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朝主要有哪些异姓方国?分别生活在哪里?最终的结局如何?

夏朝主要有哪些异姓方国?分别生活在哪里?最终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660 更新时间:2024/2/24 23:51:39

夏朝除了12个核心同姓方国之外,还有不少异姓方国,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当时方国很多,据说有上万个,要知道西周初年,参与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天下诸侯就有800多个,而在夏朝和商朝,天下诸侯国或者方国的数量更多。

1、涂山氏

涂山氏是大禹的妻族,大禹治水时期,娶了涂山氏的女子为妻,生下了启,大禹治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涂山氏就独自承担起抚养启的重任。

涂山氏所在地一直有争议,有四个说法:一是浙江绍兴会稽,二是渝州,今重庆市,三是濠州,今安徽蚌埠,四是当涂,今安徽当涂,一般以安徽蚌埠说最为普遍。

在安徽蚌埠发现了双墩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遗址,对应着夏朝,蚌埠现在还有禹王庙会存在,这是文化流传的结果,这里还有很多与大禹有关的地名,比如禹会村、禹会区,所以安徽蚌埠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采用安徽蚌埠说,则涂山氏属于东夷集团,大禹娶涂山氏女子为妻,也是与东夷联姻的政治行为,涂山氏是当时势力比较强的方国,其首领是皋陶,大禹当政后,皋陶受到重用,担任夏朝的刑官。

大禹还在涂山召集了天下诸侯开会,史称涂山之盟,这次会议也是确定大禹为天下共主的会议,大禹与涂山氏联手打败了敌对政治力量共工氏,大禹在晚年还把皋陶选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惜皋陶去世得比大禹还早,这说明大禹与皋陶之间的特殊关系。之后的史书没有再记载涂山氏了,据说其后人以涂为姓。

2、有穷氏

有穷氏,姓,是东夷部落方国,太康时期,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太康在外游玩打猎之际,强占了太康的王宫,并掌握了夏朝的政权,在夏后仲康、相时期,后羿作为权臣控制着夏朝的朝政,后来后羿被自己手下的寒浞所杀。

有穷氏所在地是今河南省滑县,滑县出土不少仰韶文化遗址,后羿控制夏朝后,天下一度不敢反对,这说明有穷氏的势力在当时也算强大,不过有穷氏在后羿被杀后,就被寒浞所灭亡。

3、寒氏

寒氏,姓,东夷部落方国,寒浞据说是黄帝车正伯明氏的后裔,这个人从小胡作非为,被驱逐出寒国,后来投靠了后羿,凭借能力成为后羿的相,又杀了后羿,霸占了后羿的妻妾,掌控了夏朝的政权,也成为寒国的首领。

寒氏的封地在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后来寒浞的儿子浇杀死了相,相的遗腹子少康联合夏朝遗臣与妻族、母族一起攻打寒浞,寒浞战败被杀,两个儿子也被杀,寒氏灭亡。

4、有仍氏

有仍氏是夏后氏的联姻部落,这个部落据说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他们建立的国家被称为“任国”,其位置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夏朝第五任帝王,仲康之中相就娶了有仍氏的女子后缗为妻,寒浞派儿子浇杀死了相,怀有身孕的后缗逃走了,逃回了她的娘家有仍氏,生下了少康,少康在有仍氏部落长大,还担任过主管畜牧的官员,后来少康联合了有仍氏部落的力量攻杀了寒浞,恢复了夏朝。

有仍氏以任国的形式一直在夏朝存在,到了夏朝晚期,夏桀还曾在有仍氏的地方召集诸侯大会,但没有成功,夏朝灭亡后,任国作为方国仍然存在,经商朝一直到周朝还是存在,任国在战国时期并入鲁国,鲁国后来又被楚国所灭,有仍氏的后人以任姓流传下去。

5、有虞氏

有虞氏部落的始祖是黄帝的曾孙穷蝉,舜也出自这个部落,这个部落最早在今山西运城一带,后来禹封舜的儿子商均在虞地,也就是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

少康时期,由于受到寒浞之子的打击,他从有仍氏逃到了有虞氏,有虞氏首领虞思让姒少康担任掌管饮食的官员,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少康,并给了少康一块方圆十里的封地和五百名士兵,可见有虞氏与夏后氏的关系非常好。

有虞氏对少康的帮助是最大的,给了他创业的资本,少康从此之后就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后来又联合了夏朝的遗老遗少以及母族(有仍氏)、妻族(有虞氏)一起打败了寒浞,恢复了夏朝。

有虞氏在夏朝、商朝和周朝一直以方国形式存在,夏朝、商朝灭亡后,有虞氏投靠了周朝,其国君虞阏父还担任过周王室管理工匠的官员,周武王把自己的长女太姬嫁给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双方是政治联姻的关系,虞满被周武王封在陈国,他也被称为陈胡公,其封地在今河南淮阳,所以春秋时期的陈国是有虞氏的后裔。

