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悻悻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政小故事200~300字左右?
古代廉洁小故事1:陶母退鱼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
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贫如此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古代廉洁小故事3: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汉字文化小故事?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传承至今。这儿列举几个:
1.“心”字的由来
“心”字最早原来是一张抽象图像,意为“心中的模样”。相传古代的苏秦,因求学资金匮乏,只得卖身为奴。他的主人派他去耕种山坡上的一块地。苏秦在耕作时常常把心思放在学问和议论上,来发掘自己的才能。有一天,他在思考之余,拖过犁头时将心事涂在扛犁的土垄上,陶冶着情思。后经过若干次描摹,慢慢演化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心”字。
2.“鱼”字的由来
相传汉字的先驱甲骨文上面的“酉”字像一只水鸟,下面的“卜”字又像一个池塘。因此“酉”和“卜”就组成了“鱼”的意思。后来,“鱼”的形象不断发展,经过几百年的演变终于成为我们今天所写的“鱼”字。
3.“龙”字的传说
“龙”字最早的形状与“虫”字极为相似,不过各种较为古老的篆刻字体(如甲骨文、金文等)中,无一例外地都写成了一条手脚类似小龙的生物。相传古时候有位叫做龙山的人,他非常孝顺,许多次为了救助母亲而前往山中采药,声名也逐渐传扬开来。后来因为这个缘故,“龙”这个字取代了“虫”的位置,传承至今。
学习廉政故事意义?
学习廉政故事可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员党性的一项重要途径。
在新时期党内改革与保守、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党性原则与经济原则、艰苦奋斗与贪图享乐、严肃党纪与淡化党纪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的思想矛盾的冲突会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把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对广大党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党的宗旨、理想、纪律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促使党员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员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关于廉政文化旁白?
廉洁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如果不能做到廉洁奉公,就失去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力的基础;不能经受住拒腐防变的考验,就失去了提高执政能力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坚持廉洁勤政的极端重要性,更加自觉地提高廉洁能力。
廉洁不仅是一种高尚品德,而且是一种重要能力。廉洁能力包含对廉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律能力。首先是认识能力。认识是实践的先导,提高对廉洁的认识能力是提高廉洁能力的基础。廉洁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二是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但要培养自己的廉洁认识能力,更要培养自己的廉洁实践能力,提高“管住自己”的自制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会真正把廉洁的要求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耐得住清贫、抗得住-、守得住小节,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用权、扎扎实实干事。第三是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从认识和实践能力中升华成的自我约束能力。自律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行为。这种自律能力,需要党员干部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要求,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廉洁是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和保证。廉洁是一种道德信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古人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有严于律己,廉洁自律,才能有好形象、好威望,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廉洁奉公的干部,会受到百姓敬重。如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最后,只能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和唾弃,成为孤家寡人,更谈不上有任何能力与才能。廉洁是一种施政品德,是党员干部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清正廉洁,为官者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工作才能。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力有强有弱是正常的,但清正廉洁能力不是可有可无、可强可弱的,它是保证党员领导干部综合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才能保持清醒、牢记宗旨、坚定立场、明确方向,才能有为党为人民工作的资格,才能有施展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什么是廉政文化?
有四个基本范畴:
一是指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作用于执政者的内心世界,形成廉洁从政的文化动力;
二是指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从政的文化氛围,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三是指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的职业文化;
四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的社会境界在心理上的一种文化反映。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
廉政文化怎么注册?
下载官方网站实名认证后就可以注册的
廉政文化长廊意义?
倡导廉政文化,社会风气正,国家才有发展前途和希望
廉政文化的核心?
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是务实、为民、清廉。务实,就是要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执政党廉洁从政的规律,坚持立党为公,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务求工作实效。
为民,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清廉,就是要保持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廉洁奉公,廉洁从政。这一价值观,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和服务方向。
廉政文化的含义?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
廉政文化,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涵是从政的思想和道德、从政的社会文化氛围、从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新探索,它的核心价值是清廉为民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