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朝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咏茶诗和茶文化有什么关系?

明朝茶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咏茶诗和茶文化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3/12/17 21:43:57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茶化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的茶起源很早,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饮茶文化也是渊源流传,饮茶文化和中国制茶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茶文化,唐代一个叫陆羽的人写了一本茶经,从此中国的茶文化渗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很多文人雅士在饮茶的过程中,写下了不少反映茶文化的诗歌,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到了明朝茶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饮茶方面,“开千古茗饮之宗”,明朝文人团体对茶特别钟爱,因此关于一些饮茶的诗歌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实对有关茶诗歌的创作,本质上反映的是明朝的茶文化。那么明朝的咏茶诗歌是怎么反映出茶文化的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咏茶诗是对茶叶品质追求的反映饮茶文化到了明朝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饮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喝的是一个心情,当然茶叶的好坏也关系着茶的品质。因此明朝文人在作诗的时候也特意提到了茶叶的品质,这是他们对茶文化更为细致的追去,比如现存明朝关于茶的诗《燧公煎茶歌兼寄嘲中郎》,这首诗中对虎丘茶、罗齐茶以及

龙井茶之间的口感差别、气味差别等作了概括。而明朝人张岱作了一首《曲中妓月生》,

在诗中除了对茶叶的香气作了细腻的描述,还对茶色进行了评价,“白瓯沸雪发兰香,色似梨花透窗纸”这一诗句将茶所具有的特点做出了生动的描写。此外还有不少现存的诗对茶叶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反映出明朝文人群体对茶叶色、香、味的高要求相契合。也反映出明朝社会大众对茶叶的品质做出了更加细致的研究,特别是明朝文人群体对茶叶品质所抱有的执着追求,明朝对茶叶的追求,促进了明朝茶文化的发展。咏茶诗是对饮茶环境追去的反映明朝文人饮茶并不是单纯的喝茶,讲究一定的意境讲究一定的范围,不像我们平常口渴喝茶一样,那不是喝茶,那是喝水,明朝文人饮茶十分讲究意境,用其他高雅的东西组合在一起,营造出来饮茶的优美环境。明朝惹李昌祺曾作《春祭陪祀东书堂赐茶退归作》,其中有这么两句:"棋布星罗局,茶倾雪泛杯。”这其中可以看出来饮茶的时候不是单纯的饮茶,是一边下棋一边饮茶,这样饮茶的感觉就出来了,不是普通人的饮茶,而是文人雅士的饮茶,毕竟普通人又有多少人有闲情雅致去无忧无虑的下棋饮茶呢?在此饮茶也是区分文人雅士和普通人的一个方式了。再如明朝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有一首诗《端

午日,公美以虎丘茶、菖蒲酒见铜,并投佳篇,倚韵答谢》,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若瓶数点浮花乳,蕉叶一窗供草书。”这是讲的饮茶,但是其中却有书法,一边饮茶一边来一篇草书,大有李太白斗酒诗百篇的意思,这样饮茶就不是单纯的饮茶了,而是行着文人雅士的书法,这意境就直接提高了也就是说明朝文人雅士饮茶,通常和琴棋书画等结合,毕竟琴棋书画这是文人直接的事情,一边饮茶一边做着高雅的事情,饮茶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也正是琴棋书画等去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这样下来饮茶也成为了一种享受,诗歌中也变现出来看明朝文人对饮茶环境的追求。

咏茶诗是文人对志追求的反映古人经常借物咏志,比如喜欢莲花,取出淤泥而不染,喜欢竹子表现志向高洁,咏茶诗借着饮茶也变现出来无数文人的志向,比如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曾经作了一幅画《品茶图》,在画中有这样四句诗:“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新芽。

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朕自嘉。”这透露出来唐伯虎的傲骨和归隐之志。当然也有文人借着咏茶表现出自己以茶怡情的感情,明朝的文人袁宏道,在《法华庵看月江老衲移