陈国在西周时期算是大国了,其地位仅次于姬姓诸侯国,到了春秋时期,陈国开始衰弱,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公子完逃离陈国到齐国,改为田姓,这一支田姓有虞氏后人在齐国发展壮大,后来成功地取代了姜齐,建立了田氏齐国,田氏齐国直到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所灭亡,其末代国君田建被饿死,其王族流落民间。

而原来的陈国则在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其后人以陈为姓流传下去,综合来看,有虞氏分裂出了三个大姓,分别是:虞、田、陈,再加上原来舜帝的姓是姚,有虞氏也是一个较大的部族。

6、有鬲氏

有鬲氏是少昊的后裔,其先祖帮助过大禹治水,仲康时期,封他的弟弟鬲能在河洛之间,也就是今河南偃师一带,太康失国期间,夏朝大臣靡逃到了有鬲氏,这个时候有鬲氏已经迁到了山东德州一带。

少康复国期间,有鬲氏出兵帮助靡与少康,一起灭亡了寒浞,成为少康复国的功臣之一,有鬲氏在夏朝与商朝时期,一直以方国形式存在,到了周朝初期,有鬲氏参与了三监之乱,反叛周朝,被周公率军平定,有鬲氏方国灭亡,其族人一部分被罚为奴隶,一部分被周王室迁到了都城镐京附近的临潼居住,其后人以鬲为姓。

7、有缗氏

有缗氏也是黄帝长子少昊的后裔,其地在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这里出土了缗城堆遗址,时间从龙山文化到周朝,以及后来的汉朝都有,这里是有缗国的都城所在地。

夏朝末年,夏桀召集诸侯在有仍开会,商议讨论如何灭商,但有缗氏在会议上公开反对夏桀,夏桀大怒,打败并灭亡了有缗氏,其族人流散各地。

8、有施氏

《国语晋语》记载了夏桀在位时,曾经攻打有施氏,有施氏投降,并把自己部族一个叫喜的美女献给了夏桀,喜也成为夏桀的王妃,夏桀非常喜欢喜,对她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喜喜欢女扮男装,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夏桀都一一满足。

两人经常一起饮酒作乐,醉生梦死,后来夏桀又有了岷山氏的两个美女琬和琰,就冷落了喜,喜不能接受,就与伊尹联合起来,把夏朝的情报出卖给商朝,商汤灭亡夏朝后,喜与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巢湖),后来死在了那里。

有施氏是东夷部落方国,其地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县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吕家庄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遗址,而黄帝到夏朝就是对应这一时期。

根据《国语晋语四》的记载,有施氏的姓是喜,也是僖,这个姓的始祖来自黄帝的儿子,黄帝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人有姓,其中就有僖姓,所以有施氏应该是黄帝之后,僖姓到了今天在山东一些地区还有人姓,应该是黄帝之后。

史书没有记载后来有施氏的历史,夏朝灭亡后,有施氏可能继续以方国形式存在,其后在某一时期灭亡,其后裔以僖姓流传下去。

9、昆吾氏

昆吾氏是一支古老的氏族,其始祖是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的长子,陆终娶了鬼方的女子,剖腹产生下了六个儿子,长子的名字叫樊,姓是已,其最初封地在今山西安邑一带,也就是山西夏县,当时夏县叫昆吾,所以称为昆吾氏。

到了夏朝时期,昆吾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国,仲康帝在位时期,昆吾氏是夏朝的伯爵,也就是诸侯之长,随后迁到了河南濮阳,夏朝晚期,昆吾氏迁到了河南许昌。

商汤灭夏后,昆吾氏作为夏朝最重要的方国也被灭亡,但其子孙后代却一直流传下去,衍生出很多后裔,比如卫国的卫氏是其后裔,商鞅就是卫国王族,卫国一直存在到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都没有灭亡卫国,卫国是被秦二世灭亡的。

《世本》:昆吾者,卫氏。

再比如顾国的顾氏,也是昆吾氏的后人,其地在山东省鄄城县,昆吾氏的后裔演变出子、顾、温、苏、董等姓氏,一直流传下去。

10、豕韦氏

豕韦氏本姓彭,其来历比较复杂,帝舜时期,董父善于养龙(有人认为是鳄鱼),被舜赐为豢龙氏,其封地在川,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或者山西闻喜县,夏朝时期,帝孔甲封陶唐氏后裔,善于养龙的刘累为御龙氏,并让刘累代替彭姓豕韦氏,其封地在河南滑县。

后来刘累没有龙给孔甲吃,于是逃到了鲁地(今河南鲁山县),这时彭姓的豕韦氏又复国,就同时存在了刘姓与彭姓两个豕韦氏,到了商朝时期,彭姓豕韦氏被商王武丁所灭亡,这个时候刘姓豕韦氏再一次取代彭姓豕韦氏。

