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兔子有关的文化故事简短?
玉兔捣药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
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和文化有关的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中国传说,讲述了一个叫做“白蛇传”的故事。传说中,有两条蛇化身为美丽的女子,白娘子和青娘子。她们来到了人间,因为白娘子爱上了一个名叫许仙的人类青年。白娘子为了救许仙,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一种名为“九转还魂丹”的灵药。最终,她成功救回了许仙,并且也得到了真正的爱情。这个传说表达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以及爱情的力量。
同时,中国还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古代文化故事,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这些故事都包含了许多深层的思想和哲学,例如对人性的探讨、道德和伦理的规范、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思考等等。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普世价值受到了世界各地的欣赏和传颂。
有关鞋文化故事?
步步生莲鞋
南北朝时期,传说有一女子做布鞋,内里用香垫子,鞋底用麻绳纳成莲花图案。这种鞋踏在泥土上会留下美丽的莲花图案,时人称这种鞋为“步步生莲鞋”。在唐代还有人发明了适宜步行的远游鞋。
据说,大诗人李白很爱穿这种鞋,尔后,许多文人墨客争相效仿,它的出现要比现在风靡全球的旅游鞋早一千多年。据传说,在古代的齐鲁大地,还流行一种面上用牛皮包的鞋,名日“踢死牛”,可与现代的优良足球鞋相媲美。
有关传统文化的故事?
关于中国励志的传统文化小故事。
1、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有关春天的传统文化故事?
早春二月,冬天的气息还很强烈,描写这个时候的诗句大都离不开一个“寒”字。
比如李白《早春寄王汉阳》:“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写的是春还,描绘的是早春的气息,少不了寒字。顺便说一句,这个王汉阳应该是某姓王的汉阳县令,本来这样的人物肯定不会在历史中留下一鳞半爪,但他是李白的朋友,算是有了自己的一笔,这就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那个杜少府一样。
金代诗人段克己也有意思,他在金朝一天官都没当过,一直隐居山野。本来江山兴替跟他就没什么关系了,可是元朝灭了金之后,他却一直以金国遗民自居,不肯奉元朝正朔。他写过一首《望月婆罗门引》,中间也有一句“东风轻扇春寒”。
有关孝悌文化的故事3个?
1、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
2、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
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3、彩衣娱亲
老莱子,是周朝春秋时的楚国人,他自幼便十分孝顺,在他七十岁时,两老还健在。但两老看见儿子日渐老去,便有自己已经去日无多的怠慨。
老莱子见状,便想了一个办法,老莱子把自己打扮成孩童模样,蹦蹦跳跳的到了父母面前,一边嘻嘻哈哈大笑,一边做出孩童嬉戏的动作。
两老看到儿子滑稽的动作,乐得呵呵大笑,把烦恼忧闷都忘了!从此,老莱子在父母前绝不提老字,而且还常常扮成孩童模样,使两老得到快乐的晚年。
和八有关的故事?
八拜之交
在中国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接见他。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后来,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旧时也称异姓结拜的兄弟。
和牛有关的故事?
与牛有关的故事传说,谁有?
1、瑶族牛生日的传说
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被淹,只留伏羲兄妹俩,藏入葫芦飘水上。
才得以延续人类,后来盘王登殿,赐瑶人以天下群山,任其砍种,安居乐业。然而,瑶山地区,穷山恶水,尽管人们辛勤耕种,仍然朝不保夕。
有一年,太白金星下凡查访民情,看到瑶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峻岭崇山之中,刀耕火种,生活艰难,于是禀告天庭。玉帝就派禾王送禾到人间,牛王下凡来耕田。
自从牛王来到人间后,瑶家人就开始耕田插禾,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感谢牛王,瑶家人就把牛王下凡的那天(农历四月初八)作为传统节日牛生日。
瑶家有一首民谣"四月八,丢犁耙,七月半,谷满仓,收回万担粮,全靠牛帮忙。"四月初八这天,瑶家人最爱护牛,把牛当作神明来祭礼侍奉,要让牛丢下耙犁休息一整天。
这天,任何人都不准鞭打牛,不准斗牛,更不准杀牛,连骂牛亦不准。头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牛洗一次热水澡,将全身梳刷得干干净净,还要将牛栏摆弄得整整洁洁。
铺换一次新草,用红纸画上或者剪成佛符贴在牛栏上,驱邪劫病送瘟神,保佑牛的健康。这天,牛吃的东西更是别致精彩,清晨,人们就争先把牛放出去吃露水草,越早越好,"抢头"。
上午,用糯米酒糟煮鸡蛋给牛吃,在瑶家,小孩过生日有吃鸡蛋的习惯,可见对牛的崇拜。拜家有句俗话:"人过生,吃人参;牛过生,吃苦参。"
下午,就用苦参熬泥鳅喂牛,使牛健康长寿。到晚上,瑶家人还要选出最好最强壮的牛来聚会,瑶家人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熊熊的篝火,敲着长鼓,唱着欢快的歌儿翩翩起舞。
2、卧牛石的传说
