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什么要保留传统节日的习俗?

为什么要保留传统节日的习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53 更新时间:2024/3/6 8:29:25

一、为什么要保留传统节日的习俗?

传统化有什么好处?保留传统习俗,跟饮水思源差不多.

1.加强亲族联系,

2.调节人际关系;

3.强化社会集体意识;

4.保存民族的传统文化;

5.调试社会群体生活;

6.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表现的一方面,通过传统习俗来反映民族的一些习俗,成文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这样才可以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扬光大,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继承我们的传统习俗,还有我们的传统建筑、文艺和思想,都对我们树立的“三观”有深刻影响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累,是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一个民族只有完全明白自己的传统文化,才真正增强民族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整个民族才会取得进步!

1、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是很多的,但是首先我们要静下心来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简单的说诚信、友爱、自爱都是我们现在需要学习的,大点说和谐、共生、天人合一中的人与自然共生相处的理念也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的。孔子老子他们的思想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这些东西老了、落实了、不合时代了,只是我们没有把他们真正的理解好、研究到其中的本质,也没有利用好。

2、对于习俗我们更要把其中一些好的东西发扬光大,韩国之所以抢我们的节日(如端午节),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把这些悠久的节日忘记了、是我们自己没有好好地对待这些节日财富。

3、具体的说那些节日,还是举几个例子。春节就不说了,像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七夕节这些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节日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发扬的,可惜现在我们都一哄而上的过那些圣诞、重生节、感恩节,有时候觉得很无奈。

二、什么是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吉传》一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礼记·王制》云:“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说的王者巡守之礼,就是国君深入民间,对乡村社会的民情风俗进行一番调查研究。太师是掌管音乐及负责搜集民间歌谣的官吏,他把民间传承的民歌(国风)呈递给国君。国君通过这些民歌,“观风俗,知得失”斗者,制定或调整国家的升销清方针政策。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就是古代民间流传的民歌。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风俗习惯,包含着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对研究我国古民俗具有重大价值。就比如《水浒传》中的江吵前湖文化、侠义文化都属于民俗文化意识范畴。

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论的学科称为民俗学。“民俗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如考古学要借助民俗学揭开古代社会神秘的面纱,民俗学要借助考古学提供古代传承文化的实证。

人民的风俗习惯。清朝薛福成《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民俗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它在社会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变异,并在变异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当中国社会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民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清辩必然表现在民俗文化的变化上,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寻找民俗文举正轮物,留下民众生活的历史,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正信俗文化大国,民俗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延续,而且还将会继续延续下去。正是这种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扬中国民俗文化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三、民俗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画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李绝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1、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中国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哪唤姿

2、贴春联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链升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地球的故事 主要内容是?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地球的故事》主要说明了3个部分——地球的概况,地球上的大陆.气候和地球生物圈。地球的概况让我明白了地球的形成.年龄.形状的构造还有地球上的陆地.湖泊.海洋

  • 革命先驱的故事梗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1927年被大军阀张作霖杀害1948年3月至5月爆发的临汾战役中,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23旅,利用坑道爆破的方法,为了防止坑道弹药受潮,黄定基把棉衣外套脱下来盖在弹药上,其他战士也给弹药披上了棉衣。二十三旅率先攻破敌人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汾城,黄定基率领第23旅在临汾战役中立

  • 达芬奇画鸡蛋是画了三天还是三年?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达芬奇画鸡蛋画三天肯定是不会出神入化的,至少是三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能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稍有成就,肯定是比别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艰辛、执着、失败,另外再加上自身的天赋。任何事情都是看起来简单,想要做到极致也不易。运气滑稽的话的是三天还是三年?达芬奇画的鸡蛋就花

  • 一袋干粮是革命烈士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一袋干粮讲述的是长征时期,红军烈士的故事。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站在烈士墓前,我们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革命先烈们有的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为了彻底埋葬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也有的在和平建

  • 饮鸩止渴 成语故事精选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东汉的霍,从小就很有胆识。他十五岁时,他舅舅宋光由于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关进了监狱。霍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和高能干这种事,就给大将军梁商写信,为舅舅辩白。信中说:“宋光身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他怎么会冒着死罪去篡改诏书呢?这不就是人为了充饥去吃

  • 高尔基珍惜时间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

  • 监狱里具体都有些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最基本的设施就是监房,一般6到8个人一间,再就是一些加工厂,因为国家总要利用他们做点贡献吗。在就是一些生活设施,如厕所啊澡堂啊开水房啊什么的,娱乐设施的话要看监狱本身的条件,有的监狱是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网球场,有的连乒乓球的水泥台都没有。犯人分三六九等,混的好的无所事事,比较有面子。要不做管事犯,管

  • 茶的文化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汉族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

  • 语文故事电视剧风筝什么时候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6月10日浙江,北京,天津卫视微风轻轻地吹拂,草地上的孩子们在奔跑,手里的细细长长的线,牵着一个风筝。“快看,越来越高了,那风筝飞得真高呀!”“是呀,是呀,比高楼还要高。”“是呀,是呀,看它越来越小了。”“不知道它能不能飞到月亮的怀抱里?”孩子们一言一语地讨论着。风筝则开心地享受着赞赏般的讨论。“你

  • 《文化苦旅》好段摘抄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苦旅好段摘抄及赏析:1、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和尚发愿完毕,两方光焰俱黯,苍然暮色压着茫茫沙原。赏析:这一段文字呆着浓厚的神话色彩,也让我们的文化充满了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