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山东的由来

山东的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1/25 1:45:14

山东作为地区名称,历史上出现很早,而且变化很大。春秋时期,晋国居太行山以西,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时晋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晋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则是指崤函以东地区。因为秦在关中,故称崤函以东六国(楚、齐、韩、魏、赵、燕)为山东六国,或云关东六国。此时山东与关东意义相同。如《管子》书就有“楚为山东之强国”语。汉初贾谊的《过秦论》多次用山东提法,如说“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又有“山东之国”、“山东豪俊”、“山东大扰”等说,皆指崤函以东地区。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卷一说:“山东之称,古或指关东言,或指太行山以东言,不专指今山东也。”秦汉一统之后,关中与山东(或关东)在政治上的对立沮失,山东的含义也发和了变化,出现广、狭两义。广义的山东是沿袭战国时的旧概念,狭义的有专指齐鲁地区的意义了。《史记酷吏列传》载:御史大夫齐地川国薛(今山东寿光南)人公孙弘说:“臣居山东为小吏(薛邑狱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又《史记儒林传》:伏生“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齐鲁之有山东之称,当滥觞于此。至于山东成为行政区划,是又经历了数百年演变过程的。山东地区的历史沿革、行政归属,夏殷时代不可详考,但当时是方国或部落林立,且有大部分被夏、商王朝控制,归夏、商统治。西周至春秋时期,该地仍是方国林立,除齐、鲁两大国外,主要的还有曹、滕、薛、郯、莒、纪、莱、谭等,还有宋、卫的一部分。战国时期,山东地区被齐、鲁两国控制。战国末年,除南部和西北部一部分分属楚、赵外,都被齐国统一。秦统一六国后,山东地区被置为郡县,如齐郡、琅邪、东海、东郡、薛郡等都在山东范围。汉初封王,山东大部分地区封给了齐王刘肥。汉武帝时削弱封国诸侯王势力,初置十三郡州,山东置青、兖、徐三州,下置郡、国、县。之后数朝行政区划有所变动,但基本变化不大。唐代将全国分为十道,山东地区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北宋改道为路,全国分为二十四路,山东分属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金大定八年(1168)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治益都(今山东青州市),统辖山东地区。至此,“山东”一名始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之名称。元代置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及山东东西道宣尉司,直隶中书省,称为“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置山东行中书省,治青州,后移治济南,又改置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至清代才将山东政区正式定名为山东省。此后沿用不变。山东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名称,虽然确定很晚,但它奠基于古代齐、鲁两国地理范围和两国最后融合为一个独立体系的文化齐鲁文化。山东古代还有“海右”和“海岱”的雅称。因为山东在大海西岸,故称海右;中部有五岳独尊的泰山,岱即泰山。大海和泰山是山东最雄伟壮丽的地理自然景观,因此又称“海岱”。考古学界今天还常用“海岱文化”来称齐鲁地区的考古文化。

山东作为地区名称,历史上出现很早,而且变化很大。春秋时期,晋国居太行山以西,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时晋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晋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则是指崤函以东地区。因为秦在关中,故称崤函以东六国(楚、齐、韩、魏、赵、燕)为山东六国,或云关东六国。此时山东与关东意义相同。如《管子》书就有“楚为山东之强国”语。汉初贾谊的《过秦论》多次用山东提法,如说“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又有“山东之国”、“山东豪俊”、“山东大扰”等说,皆指崤函以东地区。故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卷一说:“山东之称,古或指关东言,或指太行山以东言,不专指今山东也。”秦汉一统之后,关中与山东(或关东)在政治上的对立沮失,山东的含义也发和了变化,出现广、狭两义。广义的山东是沿袭战国时的旧概念,狭义的有专指齐鲁地区的意义了。《史记酷吏列传》载:御史大夫齐地川国薛(今山东寿光南)人公孙弘说:“臣居山东为小吏(薛邑狱吏)时,宁成为济南都尉。”又《史记儒林传》:伏生“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齐鲁之有山东之称,当滥觞于此。至于山东成为行政区划,是又经历了数百年演变过程的。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夏朝的科学文化在当时有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是我国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拥有统治力度的王朝,从此也行成了国家政权,统治者也由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建立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在当时洪灾长期影响着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而大禹动员华夏各族展开的历时二十年的治水工作,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团结了华夏人民,也同时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声望。夏禹在洪灾得到根治后随着生活

  • 夏、商周时期构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家天下”的开始和百官制度……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做了如下的描述:关于

  •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那是罗马中国古代从未有过民主熙望熙这你可说错了你说得是罗马帝国我说的是罗马共和国夏朝之前是禅让制君主自己决定继承人不是什么民主由于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

  • 为什么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

  • 夏的政治文化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王位世袭、神权影响、宗族关系夏朝的断代工程还没完成,现在谈他的政治体制,是不是太早?唯一确定的,就是,那时候是部落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

  • 为什么说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直接影响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

  • 有没有夏朝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或部落?如果有,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是怎么样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只是传说,没有该年代的文字记载文物…同年代,地中海的中东地区,已经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战车飞奔,已有国有城,领先华夏2000年左右

  • 你怎样理解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三届会议,阿布尔法斯加拉耶夫,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刻,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都为之热血沸腾。从今天起,良渚先民在5000多年前建成并使用了1000

  • 良渚文化时的玉石是用什么打磨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史前一支相当优秀的玉雕文化,距今5500年至4300年,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的太湖流域地区,1936年首次在折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被发现。良渚文化玉器雕琢纹饰细腻、繁缛、抽象,分为直线纹,细阴线纹,凸起的线浮雕纹,以神人,神人兽面,鸟纹图案最常见。我们先从良渚文化玉器的切割开始

  • 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谈到良渚的时候用到的都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明”原因在与对良渚文明发展程度的不确定,但随着近年来良渚的科学考古研究,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五千年前良渚的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了得的程度,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创造了所谓的“中华第一城”以及“世界第一坝”的弘大格局,所以足以证明当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