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夏、商周时期构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夏、商周时期构成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4/1/25 1:45:12

夏朝“家天下”的开始和百官制度……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中国古代圣人孔子对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做了如下的描述:关于“五帝”(氏族公社)时期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关于夏、商、西周时期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夏本纪》“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夏后启是实现我国历史上“五帝”时期向“三王”时期深刻转变的关键人物。“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黄帝的帝和帝、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酋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虽然夏王朝的世系自禹始,但禹只不过是氏族社会最后一个最高首领,他为启建立王位世袭的奴隶制夏王朝奠立了基础。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宗法制周代的王位继承制度基本是承袭商末,但有了比较重要的发展,这就是在“文王世子制”的基础上确立了嫡长继承制度。所谓的“文王世子制”,就是周文王在位时确立武王为世子,文王不在国内,武王代行国政。这种世子制度当时还是处在初创阶段,武王死后由周公旦摄政6年,返位于成王时才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和预先册立太子的制度。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度,择立太子的标准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就是说,在后妃所生的诸子中,必须确定嫡后所生诸子的优先继承地位,而且要以嫡后所生的长子来继承;如果嫡后无子,在众多妃嫔所生的庶子之中,要择立妃嫔家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庶子作为继承人,而不以其是否年长。这种择立太子的标准一经出现,便在其后约3000年的时间内被遵守为正统的定规。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至西周时期,宗法制进一步完备,与政治结合得更紧密,嫡长子继承制实行得更严格。《诗大雅文王》曰:“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注曰:“本,本宗也。支,支子也”。郑笺曰:文王“以受命造始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德钧则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上述立嫡制度及其补充制度总的说来,比较完备,对于王位世袭起到了顺利执行的作用,对于稳定政局,动员统治阶级以全力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统治的一种制度,它由原始的父系家长制血缘组织,经过变质和扩大而成。……按照宗法制度,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天下的大宗,是同姓贵族的最高族长,又是天下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天下的权力。天子的众子或者分封为诸侯,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是国内同宗贵族的大族长,又是本国政治上的共主,掌有统治本国的权力。诸侯的众子或者分封为卿大夫,也由嫡长子继承,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世袭官职,并掌有统治封邑的权力。卿大夫也还分出有“侧室”或“贰宗”。在各级贵族组织中,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或“宗主”,以贵族的族长身份,代表本族,掌握政权,成为各级政权的首长。杨宽《西周史》宗法制度是由氏族公社制中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的。其主要作用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以确立并巩固父系家长在本族中的地位。此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的嫡系世代相承为大宗,其余各代庶子为小宗。庶子各在本支为大宗,其嫡子、庶子又分别为本支的大宗、小宗。如此推衍传继,嫡永为大宗,庶永为小宗,构成一个庞大的宗支网,状如树之干与枝的关系。周王为姬氏家族的大宗,就是所谓“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以周王为首,根据宗法制度的宗支原则与分封制度相结合,将他们的既得利益按照等级分配给各个姬氏家族。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C采取民主的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那是罗马中国古代从未有过民主熙望熙这你可说错了你说得是罗马帝国我说的是罗马共和国夏朝之前是禅让制君主自己决定继承人不是什么民主由于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

  • 为什么夏朝的政治制度还保留着氏族社会的许多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由于夏朝的奴隶制国家组织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国家形成之后,各级贵族组织仍然要保持旧的血缘联系,严格区分姓氏。王室分封诸侯,除保持它所由出生的姓之外,又以封国建立新氏,大夫以邑为氏。在各级贵族之间,就依姓氏的区别建立了各自的宗族关系。这种宗族关系,虽然沿袭了旧的氏族组织的遗制

  • 夏的政治文化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王位世袭、神权影响、宗族关系夏朝的断代工程还没完成,现在谈他的政治体制,是不是太早?唯一确定的,就是,那时候是部落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的时期。

  • 为什么说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直接影响的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⑶分封制促进了

  • 有没有夏朝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或部落?如果有,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态是怎么样的呢?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只是传说,没有该年代的文字记载文物…同年代,地中海的中东地区,已经较高的青铜冶炼技术,战车飞奔,已有国有城,领先华夏2000年左右

  • 你怎样理解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的重大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四十三届会议,阿布尔法斯加拉耶夫,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这一刻,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都为之热血沸腾。从今天起,良渚先民在5000多年前建成并使用了1000

  • 良渚文化时的玉石是用什么打磨出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史前一支相当优秀的玉雕文化,距今5500年至4300年,分布在今天的江苏,浙江两省的太湖流域地区,1936年首次在折江省余杭县良渚镇被发现。良渚文化玉器雕琢纹饰细腻、繁缛、抽象,分为直线纹,细阴线纹,凸起的线浮雕纹,以神人,神人兽面,鸟纹图案最常见。我们先从良渚文化玉器的切割开始

  • 良渚文化的文明程度到底有多高?他们和华夏文明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谈到良渚的时候用到的都是“良渚文化”,而不是“良渚文明”原因在与对良渚文明发展程度的不确定,但随着近年来良渚的科学考古研究,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五千年前良渚的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了得的程度,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创造了所谓的“中华第一城”以及“世界第一坝”的弘大格局,所以足以证明当时已

  • 三星堆和良渚文化谁更早?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据考古考证,良渚遗址距今5300年至4300年而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年至3000年!良渚文化分布与钱塘江流域至太湖流域!遗址总面积34万平方公里!2019年7月6日获取录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星堆文化分布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古老而伟大的考古发现之

  • 据说远古时沿海地区是小黑人或棕种人占据,良渚文化的居民是小黑人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这话全在瞎扯淡,从山东的考古发现,在史前的时候,山东那边儿的人,都是东夷人。长得跟我们差不多。这这个可以去查DNA和人类骨架复制。良渚文明是在夏朝之前,己经被水淹了。但是它存在的文物和中原和三星文物很相似!良渚文明属于环太湖文明,而在太湖地区也拥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良渚文化遗址数量众多)。所以他们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