彭姓是大宗,刘姓是小宗,彭姓两次被刘姓所取代,豕韦氏在夏朝与商朝也是多次灭亡并复国,根据《左传》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卿大夫范氏的祖先就是豕韦氏,范氏为晋国六卿之一,其在晋国权力斗争中失败,逃到了齐国。

其后代演化为范、士、刘三个姓,据说刘邦是晋国范氏的后人,以刘为姓。

11、岷山氏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了夏桀在位时,曾经攻伐岷山氏,岷山氏战败,于是献了两个美女给夏桀,一个叫琬,一个叫琰,这两人没能为夏桀生育子女,但夏桀仍然非常喜欢,还把她俩的名字刻在美玉上。

岷山氏在今四川岷山一带,可见夏朝的势力在当时已经扩张到了蜀地,后来的事迹史书就没有再记载了。

12、葛氏

葛氏的始祖是皋陶的儿子伯益的长子,名字叫大廉,皋陶是黄帝的长子,伯益则是黄帝的孙子,同时还是大禹治水的助手,禹继帝位后,曾想把帝位禅让给伯益,伯益推辞,而禹的儿子启则夺取帝位。

为了表示招抚,启封伯益的长子大廉在葛地,建立葛国,所以叫葛氏,赐姓嬴姓,其封地在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这里出土了葛城遗址,据说是当年葛国的遗址,葛国是夏朝的方伯。

到了夏朝晚期,因为葛国与商人的都城亳离得很近,葛国被商汤所灭亡,到了西周时期,重新分封了葛国,是鲁国的附庸,后来被宋国所灭亡,其后裔以葛、嬴为姓,流传下去。

除了这12个方国之外,夏朝还有很多很多的方国,但是史书大多没有记载,并不表示不存在,关于夏朝的考古研究也不断发现了众多的遗址,只是不能把这些遗址与史书记载的方国对应上,还需进一步考古研究,这只是时间问题。

涂山氏,穷氏,虞氏,有仍氏,寒氏等等,分别生活在浙江,河南还有周边的一些地方,最终的结局是不太好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三皇五帝和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没发现夏朝的文字记录,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发现了一些,但不能证明这些遗址就和三皇五帝有关,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夏朝以前排了几十个国王,不知道都怎么来的,竹书纪年还有尚书等等史料的记载都不知道真的假的,首先,夏朝不存在,并不是什么西方白人为了打击中国人自信编造出来的念过一点中国古代史的都知道,被

  • 夏朝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有啥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中原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其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

  • 夏朝的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遗址集中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处,学界称“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

  • 为什么中国的酒文化如此盛行?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因为喝酒能办事,能增进友谊,增进友谊了,就混熟了,混熟以后就可以送礼了。然后要求对方办事就顺理成章了,对方得了好处,就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其办事了,这叫权力寻租。所以酒文化非常盛行。

  • 夏朝有哪些出土的文物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清。另外,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

  • 中国的酒文化有什么可以说道说道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无酒不成宴席,婚丧喜庆都得有酒,酒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饭都没吃的年代,那里有粮食烤酒制酒。酒有三种喝法,一叫品,二叫饮,三叫喝,但都会醉,喝酒微醉是高人,喝酒小醉是俗人,喝酒大醉是酒鬼。现在的电视剧,不分男女,都端一杯酒晃来晃去,真俗套,这可能有人说是酒文化。真正的酒文化,喜庆,交流,认同,高兴

  • 夏朝有没有历法?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随着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和需要,人们的天文历法知识大大丰富起来。夏代的历法甚为正确地反映天象,至今我们还称农历为“夏历”。关于夏朝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子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夏朝文化的发展,直接为商、周两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夏朝之前哪里是中国的政治中?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从现有证据看,石峁遗址是一座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石砌城址,有比较完善的城防体系,年代介于黄帝之后夏代早期,面积大于夏朝国都二里头遗址(3平方公里),可能是黄帝之后,夏朝之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夏朝之前,中国没有政治中心,只有建立了国家才有了政治中心。政治是针对国家而言的。夏朝的是在目前的陕西

  • 夏朝的朝和朝代一样吗?为什么夏朝的时候中国还有其他国家? 朝和国有什么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的范围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也就是中原地区,是华夏的中心,但中国那么大,知道秦朝,中国才统一,拥有辽阔的国土。夏朝时期有很多地方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很正常,但文明程度低有,侯伯是爵位,在王之下,镇守地方。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七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

  • 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夏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的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夏朝吗?从文献上来说,夏国是存在的,不可被推翻的。虽然顾颉刚等疑古学派的同学很努力,但是只要一个证据,就可以把他们的所有空想都统统打翻了。那就是春秋杞国的特殊存在。杞国人是上古夏国的后裔,存有夏礼。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但是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散失,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