柏树(其四)》中写道:'‘闲将柏叶搅胡茶,供养方情

老作家。不似破头山道者,贪他传代古袈裟。”写出了他饮茶情趣,其实说的是结着茶怡情,甚至是有归隐之志。而明朝吴宽在《爱茶诗》中写道:“汤翁爱茶如爱酒,终日茶杯不离口

”两句表达了自身对茶的喜爱等等,其实饮茶对于明朝文人而言更多追求“茶”作为一种物质之外的情趣,而这种情趣也正是明朝文人这

一群体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这已经超出了饮茶的本身。所以说明朝饮茶诗歌是对茶文化的反映,但是却有借着饮茶有了升华,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明朝的文人借着饮茶将自己内心的精神追求给实质化,这和咏柳咏莲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明朝文人借着饮茶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反过来也促使茶文化的发展。当然了茶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咏茶诗的发展,可谓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明朝

更多文章

  • “样板戏”是一种什么样的戏剧?怎么评价“样板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近代,样板戏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样板戏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京剧“样板戏”曾被誉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排头兵”,它是带着强烈政治色彩的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在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汇集了无数京剧大师的心血的对京剧改革的一种新尝试。它唱腔优美,舞台设计生动,给古老京剧带来了现代血液。样板戏以其紧凑的

  • 模仿“咏鹅”写下“咏鸡”,虽是模仿却不逊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现代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咏鸡”这首诗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华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底蕴,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而诗词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先辈喜爱作诗,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魔白居易和诗佛王维等等,他们对诗词的热爱已经到达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

  • 苏轼《洞仙歌》赏析!《洞仙歌》中写的是哪位美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苏轼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轼《洞仙歌》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苏轼是我国千年难遇的一位大才子,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多方面都堪称一绝。尤其他写的词可以担当豪放派的代表,但是他本人的性格是那么多面豁达,兴趣又是那么丰富广泛。怎么可能只有一种风格的词,来固化他的所有气质呢?今天我们就

  • 魏晋时期文学家:阮籍生平简介 为竹林七贤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魏晋,阮籍

    阮籍,出生于汉建安十五年(210),三岁丧父,由母亲把他抚养长大。父亲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学而成才,天赋秉异,八岁就能写文章,终日弹琴长啸。在他少年时期好学不倦,酷爱研习儒家的诗书,同时也表现为不慕荣利富贵,以道德高尚、乐天安贫的古代贤者为效法榜样的志趣。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山涛生平简介 为竹林七贤之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

  • 《关山旅行图》这幅画背后,到底蕴含了怎样的秘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乾隆,清朝

    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山旅行图》,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一幅唐代古画在乾隆皇帝面前缓缓展开,这幅画的名字叫《关山旅行图》。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画中描绘了一对正在崇山峻岭之中赶路的旅人。乾隆爷对这幅画爱不释手,正在细细的欣赏着,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忽然,他脸色一沉,发

  • 成语“篝火狐鸣”出自哪里?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秦朝,陈胜

    【篝火狐鸣是什么意思】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释义:篝:笼子。原指陈涉用竹笼罩住火,若隐若现,又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鼓动人们起事。后比喻筹划起事。【篝火狐鸣的历史故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位

  • 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苏辙《六国论》原文及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辙,《六国论》

    苏辙《六国论》赏析,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六国论宋代: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以与

  • 成语“比肩继踵”出自何人?其中有什么历史典故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晏婴

    【比肩继踵成语出处】唐·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比肩继踵;川逝泉涌。”释义:比:挨着;踵:脚跟。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比肩继踵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楚国雄踞南方,成为南方最强大的诸侯国,因此有许多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前来结盟。齐国与楚国相隔不远,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齐国也与楚国结了盟

  • 《寒切帖》:唐代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原作的勾填本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寒切帖》,王羲之

    《寒切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唐代勾填本,有乌丝栏。收刻于《淳化阁帖》卷七、《大观帖》卷七、《澄清堂帖》、《二王帖》、《宝贤堂集古法帖》、《玉烟堂帖》、《邻苏园帖》。著录于《清河书画舫》。古书画鉴定专家张珩鉴定为唐代勾填本。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