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盘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名为“殷”。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经历了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
自盘庚迁殷,商代逐渐进入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殷墟出土的这一时期青铜器因其精美的制造工艺而享誉海内外,可谓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造型艺术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篇章。
公元前134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制出了钢制短剑,反映了当时工艺匠人的高超技术,古埃及人还留下的许多青铜器和装饰物,现在看来仍是极好的工艺品。从古埃及一些坟墓的壁画和浮雕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那时人们冶铜的情形。
古埃及人的生产画面美则美矣,不过要称得上“完美”,毕竟还差这么一点点:埃及没有铁矿。资源的匮乏制约了古埃及人冶炼技术的发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古埃及人耕田用的还是木犁石犁,好在尼罗河边的土地是松软的,而沙漠边缘耐旱的树木材质又是非常坚硬的,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缺陷。不过,客观地说,古埃及人对青铜器的冶炼技术掌握得倒不算晚
以上两种文明的产生,从目前的考古文献发现,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但人类的历史浩瀚无垠,以现在的人类已知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