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商朝、西周。

夏朝、商朝、西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35 更新时间:2024/2/4 2:18:37

夏朝(约前2070-前1600),重要事件有:禹治水、涂山之会、九州、三苗、皋陶作刑、钧台之享、灭有扈氏、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寒浞夺位、少康中兴、五十而贡、孔甲乱政、鸣条之战等。

重要人物有姒启,姒太康,姒少康,姒等。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重要事件有:商汤灭夏、景亳之命、伊尹放太甲、伊尹辅政、九世之乱、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等。

重要人物有商汤、武丁、盘庚、商纣等。

西周(前1046前771),重要事件有武王克殷、封邦建国、周公辅政、三监之乱、周公东征、成康之治、昭王南征、穆王西征、昭穆嬉游、夷王伐戎、犬戎之祸等。

重要人物有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等。

一、事件

1、太康失国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

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

2、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

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同时在统治者之间,对王位的争夺也十分激烈,有的人说应当父死子继,有的人说应当兄终弟及。

叔侄之间、兄弟之间为争夺王位,常常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为私利把国家搞得混乱不堪。就不得考虑迁都的问题。

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

3、周公东征

周公东征,是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40年周公姬旦(周公旦)为巩固周朝统治,平定“三监”及武庚叛乱,征服东方诸方国的战争。

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时年13岁,周公就辅助成王理政。但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就散布谣言,说周公要篡夺皇位,与纣王之子武庚纠合,联络一批殷商的贵族,并且煽动东夷几个部落,联合起兵清君侧,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力劝召公(周武王的弟弟)支持东征,在召公支持下,周公调动大军,率军东征。

在战争中,周公团结内部,采取军事攻势与政治争取并举的谋略,及先弱后强、各个破敌的作战方略,首先以重兵沿武王伐纣路线,直取朝歌,击溃武庚所部,攻占管叔、蔡叔治地,杀武庚、诛管叔、放逐蔡叔,贬霍叔为庶人。

继之进兵东南,采用先弱后强的方针,先攻徐、淮等九夷。经连续作战,攻灭熊、盈族17国,迁殷民于洛邑(今洛阳)。

最后才挥师北上攻奄,迫使奄国投降。随之,蒲姑等国也相继降服。至此历时三年的周公东征胜利结束。

二、人物

1、姒少康

姒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

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了酒。

虞国君主虞思将其女二姚许配于姒少康,帮助姒少康积极争取夏后氏遗民。

姒少康志在复国,派间谍女艾于浇,在同姓部落斟灌氏与斟氏的帮助下,与夏后氏遗臣伯靡等人合力,攻灭寒浞,建都纶城(虞城县西三十五里),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姒少康大有作为,史称“少康中兴”。

2、武丁

武丁(?-公元前1192年),子姓,名昭,商王盘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将武丁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

武丁在位时期,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及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

公元前1192年,武丁去世,庙号高宗,死后由其子祖庚继位。

3、姬诵

周成王姬诵(公元前1010—前1021年),姬姓,名诵,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周王朝第二任君主,周武王姬发之子,母为邑姜(齐太公姜尚之女)。

继位之时,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七年之后,正式亲政,营造洛邑、大封诸侯,命令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西周王朝的统治。

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22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成为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代明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朝

夏朝:启桀(是亡国之君,也是暴君)商朝:汤纣王(是亡国之君,也是暴君)西周:周武王姬发周赧王(他没有亡,是将迁都作为周朝的时间分界线)周厉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急需有关夏朝,商朝和西周时期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商朝伊尹归商,酒池肉林(商纣王)西周武王伐纣,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夏:夏启即位后,很能继承大禹的事业,可惜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

  • 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灿烂时期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B商青铜器的冶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半坡文化等等在年代上与夏、商或西周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大汶口文化、与红山文化仍是母系社会,半坡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向父系社会进化,但仍属原始社会,而夏、商与西周已经是完全父系社会并已变为奴隶制社会,从年代上讲,大汶口文化、与红山文化半坡文化要比早很久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前2500年)半坡文化(距今5600-6700年)红山文化(距今五、六千年延续时

  • 夏朝的历史 稍微具体点 就可以了 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约为前2050年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夏朝共传13代,16王。夏朝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据说启死后

  • 夏朝主要有哪些异姓方国?分别生活在哪里?最终的结局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除了12个核心同姓方国之外,还有不少异姓方国,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当时方国很多,据说有上万个,要知道西周初年,参与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天下诸侯就有800多个,而在夏朝和商朝,天下诸侯国或者方国的数量更多。1、涂山氏涂山氏是大禹的妻族,大禹治水时期,娶了涂山氏的女子为妻,生下了启,大禹治水13年,三

  • 三皇五帝和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没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发现了一些,但不能证明这些遗址就和三皇五帝有关,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夏朝以前排了几十个国王,不知道都怎么来的,竹书纪年还有尚书等等史料的记载都不知道真的假的,首先,夏朝不存在,并不是什么西方白人为了打击中国人自信编造出来的念过一点中国古代史的都知道,被

  • 夏朝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

  • 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

  • 为什么中国的酒文化如此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因为喝酒能办事,能增进友谊,增进友谊了,就混熟了,混熟以后就可以送礼了。然后要求对方办事就顺理成章了,对方得了好处,就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其办事了,这叫权力寻租。所以酒文化非常盛行。

  • 夏朝有哪些出土的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清。另外,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