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文化传统故事

中国文化传统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72 更新时间:2024/2/15 9:08:00

中国最根本的文化传统?

最早出现的是古琴,原为五弦,后增至七弦。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传说不可尽信,但却能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后来又有了古筝,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演变,成为21弦琴,流行至今。

主要是指围棋和象棋。

围棋的起源:舜以棋教子。中国古代四大艺术之一。

中国象棋大约起源于战国时代,那时盛行着一种文博象棋,每方有棋子6枚。唐代,象棋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一些变革,已有“将、马、车、卒”4个兵种,棋盘和国际象棋一样,由黑白相间的64个方格组成。后来又参照我国的围棋,把64个方格变为90个点。宋代,中国象棋基本定型,除了因火药的发明增加了“炮”之外,还增加了“士”、“象”。

书法,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艺术。它的形成、流传和发展,是有其深远历史和复杂的文化背景。

简而言之:(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中国的绘画发展至今,主要有以下历史演变:

一、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三、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四、蓬勃兴盛的二宋时期绘画;

五、以笔墨情趣为主流的元代绘画;

六、明、清时期绘画流派的涌现;

七、继承与发扬并存的近现代绘画。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

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中国酒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流行至现代。

唐代陆羽《茶经》的出现,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陆羽更被后人尊奉为“茶圣”“茶神”。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国茶文化,更是糅合了中国佛、道、儒、医疗、插花、香道

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在唐朝时盛行,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

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简单来说,插花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故称其为插花艺术。

祭祀用香、佛前供香

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香的命运是跌宕起伏。它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汉代和香之贵;成熟于盛唐用香之华;普及于两宋燃香之广;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势;衰败于乱世征战之忧;回春于安定和谐之世。

中国有那些历史文化传统?

猜字迷

贴春联

结诗社

……!

英国文化传统?

1、语言与交流隐私对英国人来说十分重要。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有无孩子、恋爱关系、个人经济状况、健康等涉及私人的话题在相互不熟识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

2、风俗礼仪与生活习惯英国人普遍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公共事业、慈善事业等都很关注。英国人很注重礼貌修养,谈话总习惯轻声细语,很少大声喧哗。

3、在餐馆和商店中安静地吃东西并且吃完自己餐盘里所有食物是礼貌的行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盘上表明已经吃完了。如果没吃完,就把刀和叉分开成八字形放在餐盘上。

4、英国人有付小费的习惯,但不是很严格。通常在餐厅要按帐单的10%左右付,给行李员消费按每件行李50p付,给出租车四季可以按票价的10%-15%付,理发一般付2镑,饭店旅馆等帐单中不含服务费,应将10%的费用分别付给对自己有帮助的工作人员。影剧院、加油站等场所无需付小费。

怎么形容文化传统?

我仍在滚滚红尘中扮演着芸芸众生。

中国文化的潜规则是:传统不能质疑,祖先不能批评,皇帝不能监督。理由是传统、祖先、皇帝全对。这构成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势:为尊者讳,为强者讳,是吾国吾民一个恶劣的品格与传统。殊不知人类的智慧来自质疑、批判。什么时候国人开始服从真理,崇尚正义才是成为文明民族的标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举例分析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的传承情况?

我国自古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旅游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诗代不乏人有传承的。

从孔子为了理想周游列国,看到了当时各地的风土民情;到司马迁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再到李白周游了当时最繁华富庶的江浙长安等地;再到苏东坡密州杭州黄州惠州到处被贬;明朝出了个集大成的旅行家徐霞客。所以,旅游文化,还是一脉相传的。

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四大基本?

人类的饮食生活,是一定历史阶段文明基准与文化风貌的综合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辉煌发展,主要得益于饮食思想的肇基久远和内容丰富。这种深厚坚实的思想渊源,表现为基础理论的四大原则。

一、食医合一由于饮食中获取营养和医病二者的相互借助和影响,从“医食同源”的实践和初步认识中派生出了中国饮食思想的重要原则,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食医合一”的宝贵传统。在周代,中国出现了职业“食医”,“食医”作为王庭营养师,地位颇高,这就是现代营养师的起源。在当时还专门为此设立有专门的管理和研究机构。在当时,还出现了一批有关食疗的专著,如:《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食疗本草》等等。

二、饮食养生老子庄子,他们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一位东晋的著名养生家葛洪,他主张“养生以不伤为本”。

三、本味主张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究食物的原汁原味。这是中国烹饪的核心原则。

四、孔子食道所谓孔子食道,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

拾金不昧、勤劳勇敢、忍辱负重、孝行天下、自强不息、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如公正无私、嫉恶如仇、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防微杜渐、三省吾身、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社会风尚等

中秋节庆祝活动反映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中秋节

秋已至,一缕桂香,月儿明,满眼清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在耳畔回响,转眼又至一年中秋日,带着怀想,带着希冀,我们来一起回味和中秋节有关的一切。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

一、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细数中秋起源,除了“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哪些来历呢?

