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国姓是"郑"?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国姓是"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960 更新时间:2023/12/28 16:10:21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明朝的国姓是“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赐国姓这种事古来有之,并不是老朱家一家干过。唐武德年间,唐高祖李渊就曾经给唐王朝的开国功臣徐世勣赐李姓,即后来力挺武则天当皇后的那位英国公李勣。其实,原本他被赐国姓之后叫李世勣,后来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讳才改为了李勣。皇帝为何要给功臣赐国姓一个姓氏而已,为何古人如此看中?原因很简单,那是皇帝的姓氏。被赐了国姓,等于是往自家脸上贴金,从此和皇帝就是“一家人”了。可实际上,皇帝从来也没拿被赐国姓的功臣真正当“一家人”,无非就是一种拉拢的手段罢了。说白了,就是告诉众人,这人功劳大、与众不同。自古功臣受封王、公者甚众,被赐国姓者几人?足以说明其荣誉性了。

关于郑成功的国姓问题提问者很显然是将郑成功被隆武帝朱聿键赐的国姓与其本来姓氏郑姓搞混淆了。强调一遍,郑成功被隆武帝赐的是朱姓。如果不是朱姓,郑成功后来所谓“国姓爷”的名号又从何而来?因此,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被隆武帝赐国姓之后,郑成功应该叫朱成功。在一些特定场合下,郑成功也的确是自称朱成功的。郑成功去世之后,清王朝出于“统战”需要,清圣祖康熙帝在诏书中曾提及:“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由此可见,直到郑成功去世时,官方对他的称呼仍然是朱成功而非郑成功。清王朝官方尚且如此,南明政权以及后来盘踞台湾的郑氏政权自然更加如此。

那么,为何朱成功又变回郑成功了呢?首先是时人的称呼问题,郑成功自己可以自称朱成功,但其他人、尤其是下属和百姓总不能直呼其名吧?因此,对于这位朱成功,更多地称呼还是“国姓爷”。在一些文字记录中,朱成功倒反而成了“鲜见名词”。其次,明王朝皇帝所赐的国姓和爵位不同,是不能“承袭”的。什么意思呢?郑成功可以叫朱成功,但他的儿子郑经却不能叫朱经。后来降清的那位郑克塽自然也不能叫朱克塽。久而久之,郑氏后人仍然是以郑为姓,朱姓便被人为“忽略”了。更重要的是,后来郑氏后人降清了,而且被编入了八旗汉军序列。换言之,郑成功的后代成了“旗人”,再揪住祖上的朱姓不放,那就是涉嫌“谋逆”了。

久而久之,郑氏后人也将郑成功由朱成功改回了郑成功。再就是清王朝的“文字狱”了。写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都会让人头落地,更何况是将郑成功的名字继续写作朱成功?“你想干什么?思念朱明王朝吗?。”久而久之,除了原本文字记录中已经存在的朱成功三个字,清王朝文字记录中对郑成功的记录又全部变回了郑成功……这就是为何史籍中郑成功三个字出现的频率远高于朱成功的原因所在。关于郑和被赐姓的问题一些史籍记载,郑和原姓马。其实,这并不准确,郑和祖上是蒙元时期的色目人,大概其来自现而今的中亚或中东地区。所谓马姓,只是根据原本姓氏读音取的汉姓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吧,郑和原本不姓郑是可以肯定的,他的哥哥马文铭不姓郑也是事实。那么,郑和为何被明成祖朱棣赐姓呢?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郑和只是被赐姓,不是被赐国姓。这是有本质区别的。郑和一介宦官,如果被赐国姓,那等于是皇帝给自己脸上抹黑,明成祖是绝对不可能如此的。关于明成祖为何给整个赐姓这个问题,史籍记载大多是说“靖难之役”期间,郑和在郑村坝立下了战功,因而被明成祖以郑村坝的地名赐姓郑。郑和在郑村坝到底立了什么功这里就不去考证了,只说一说明成祖为何要给整个赐姓的问题。郑和只是一介宦官,被赐的又不是国姓,宦官有功劳,提拔更好职位、赏赐金银皆可,不是吗?郑和彼时的地位还不是司礼监掌印或秉笔,尚有提升空间,明成祖完全没有必要以赐姓来“赏赐”郑和。

那么,明成祖为何要来这么一手呢?个人认为,很可能与一件事有关。建文四年,明成祖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不久之后明成祖即位并昭告天下自己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嫡子。在三个嫡出的哥哥皆已作古的情况下,作为明太祖彼时年龄最长的嫡子,由他继承皇位“理所当然”。这也是明成祖抹去建文年号的原因所在,这世上根本没有建文一朝,明成祖是直接继承了明太祖的皇位。可问题来了,虽然自古避帝后之讳没有避姓的,“靖难功臣”朱能并非宗室,但依旧姓朱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但让一个即将被自己重用的宦官与自己标榜的生母同姓,对于皇帝而言显然是跌份的。