在饮马河的靠山乡有一个自然村,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块形似卧牛的大青石,虽然后来河流改道将这块石头冲入河里,可是卧牛石的传说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前有一个农夫,养着一头灰驴和有头黄牛,黄牛黄牛终日每年每日老老实实的干活,而灰驴却处处偷懒蹭猾。拉车的时候灰驴把车套拽的很直,但却一点力气也不用。
使重量全部落去黄牛的身上,农夫见黄牛累的浑身是汗,而灰驴却一点汗也不费,他就认为灰驴比黄牛的力气大,耕地的时候,黄牛只是低头默默的拉梨。
而灰驴的眼睛总盯着农夫,一见农夫走近,它就赶忙伸出舌头去舔农夫的手,给农夫留下了一个忠心的印象。
有一天,黄牛和灰驴在草地上吃草,农夫躺在松软的草地上睡觉。突然,一只饿狼从草丛里窜了出来,向农夫扑去,吓的灰驴躲到草沟里一动也不动;黄牛却迎了上去。
挡在饿狼的前头同饿狼搏斗起来,虽然被饿狼咬伤了两块毛皮,但饿狼也受了伤,它依然奋勇直前,将饿狼撵到草地深处的沼泽里。
灰驴见饿狼跑远了,从水沟里留了出来把农夫唤醒,引呀到刚才搏地方,农夫看到草地上有狼毛和血迹,知道自己在睡觉的时候来过狼,他以为是灰驴救了他。
感动的用手替灰驴挠痒痒,对从沼泽里回来的黄牛却一理不理。种荞麦的时候,农夫将一袋荞麦丢在路上了。黄牛找了一上午终于在路旁的草丛中找到了。
它用两只尖尖的角将装有荞麦的口袋驮了回去。回到村中的时候,灰驴从门洞里窜了出来亲热的说“牛大哥,看把你累的,让我帮你拿吧。”
说着,用嘴叼过口袋送进农夫的房间。从此,农夫认为灰驴有忠实有勤快,黄牛有赖有馋,他把好的草料都给灰驴吃,剩下的给草料和秸秆才给黄牛吃。
第二年春天,农夫要去饮马河南岸去买棉花,他嫌黄牛不中用,只用灰驴架车出发了,回来的时候,正赶上饮马河涨水,农夫做在车上用鞭子指引灰驴从浅滩处过河。
行至河中间时,水湍急。漫过车厢。灰驴觉的横流不如顺水拉车省力,于是不听农夫的吆喝,径自向下流拉车,不管农夫怎么鞭打和吆喝,灰驴也不听,结果连人带车冲入了松花江。
那疏懒成性的灰驴也被江山淹死了。黄牛在家耕完地,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它的主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等了几年。黄牛都没有等回农夫,它自己却卧在那里变了一块卧牛石。
3、金牛湖
从前,西湖叫做金牛湖。那时候,这湖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的土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那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圆溜溜的象一串一串的珍珠。
农闲了,大家就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处,过着安乐的日子。在这湖底,住着一条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地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出现了。
老远的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大水,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了,旱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硬得象石头,裂缝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睛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金牛出现。
一天早晨,正当大家站在湖边盼望金牛的时候,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只见金牛从湖底破土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口吐大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
老百姓喜得流出了泪水,正在感激金牛,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晶的眼睛,“哞”地叫了一声,又隐没在湖中了。
这件事很快地传开了。地保传给衙役,衙役又报告了钱塘县官。县官一听,捧着肚子笑呵呵地说:“这真是一件活宝贝,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司发财!”
当下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那些衙役、地保匆匆跑到了湖边,抬头望望,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里有金牛?问问附近百姓,大家一见是衙门里的人。
不是说没看见,就是悄悄地避开了。衙役们没法可想,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坏主意。
他对手下人说:“既然如此,就把老百姓都去叫来,把湖水车干。谁不来,就斩谁!”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小的,都被赶来了。
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含着眼泪车湖水。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了。
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地通亮。县官被金光照得连眼睛也张不开,但他还呼喝着衙役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
说也奇怪,那金牛好象生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暗暗地在心里高兴。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银!”
