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同文化是什么意思?
胡同文化、四合院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反过来也可以说北京人的文化造就了胡同和四合院。
二、北京胡同文化?
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
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
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吧。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
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
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这些胡同两边大都是“宅门”,到现在房屋都还挺整齐。
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图片
图片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三、胡同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2、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北京人有窝头,辩备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铅灶基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一个在国子槐谨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Φ燃谰频睦先耍担骸澳亩脖炔涣吮本1本┑陌景撞艘脖缺鸫贸裕逦渡裨诒本薄
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3、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4、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扩展资料:
《胡同文化》是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汪曾祺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汪曾祺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
胡同文化,并不是仅局限于住在胡同内四合院里的人。北京这些年发展很快,很多胡同、四合院消失了,许多人搬进高楼大厦,住上宽敞的公寓,甚至拥有私家别墅,但是胡同文化的传承仍表现在他们的身上。
胡同是没落了,失去根源的胡同文化也将没落,不过文化的没落不等于物质的消失。胡同文化会转移、分解、传承到新的载体上。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俗文化。王皮的胡同,狗尾巴胡同,胡同名登不了大雅之堂;杀棋,聚酒,会鸟,胡同的事算不得惊天动地;窝头,萝卜,熬白菜,胡同人这般的易于满足。这些看似俗不可耐的素材经过作家的妙手点化更能突显出北京的文化的精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