重用马姓宦官,传出去也实在不好听……倒不如趁着“赏功”,给郑和改个姓。于是,郑和的马姓就这样变成了郑姓。这也是后来为何郑和的过继嗣子马恩来仍然可以叫郑恩来的原因所在,因为郑姓不同于国姓朱,郑和的郑姓虽然也是皇帝赐姓,说白了实际上就是让郑和由马姓改成郑姓,他的“儿子”自然也得跟着改。否则就失去了改姓的意义了。但私下里郑恩来的后人一直还是认为自己姓马,这才有了南京的“马府”以及现在的马府街。试想,如果这是类似赐国姓一般的东西,郑和的“后人”们应该认为无限荣光才对,又为何要坚持自己原本的马姓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应证了郑和被赐郑姓更多地还是明成祖为了让他改掉马姓,而不仅仅是“赏功”的荣耀。

综上所述,提问者所谓明朝皇帝姓朱,为何赐国姓为“郑”,其本身就是错误的,是一种认识误区。明王朝的国姓从来都是朱,赐给臣下的国姓也是朱,没有所谓郑姓是国姓的说法,提问者显然是将郑成功原本的郑姓与郑和被明成祖赐的郑姓混为一谈了……隆武帝赐给郑成功的国姓就是朱姓,没有任何疑问。至于郑和,他的郑姓虽然是皇帝赐姓,却不是赐的国姓,只是一个普通姓氏而已。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探索立冬时节的文化习俗,立冬时吃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表示冬季开始,万物自此闭藏。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立冬时节,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地区正忙着抢种晚冬麦。立冬预测天气的谚语非常多,“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

  • 唐代的酒有哪些分类?当时的酒宴习俗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唐朝时期文化繁荣发展,随之衍生出独特的酒文化,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属于一个大朝代。在唐朝时期,百姓生活的富裕生活水平较高。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都到达了一个顶端,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三月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它有什么历史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祭观音街”,白族传统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

  • 帝都北京的代表!紫禁城的末代悲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紫禁城的末代悲歌!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说来也有意思,北京曾经叫做南京。当然,那是北宋年间辽国把这里作为陪都时候的事。往上,北京曾是燕国的都城,秦汉、隋唐时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往下,从金朝时起,北京就成了首都。前后六百多年,这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过几个王朝

  • 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故事介绍之扼虎救父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才得免于害。诗赞: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谗口中。译文:晋朝人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杨丰到田间收稻谷。父亲被忽然跑来的一只猛虎扑倒叼走。当时杨香手无寸铁,没有任

  • 为什么对迟到的人我们要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为什么对迟到的人我们要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这句话是怎么来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从古至今,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似乎人人都很反感“等”这个字,即便是你迟到了一分钟,那也是对人家的一种不尊重。在我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就是来形容这个词的,经常我们会对那些迟来的人说:“怎么才来,等

  • 大壮卦"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是吉是凶?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还不知道:易经中的大壮卦“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是吉是凶?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大壮卦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象》曰:不能退,不祥也。艰则吉,咎不长也。意思就是:大壮卦上六。公羊冲撞藩篱,不能退后,不能如意,没有任何适宜的事。在艰难

  • 袁姓的人主要分布在哪里?袁姓男宝宝好听的名字合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袁姓男宝宝好听的名字合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春秋时期,袁姓主要分布于河南一带,其中心在陈郡。秦汉时期,袁姓大量外迁,成为以汝南汝阳为中心的一个大姓,袁氏家族也十分显赫,相信大家都知道四世三公的袁绍。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袁姓男生三字名,给宝宝起名多一点参考也是好事。

  • 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孵化出无数名句!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的经典篇章!孵化出无数名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及《诗经》,我们都知道它的重要地位。古代儒生说它是由孔子编订的,这虽然经不起考证,但却丝毫无损于它的重要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诗歌总集不仅反映了周朝前中期的社会风貌和周人的精神状态,更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令人遗憾

  • 慕容复和乔峰齐名,慕容复的实力究竟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慕容复和乔峰齐名,慕容复的实力究竟如何?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南乔峰,北慕容”,慕容复既然能和乔峰齐名,证明他的武功就不会很差。慕容复凭借慕容家的绝学斗转星移能和乔峰战成五五开,只是慕容复身背复国大业,此后逐渐荒废习武,实力自然衰退了很多。不少读者都感到奇怪,别人都是越来越强,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