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是什么?二者关系怎样?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特点是什么?二者关系怎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52 更新时间:2024/1/8 0:59:46

感谢邀请。

概括来说,“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分封制,则是“宗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彻实施的核心举措。

一所谓“宗法制”,是指建立在父系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权力和财产继承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强调尊崇祖先,特别是父系祖先;以血缘为纽带维系亲族关系;在宗族内部严格区分尊卑长幼;明确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等等。

在中国,宗法制至少萌发于商周时期。

甲骨卜辞,详细反映了商族及商王室对血缘的高度重视和对父系先祖的极度崇敬;也反映了族群内部的尊卑长幼的严格区分。

多数学者赞成,殷商实行的是“父位子承”的权力继承制度。商代,已明确了直系旁系之分、嫡庶之分、大宗小宗之分。宗法中的对偶婚成为常态,妻分嫡妾,子分嫡庶。这些,都明确地显现于卜辞之中。

最初,商代的女性先祖和女性长辈也占据较高的地位和受到高度尊敬,比如妇好。但从之后的第三四代王开始,女性的这种地位迅速衰微。这也表现了宗法制度的愈为强化。

商代的最大问题,是王位传承上执行“父位子承”并不严格,于是出现了不少“兄终弟及”的情况。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这是酿成“九王之乱”的真正祸根,也是“前八后五”频繁迁都的最主要原因。

二西周灭商后,吸取了殷商的各方面教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了最为典型和严密的宗法制度。

这一点,从《尚书》中周王的各种“誓”、“诰”和其他官方文件都可看出。

西周的“宗法制”,其最重要的特点,是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周王为了保持血亲统治的纯粹血统,规定先王去世,由嫡长子继位;倘若没有嫡长子,则以嫡妻从嫁之女弟所生之子补充(这也是为了保持纯王室血统);假若仍没有这样纯血统的母弟,则退而求其次,从众妾所生之子中择年长者当选;年龄相同的选择贤者,贤能相同的由占卜决定。

此外,宗族内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

由嫡长子负责,将土地与官职分封给他的兄弟们。这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使一个“大一统”国家,变成许多个有血亲关系的兄弟小国。

这种分封兄弟国的制度,始于文王武王。

周武王死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也曾行权分封。

这里插一句,所谓“三监之乱”,就是武王传位于成王,武王的亲弟管叔蔡叔借口周公违反宗法制度,图谋篡权而发动的叛乱。初时,也曾极有声势,由此亦可见,宗法制度在周初已经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三“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以“分封制”编织“政权网络”;以严格的等级制度实施权力控制。

在中央政权之下,是分封的各国。各国的首领为诸侯。诸侯之下,又分为卿、大夫、士等不同阶层。由此实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

这种“宗法制”,规定了各阶层的婚姻制度,所有通婚,必须按照严格的等级进行。

“宗法制”,还规定了祭祀制度。周天子可享七庙;诸侯五庙;公卿三庙;士一庙。先祖庙号,以“昭穆”的次序排列自太祖始,始祖之后,父庙曰昭,子庙曰穆;孙之庙曰昭,曾孙之庙复曰穆。以此类推。

严格的祭祀制度,保证祖先崇拜强制性地奉行。由作为本宗始祖嫡系继承人的宗子,主持祭祀。

“宗法制”,亦规定了宗子的诸多特权有权掌管本宗财产;有权掌管宗族成员的婚丧事务;对宗族成员有管教与惩罚的权力,甚至有生杀大权。

四回过头来再说说“分封制”。

“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和范围,是同姓亲戚,特别是兄弟。但也包括外姓亲戚,一般限于与周族通婚的外戚。除此之外,还包括前朝的遗老遗少。

这就是两句话“封建亲戚”和“存世继绝”。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意思是靠分封亲戚,建立起保护周廷的屏障。

