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历史文化故事?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现存于世的十八篇里,有两篇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和黄河相关。
第一个故事,就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
《山海经》里说大禹是黄帝的后代。在三皇五帝时期,黄河发大洪水,禹的爸爸鲧受命于尧,专门负责治水。鲧从天帝那里偷来息壤,随着水位的升高而生长,水一直涨,“息壤”也随之增高,水涨到了天上。天帝派怪兽把“息壤”吃了。鲧治水不成功,被尧杀死。爸爸鲧治水失败了,大禹苦思冥想,决心把“堵水”的方法废除掉,开始用“疏导”的方式治水,最终取得了成功。文中特写了大禹为了治水和百姓一起奋战,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三载春秋,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大禹治理的水系,就是黄河流域。
第二个故事,也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里说,往北二百里,有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鸟的名字叫做精卫,它发出的叫声也是“精卫精卫”。传说精卫鸟是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而漳水从这座发鸠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历史文化的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济宁历史文化故事?
济宁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曲阜除了三孔等著名景区。还流传着九女挖娘心的神话故事
历史文化的背景故事?
1、名称考义
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应象征紫微宫以与天帝对应,《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2、营建原则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3、建造过程
北京本来是燕王朱棣的封地。靖难之役以后,永乐元年(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奏称,燕京北平是皇帝“龙兴之地”,应当效仿明太祖对凤阳的做法,立为陪都。明成祖于是大力擢升燕京北平府的地位,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
4、明朝时期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故宫的建筑布局:
整体格局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三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
故宫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中国历史文化故事?
一、苏武牧羊北海上
1、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2、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原文: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三、项羽志大才疏
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四、孔门师徒各言志
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原文: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关于吕布历史文化的故事简短?
1、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老百姓当中最耳熟能详的事了。吕布本有希望称霸一方的。吕布,号称马前无三合之将,盖因其身上有三条强龙相助。一条化为紫金冠,一条化为方天化戟,一条化为赤兔马,故天下无敌。
2、后虎牢关前,遇刘,关,张,刘备本为八爪金龙转世,关羽的青龙掩月刀是一条青龙所化,张飞有一条钢鞭也为神龙所化,怎奈他身无龙气,全凭身上的煞气压制不让神龙飞走,最多只能使用两次,故他平时用钢鞭时都是握住鞭头,用鞭把手砸人,遇到吕布实在太厉害,便把钢鞭拿顺,一鞭将吕布的紫金冠上的恶龙惊走(此龙后躲在当阳桥下的河中,故后来张飞一声大喝,惊退河水四十里实是恶龙向上游逃窜。)
3、吕布只剩两条龙,打不过三英,落荒而走。后吕布为解决桃园三英和纪灵的矛盾。在辕门射戟,结果戟上盘据的强龙被自己的主人给射死了,自此吕布威风不在,在徐州被活捉。赤兔马后为关羽所得,故关云长双龙护体,此后,威震华夏。
东北大饭包历史文化故事?
东北大饭包追究起来其实是满族菜,满人打仗,放牧狩猎,都离不开它。
据说是有一次努尔哈赤在行军中,路过一户农家,还没吃饭就要启程,主妇着急就用生菜叶子包上新做好的米饭,拌上大酱和葱花,让士兵带着路上吃,打仗过后士兵掏出饭包一吃,竟然香气扑鼻,以后这种做法慢慢的就由军中传到民间了。
小冀镇的历史文化?
小冀镇是从唐代起就以商贸著称的千年古镇,是新乡县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小冀镇紧紧抓住国家“小城镇大战略”的历史机遇,各项事业特别是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小冀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1995年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同年被原国家体改委等11部委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被省体改委等11厅局委列为“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1996年被中国农村小康建设促进会命名为“小康示范镇”;199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东西部合作示范区”;1999年10月被财政部列为全国20家,河南省惟一的“小城镇财政改革试点”;2000年4月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决定加强建设的100家“省重点镇”之一。2001年2月在争创文明村镇活动中被评为“市级文明镇”,2001年6月被河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年7月被新乡市委评为“六好先进党委”。
动物小故事睡前故事?
小熊吉米出生的时候,妈妈就死了。他独自住在半山腰的山洞里。一天早晨,他看到山羊妈妈慈爱地舔着山羊宝宝,顿时哭了起来:“我也想有人爱我!”
他立刻出发,去寻找爱。
走着走着,突然,他看到一只土拨鼠被老鹰追得没命地狂奔。“呜”吉米大吼一声,把老鹰吓跑了。
“谢谢你!”土拨鼠用大叶子为他扇风:用热水给他洗脚。白天,土拨鼠为吉米做美味的早餐。晚上,土拨鼠讲故事给吉米听。土拨鼠对他可好了,吉米心里快乐极了。他决定位下来和土拨鼠一起生活。
可是有一天,土拨鼠死了!吉米好伤心啊!
一天晚上,一只很小的兔子来到吉米身边。吉米非常喜欢她,用野花煮汤给她喝,还把她扛在自己肩上,做游戏。
小兔子在吉米的照顾下,长大了,长胖了,她喜欢独自去外面探险了。一天,她遇见了一只兔妈妈,于是就跟着兔妈妈走了。
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吉米只好回到自己的山洞里去冬眠。他刚走下山坡,忽然,听到头顶上有可怕的隆隆声。抬头一看,不好,一大团雪球正从高山上滚下来。“啊!”山谷里的动物们吓坏了!“快,都躲到我的山洞去!”吉米一边大喊着,一边抱起跑不快的小动物,冲进山洞里。
大雪球滚进了山谷里,没有一个小动物受到伤害。“谢谢你,吉米,是你救了我们!”“不用谢,小朋友们,以后就让我来保护你们吧!”吉米好开心啊,他觉得他再也不用出去找爱了!
吉米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爱。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