二、中秋节传说

(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由此形成。

(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进行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三、中秋节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有以下几种传统习俗:

(一)赏月

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三)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节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五)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六)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样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七)吃南瓜

江南农村许多地方都有八月半吃南瓜糯米饭的风俗。相传很久以前,南山脚下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名字叫黄花。八月十五那天,她在山上的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野果,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因连年灾荒而卧病在床的二老吃了这香喷喷、甜滋滋的野果后,病体竟渐渐地好了。因此瓜是从南山采来的,后来人们就称其为南瓜,到了中秋总要以各种烹饪方法尝尝它。

(八)舞火龙

舞火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九)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十)祭月

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四、和中秋有关的古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与之相关的古诗词自然也是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月夜

唐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水调歌头中秋

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米芾写中秋赏月,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上片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

这首诗写得非常明快,可能是受了当时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的影响,诗的前两句也只是描写了中秋时的景色和人们争相赏月,平淡无奇,但诗人笔锋一转,从月色皎皎转到了月色无私上,一人家很明显就是指帝王家,月亮对世上第一人家的帝王家也毫不偏袒,它的光明对帝王家和穷人都是一样的,体现了诗人天下大同、万物平等的博爱思想。

中秋玩月

明佚名

团团离海角,渐渐入云衢。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据传明光先一年已写成此诗上联二句,久思不得下联。次年中秋,再得下联二句。遂不胜其喜,径登寺楼鸣钟示庆。此时,正值南唐先主李欲登基,忽夜半寺僧撞钟,满城皆惊。天亮查问,欲斩撞钟者。明光到案后,禀知玩月得诗,并诵此诗,先主闻而甚喜,释之而去。这首诗明明是描绘中秋之夜,月上中天的美景,李附会成为庆贺自己受禅登位而作,引为祥兆,纯属巧合。不过,诗写得也的确很有声势,大气磅礴,不失为大手笔。

圆月明,清辉照万里,佳节普天庆,良辰美景享太平。在这金菊飘香的日子,祝福所有人中秋快乐!

中国非物质文化传统文化节是几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份第二个星期六。

仙桃的文化传统介绍?

仙桃的传统文化沔阳三蒸是仙桃市(沔阳县)传统美食。相传,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时,兵败,士气低落,连吃饭也成问题了。

陈友谅的老婆灵机一动,派人寻来野菜,摸来河螺,捉来鱼虾,大米不够,就让人磨成米粉,然后混在一起,再把五花肉切成薄片,放在最上面,烧大火,蒸,士兵吃后连连叫好而留传下来,形成现在的"蒸肉,蒸鱼,蒸茼蒿和螺丝"。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企业文化故事分享会 企业文化故事分享会方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乞丐到小王家乞讨,他给十块,第二天乞丐又去,又给十块,持续两年。一天只给五块,乞丐:以前给十块,怎么现在给五块?小王:我结婚了。乞丐一巴掌打过去:妈的,你竟拿我的钱去养你老婆?启示:当提供免费服务让客户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服务就不再是优势,而是劣势。有必要因为每天晨会是企业内部沟通、交流、分享的重要环

  • 红色文化故事400字六年级作文 红色文化故事400字六年级作文怎么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1.漳州的红色文化故事是可以简短描述的。2.漳州市管辖着多个革命基地区,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革命故事,例如白石岩石屋会议、八二三行动等。这些故事彰显了漳州作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也为今后的历史传承与红色教育提供了宝贵的遗产。命名的话就是根据这个故事的内容的话,比如说一些战争之类或者人物的一些事迹,就具体

  • 关于茶的品牌文化故事 关于茶的品牌文化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饮茶不仅是解口渴,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对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的策划更是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消费。建立一个新的品牌,让企业的茶叶品牌脱颖而出的是其差异化的定位和市场需求等,以及销售渠道的分布,在这个推广销售的过程中,对茶文化的内涵和品牌文化要突出出来比如

  • 历史文化名村真实故事 历史文化名村真实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稻香村于乾隆38年(1773年)创立,在苏州观前街先设摊后开店,摊主由沈秋泉、王秋根、赵明宝三人组成,通过苦心经营,小店渐渐有了名气,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来品鉴,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誉。《南方饮食掌故》一书中有记载,乾隆皇帝南巡到苏州的时候,有一天闲暇无事,微服私访遇到“稻香村”

  • 乌镇的历史文化故事 乌镇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距乌镇9公里处有一村叫红墩,其镇志上说:“红墩在镇西,地脉坟起,厥土赤壤,村以是名。”又旁有一村名紫墩,就是因为多紫色石土的缘故。[2]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

  • 传统文化故事儿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燕子的传统故事是:锡伯族民间故事,流传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治县,讲述了燕报恩的故事。西邻太太家来了只受伤的燕,太太给它治了伤后放飞。第年春天,那燕给太太丢下棵南籽。太太把南籽种在后院,秋天结了个装满银的南。从此,西邻的穷太太活天天好。东邻的富太太分眼红,也捉住只燕,把它左腿弄断,然后放。第年春天,燕同

  • 中外文化差异趣味故事 中外文化差异趣味故事英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购物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体验,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如今的中国,购物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人们满大街逛然后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而西方国家的购物方式的和中国的购物方式有一些不同点,也有一些相同点西方国家与中国购物方式的异同如下:第一点,西方国家和中国都产生了两种购

  • 文化遗产的故事 文化遗产的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景泰川位于甘肃、内蒙古、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干旱肆虐。为彻底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1969年10月甘肃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历时5年,由13座泵站组成、最大提水高度达472米、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的提灌工程顺利完工。自此,黄河之水犹如生命之源润泽着景泰川。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的

  • 与巨人同行文化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刘国梁和孔令辉既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也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他们师出同门,同时披上国字号战袍,在那个鲜花遍开的五月,“六载朝思暮想,一夜春华秋实。”喜捧斯韦思林杯的激动荡涤着年轻的梦想,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这时,当男子单打冠军杯真的摆在面前时,他们终于意识到了结局的残酷。然而可贵的

  • 东莞近代历史文化故事 东莞近代历史文化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周总理的故事-------------1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