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夫人如何顺着薛宝钗的思路,在心里对林黛玉不喜?

王夫人如何顺着薛宝钗的思路,在心里对林黛玉不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32 更新时间:2023/12/19 1:51:04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薛宝钗挑拨离间功夫很厉害,四个字就让王夫人对林黛玉心生不喜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每年的四月二十六日,是芒种时节,这芒种一过,就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需要践行。这一日,满园里是绣带飘飘,花枝招展,且各姑娘丫头都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好一番热闹的景象。

如此热闹的聚会中,独独林黛玉缺席了,她因着昨儿晚上去怡红院,没曾想吃了一回闭门羹,往里一听,还听得是薛宝钗的声音也在里头,不由得心里暗地神伤。更因她本就是悲春伤秋的人,对于花神践行一事,有着自己的方式。

她把落在地上的残花收拾去掩埋,又和贾宝玉碰到一处,说开了昨儿怡红院吃闭门羹一事,皆因小丫头失职。这话题刚说开,王夫人就派小丫头来请吃饭。大家伙都聚到一起时。不一会儿贾母也派人来让贾宝玉和林黛玉过去吃饭。

林黛玉一听就带着小丫头走了,也不喊贾宝玉。小丫头还多嘴一句,让等等贾宝玉,可林黛玉直接来了一句:"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话音刚落也就翩然离去。

贾宝玉被拉下后,顺茬表态要留下王夫人这里吃饭,王夫人赶紧说自己今日吃斋,让贾宝玉正经到贾母那吃饭去。贾宝玉则是坚持留下来吃饭,让丫头赶紧摆饭,自己则先一步坐到饭桌上去。

王夫人就让薛宝钗和其他人都一起上桌吃饭,薛宝钗一看这情形,笑着说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的,陪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贾宝玉则说:"理她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这一顿饭的功夫过去了,到了喝茶环节,贾宝玉是急急忙忙的要茶漱口,贾探春一看笑着打趣他,平日到底忙些什么,连吃个茶的功夫也这么的忙碌。不等贾宝玉回话呢,薛宝钗就先说道:"你快叫他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因着一顿饭的事,薛宝钗两次打趣贾宝玉,打趣他陪着林黛玉走一趟才是正经时,还打趣她吃茶着急都是心里惦念林妹妹,还说他在王夫人屋里是在胡羼。薛宝钗如此打趣薛宝钗,看似一种口头逗乐,其实背后是相当不简单。

首先,王夫人提及了,让贾宝玉去陪贾母吃饭才是正经事,可薛宝钗却说陪林黛玉走一遭才是正经事。贾宝玉陪贾母吃饭,那是出于孝道,在贾母面前尽孝道,是好孙子该做的。

可陪林黛玉走一遭才是正经事,那林黛玉在贾宝玉心里的地位都超过了贾母,这不等于是在王夫人心里敲响警钟嘛。林黛玉只不过是亲戚家的孩子,身份地位哪能超过贾母呢?为何薛宝钗会如此打趣呢,缘由肯定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身上,这自己的儿子王夫人自然是维护的,那么王夫人的矛头肯定指向林黛玉。

而且,薛宝钗打趣贾宝玉把林黛玉看的重,不是单纯的一次,而是重复多次。饭后连贾宝玉喝茶功夫着急,也要打趣是要去看林妹妹。林黛玉在一顿饭的功夫里两次被薛宝钗用来打趣贾宝玉,这王夫人的心里对林黛玉肯定就不喜起来。

更重要的一点,薛宝钗提及贾宝玉在王夫人屋里是在胡羼。这儿子在母亲面前,承欢膝下的美好却因一个林黛玉不在这屋,就变成了在这屋胡羼。试想下,这林黛玉在贾宝玉的心里的地位是不是已经高过王夫人这个母亲的地位呢?

薛宝钗有意无意地把话题往这方面带,无异于就是让王夫人对林黛玉有不喜的想法。到底什么才是贾宝玉的"正经"事,贾宝玉在王夫人屋里到底算不算是"胡羼",这类型的话题其实都是王夫人相对关注的。

薛宝钗引起了王夫人对自己提起的话题有了关注后,然后把矛头都指向了林黛玉,王夫人自然而然就很容易顺着薛宝钗的思路,在心里对林黛玉就有了不喜。

林黛玉在王夫人心里不过就是个亲戚家孩子,还是长期借住的,现如今竟然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对她如此重视,重视程度甚至超过贾母,超过自己这个亲生母亲,这些事总和一下,都是王夫人不愿看到的事。

偏偏薛宝钗一再的用林黛玉来打趣贾宝玉,薛宝钗在王夫人心里本就是大方得体,贞静有礼的,不会胡乱打趣。就说明这类事情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是有依据来源的。如此一来,林黛玉在王夫人心里,就坐实了不好的一面。林黛玉在王夫人心里没落好评,功劳都在于薛宝钗两次的打趣,实则是两次故意的挑破离间,才会让王夫人对林黛玉心生不喜。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熙凤和贾蓉关系很亲密,有没有越出正常的轨道范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钟会临终前,为何大声疾呼:"伯约,让你失望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钟会阵亡前,为何大呼“伯约,让你失望了”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先看看钟会的简历。三国演义中,钟会,字士季

  • 林黛玉对贾宝玉到底真爱成分多还是抱团取暖的成分多?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贾芸的母亲,为什么是红楼梦中合格母亲最好的范本?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在香菱进大观园的时候,薛宝钗为何已经不安好心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为何说郭嘉的才策谋略在前三国时期,还是鲜有对手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吧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三国时候的郭嘉很厉害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候的郭嘉,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为曹操统一北方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

  • 都说后宫不能干政,宋朝为何还会出现多次垂帘听政?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尚书·周书·牧誓》记载:“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都说后宫不能干政,宋朝为何还会出现多次垂帘听政?宋朝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王朝,主要分为北宋

  • 观音菩萨为何不让黑熊精做唐僧徒弟,而是收作守山大神?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三件兵器相比较而言,猪八戒的九齿钉钯真是重宝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

  • 灭法国国王杀僧,观音菩萨为什么不自己去处理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