲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周代重视贵族子弟教育,从小开始就开始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礼是西周社会的重要方面,在成人、婚丧仪礼方面有很多规定,周礼对后世的中华文明有重要影响,周公制礼作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更多文章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在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根据历史记载总结如下:1.文化名称的由来: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
仰韶文化遗址的文化展馆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博物馆内部构造仰韶文化博物馆是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在仰韶村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该馆总投资5130万元,占地43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始建于2009年1月,2011年10月28日竣工,具备开馆条件。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
仰韶文化遗址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这是当作同系统文化的代表名称。在潼关县境内,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有两处:一处是南寨子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吴村乡南寨子鱼化屯小河和潼河交汇处,南高北低,东西宽约350米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是驰名中外的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自古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大汶口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汶口文化遗
大汶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什么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是埋
良渚文化遗址在哪里?哪些地方有良渚文化遗址,应该不止一处的吧。。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是距今四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概称,由于最早发现良渚文化的施昕更是良渚人,在良渚附近率先发现,因此定名为良渚文化。后来在江浙一带发现的那个时期的遗址都称为良渚文化遗址。我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包括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见东谷坨
位于闽侯一带,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史前文化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昙石山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C试题分析: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是具有浓厚闽文化色彩的史前文化遗址,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昙石山文化遗址距今40005500年。这座遗址被认定为先秦闽族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中国东南沿海鲜明的古文
着名的仰韶文化遗址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
体现中华文明的文化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古文化遗址是人类闻名发展的标志,证实了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时代,表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李村已有华夏民族的活动,至今已5000多年的历史。已经发现古文化遗址4处。(一)彦沟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在彦沟村小河西的台地上。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文化层不十分明显,范围面积亦不清楚。陶片为橙色陶、
我国发现现存最早的文化遗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半坡在我国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聚落遗址.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河姆渡遗址,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