所谓“亲”,就是从兄弟开始排列的周族同姓。

史籍载,文王封十六子;武王封若干子,等等。

荀子.儒效》曰:“(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五人”属于同姓“亲”的五十五个;属于通婚“戚”的十六个。

从文献所知的同姓分封国有管、蔡、、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晋、应、韩、凡、蒋、邢、茅、胙、祭,等等。

所谓“戚”,指周王室通婚之姓。史籍载,周族先祖弃的母亲为姜氏。后来与周王通婚的,除西方的姜姓外,还有北方的姓,周弃娶姓女为妻;东方的任(妊)姓;姒姓和祁姓。共有外戚五姓,也分封建国。

《论语》,曾称赞西周的“存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制度。这就是“存亡继绝”。

具体来说,就是第一,保存被灭亡的国家;第二,不让其绝后,嗣续香火,以安抚其民众;第三,举用前朝贤臣。

史籍称,武王克商后,即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封大禹之后于杞,封成汤之后于宋。

小结一下

西周的“宗法制”,以嫡子继承制为主轴;以“分封制”织网;以严格的等级制为基石;使族内大宗与小宗、本族与外戚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依靠对封邑、采地、禄田的统一占有和分层控制,已实现国家统治以及对农奴的剥削。

“宗法制”与“分封制”既为枝干,又互为表里。

春秋时期,西周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分封制”都更难以为继。各诸侯国为争霸而变法图强,主张削弱宗族势力,趋向于废除分封制。秦国在则法律上明确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于是,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衰落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文化最早于1952年在河南登封的玉村遗址发现。1956年发掘洛达庙遗址的时候,人们注意到它在文化面貌上具有若干特色,一度被称为洛达庙类型。1959年起在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进行科学发掘以后,发现二里头遗址更加具有典型性,故将这种类型的遗存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于1953年首先在河南省登封县

  • 什么是二里头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文化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其特点,

  • 夏文化的夏文化探索的途径及方法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探索,经过十多年来的研究和争论,目前探索的对象已主要集中到二里头文化及其相关遗存上。这是由于二里头文化在年代、分布地域和社会发展水平上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的情况最为接近的缘故。然而,由于考古发现的能证明为夏人文化特征的遗存尚不够充分,研究的角度和途径尚比较单一,目前参加夏文化问题讨论

  • 夏文化的探索是如何进行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20世纪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课题。1959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此后,经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数十次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从此拉开了夏文化考古探索的序幕。1977年,夏鼐先生根据新的考古成果,建议考古界将其主要阶段命名为

  • 谈谈怎样理解“文化外交丰富了外交的内涵?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改变命运丰富而生动地体现在当前的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定义为...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涵,但又不完全相同。文化外交是一种直接外交形式,...

  • 夏朝的文明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

  • 夏朝文化的宝贵遗产夏小正,你知道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夏小正》是一篇按月份记载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等活动的文献。现保存在西汉戴德编的《大戴礼记》中。夏朝的文字,在考古发掘中,只是在出土的陶器上发现过一些刻画符号。但在先秦典籍中,有很多地方引用过《夏书》,还有“禹刑”,在《尚书》中也有几篇“夏书”。从夏代有书籍和刑法来看,它不可能只是在口头流传

  • 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对外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政治制度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可概况为奉“天”罪罚。奉“天”罪罚的法制观表现为;一方面统治者的统治依据来自于天命。另一方面打着天的旗号实现统治。夏奴隶制部落王国是在原始公社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的过程中,父权家长制家庭成为对它的一种摧垮力量。奴隶制国家的世袭王权和世袭贵族,就是以

  • 夏朝的文明遗址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

  • 夏朝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为姒姓夏后氏建立的王朝,开国国王为大禹,存在时间为471年。不过夏朝的古都遗址却一直没有被发现,因此关于夏朝的首都到底在哪里就产生了几种说法,分别是河南说,山西说,山东说,河北说,甚至还有陕西说等等。我在前不久还一直认为夏朝应该处于河南洛阳地带,但是后来不断去了解中国的古城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