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铜鼓文化?
铜鼓之所以称其为“重器”,是因为它象征着权力与财富,拥有它便“极为豪雄”,能集众称王,震慑四方,以致“群情推服”。铜鼓价值千金,一鼓“可易千牛”,获鼓胜获十万军。铜鼓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
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最初铜鼓是作饮器之用(即釜),后才演变为敲击乐器。
铜鼓的外形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
据裴渊《广州记》和刘恂《岭表录异》:壮族铜鼓有的“面阔丈余”,有的“厚(仅)二分以外”,“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制作极其精巧。
铜鼓舞特点
动作按其形式有六七种。每种动作各有不同的舞步和节拍,风格不尽相同。铜鼓舞中的集体舞以一种固定的男女青年围成圆圈队形。其队形还有半圆形、一字形、纵形、交叉对跳、四方形等。舞步矫健有力,舞姿粗犷灵活,动作幅度大,情绪饱满。跳至高潮时鼓手还常常伴以欢快的喊和激动的呼叫,波澜起伏的情绪和动人的场面,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豪放、朴实的民族性格,抒发了他们纯洁快乐的思想感情。
敲法
敲奏铜鼓的方法多种多样,鼓声铿锵而有节拍。皮鼓一面,摆在铜鼓中间。当铜鼓敲响,并进入节拍之后,皮鼓手从人群中跃出,双手执两根鼓槌,围着皮鼓敲打。他是这个舞蹈中的中心人物,必须按照铜鼓奏出的节拍,一边打,一边做出各种舞蹈动作。他打皮鼓的动作有正面打,侧身打,抬腿打,翻身打,转身打,有时打鼓心,有时打鼓边,有时两根鼓槌互相击打。动作变幻快速而有力,有的高难动作只有少数鼓手才能熟练掌握。
铜鼓舞在表演气势上明显的脱胎于壮族古代“三月三”对歌的传统习俗,具有活跃、谐趣及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据悉,铜鼓涉及矿冶、铸造、声学、历史、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科技史、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广西铜鼓特点?
广西目前出土可考究的铜鼓有三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都有展示,分别是冷水冲型铜鼓,冷水冲型铜鼓,北流型铜鼓。
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藤县横村冷水冲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晚期到12世纪的北宋时期。流行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和左江、右江、郁江、黔江、浔江流域一带。这种铜鼓形体瘦高、鼓体较大,花纹密集而趋于图案化,饰有变形翔鹭、变形羽人和变形龙舟纹,重要特征是鼓面四周铸有蛙饰和鸟兽、人物等立体造型,奇异多姿。是石寨山型铜鼓的继承和发展,并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冷水冲型铜鼓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当公元3世纪东汉末年到10世纪的晚唐时期。主要流行于两广地区。
这种铜鼓与北流型铜鼓形制相近,鼓面大于胸,胸部较为平直,鼓面花纹精细,多为云雷纹、线纹和鸟纹等纹饰。它的特征是:鼓面无立体蛙饰,而铸有三只脚蟾蜍六只。鼓背也有纹饰。
北流型铜鼓
广西北流县出土的铜鼓为代表的一类铜鼓。时值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到10世纪的唐末。流行于广西北流、陆川、容县、浦北、广东高州等地。这种铜鼓的特征是:面大于胸,胸部略直,鼓腰收束、凹处平缓,足部较高。鼓面的立体蛙饰瘦小,蛙身无纹,一般为四只。
广西铜鼓什么朝代?
广西铜鼓是什么朝代,相当于唐代的。
广西铜鼓含什么成分?
你好,广西铜鼓主要以纯铜为原料制作而成。
我和铜鼓的故事?
儿时,我家在偏僻的山村,大家家里都很贫穷,没有什么玩具。同村的玩伴很多,大家整日放学写完作业在一起嬉笑疯闹。我最好的朋友妮妮家里有一个小铜鼓,是奶奶留给她的,如果她睡懒觉,妈妈会敲铜鼓唤醒她起床上学。每次我去她家,她都会把小铜鼓给我玩。平时她是舍不得拿出来给别人玩的。
后来她父亲工作调到了城里,他们一家要搬走的头一天,我俩都哭了,她把她的小铜鼓送给了我。告诉我,想她的时候就敲敲小铜鼓,她就会听到的,也会想我的。
她走了以后,小铜鼓伴随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生活。
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我和妮妮联系都用微信,但是这个小铜鼓我一直珍藏着。
古代广西铜鼓有哪些功能?
古代广西铜鼓的主要功能是乐器,它曾经的功能是作为祭祀的礼器,也是指挥军阵的权力重器,还能打更报时等,现在壮族、瑶族、彝族、侗族等民族都还在节日、婚嫁、建宅、丧葬等场合使用。
广西铜鼓的象征和意义?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铜鼓以其特有的作用,丰富了壮族的生活。在节日庆典活动、宗教礼仪中,他们都打起铜鼓抒发情怀。在秋收十月,村村擂响铜鼓,欢庆丰收。铜鼓是壮家的精神食粮,金鼓长鸣给壮家带来无比的欢乐
广西北流铜鼓小镇来由?
北流铜鼓文化源远流长,世界钢鼓王就是在北流出土的。
铜鼓为什么是广西的象征?
广西是古代生产和使用铜鼓的重要地区之一。铜鼓以其特有的作用,丰富了壮族的生活。在节日庆典活动、宗教礼仪中,他们都打起铜鼓抒发情怀。在秋收十月,村村擂响铜鼓,欢庆丰收。铜鼓是壮家的精神食粮,金鼓长鸣给壮家带来无比的欢乐。
广西民族博物馆侧面铜鼓介绍?
广西民族博物馆穿越时空的鼓声铜鼓文化展
铜鼓文化”专题展区有303面铜鼓,是全世界铜鼓收藏最多的地方。整个陈列分为“山寨铜鼓声”、“铜鼓之路”、“当代铜鼓艺术”三个部分,主要介绍铜鼓的历史、用途及其文化习俗。与以往铜鼓展览的不同之处在于,铜鼓的介绍与各个民族结合起来,展现了铜鼓在苗族、瑶族、彝族等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中的用途。此外,被展出的铜鼓已不仅只是陈列在橱窗中,而是与各个民族的人物塑像结合起来构成生动活泼、形态各异的少数民族节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