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理他。县官见老百姓不理他,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
县官的话刚说完,那金牛大叫了一声,象是睛天霹雳。只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县官吓得面色如土,双腿发软,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走不动。
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了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把他们全都卷到巨浪中去了。
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干过,人们忘不了金牛。他们在湖的旁边城墙上筑起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天爬上城楼去盼望金牛。
4、牛郎织女牛做媒
相传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和六姐妹在天宫给天织彩衣。地上有个牛郎,哥嫂对他不好,牛郎分家另过,只给他一头老牛。
牛郎依靠老牛的帮助,日子渐渐好起来。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说七姐妹要下到温泉洗澡,牛郎可趁机把织女的衣服藏起来,让她答应做妻子。
牛郎照老牛的说法办了,在温泉旁说服织女,二人结成了夫妻。婚后,二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十分美满,还生下一儿一女。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庭问罪。
牛郎追不上织女,抱着一双儿女痛哭。老牛又说话了:“我快死了,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你穿在身上就能飞上天与织女相见。”老牛死后,牛郎披着牛皮,挑着孩子,上到天界寻妻。
正当牛郎与织女要相见时,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划,银河变成天河,迫使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后来,天帝和王母娘娘受到了感动,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日相会。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5、青牛到人间
相传很久以前,地上并没有牛,犁田耙田都是用人力,非常艰苦。有一天,太上老君来到人间,看到人们光着身子,满身大汗拉着犁,拉着耙在耕种。
太上老君便走上前对那些犁田的人说:“老伯,你们休息休息呀!”人们说:“眼看季节都过了,我们怎能休息呢?”太上老君听了,再也不答话,便默默走了。
在回天的路上,太上老君一直想着人们耕种时那辛苦的情景,到了天宫还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前面突然传来几声“嗷嗷”的叫声。
太上老君抬头一看,只见不远处一公一母两只大青牛在闲游,太上老君心里一动,便走到那两只青牛面前,打起了招呼,“牛老弟,你们真是清闲呀!”
公青牛说:“有什么办法,整日无事可做,吃饱了便睡,睡足了便玩。”太上老君说:“牛老弟,你整日这样清闲,感到闷吧?”青牛说:“当然闷啦,可有什么办法?”
太上老君听了,心里高兴死了,对青牛说:“好呀,我现在叫你们到一个好去处,保你们一生都不感到寂寞。”“到哪里去呀?”两只青牛听了,也是心里一喜。
太上老君说:“我命你们到人间去,为人民做好事,包你们一生快活。”“为什么要我们到凡间去?”青牛听了非常惊讶。
太上老君认真地说:“是呀,难道你们不愿意吧?人间下面有九万山岗,十万田垌。那九万山岗长满了柔嫩的青草,我亲自尝过了,味道比天上的要好得多。
我不骗你们,不信你们就到人间看看。”“是吗?”青牛听到太君说凡间的草好过天上的,心里有些动了,但转念一想,又对太上老君说:“那九万山岗的草,怎能够我们吃呢?
我们在天上吃仙草都要吃几十个岭头。”太上老君听到这里,知道两只青牛动了凡心,就说:“唉呀,是我记错了,那凡间是十万山岗,九万田垌,连那九万田垌也都生满绿油油的草。
草长得可快啦,你刚吃完,回头来吃过的又长出来了。那十万山岗的景致非常好,边吃边游山玩水,包你们一生都快活。”两只青牛听了,满心欢喜,说:“好吧,我们愿到凡间去。”
说完,就跳出南天门,直奔人间。青牛将近凡间,从上面看到那十万山岗果然是绿油油一大片,景致也比天上的好得多,高兴得从高高的云头就跳下去。
跳到地面,青牛的前蹄一跪,牛头猛然撞在地上,把上颌的牙齿全碰掉了。所以直到今天牛也是没有上牙的。原来,凡间应是十万田垌,九万山岗的。
由于太上老君为了照顾青牛,就把凡间大地换成山岭多过田垌了。那两只青牛到了人间,后来被人们捉住了,驯熟了它们,教它们拉犁耙,为人间耕种。
青牛见到人们对待它们很好,又见到满坡满岭的嫩草,确实比天上的好吃得多,就也不再想回到天上去了,一心一意,勤勤恳恳的在地下为人们做事,后来,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和唐代有关的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和故事有关的谚语?
故事有关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说曹操曹操就到。
孟母三迁。
头悬梁锥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