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谭嗣同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自幼博学多才,善作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是维新派的著名人物。1897年夏秋间,谭嗣同写成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谭嗣同认为物质性的“以太”是世界万物存在的基础,并且把“以太”的精神表现规定为“仁”,提出了“仁一通一平等”是万物的发展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同时,在这部著作中,谭嗣同愤怒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所造成的“惨祸烈毒”和三纲五常对人性的摧残压抑。
在维新变法过程中,为了加强变法理论的宣传,谭嗣同还创办了南学会的机关报《湘报》,由他任主笔。由于他对湖南新政的尽心尽职,世人称之为“新政人才”。1898年,谭嗣同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但谭嗣同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位志士英勇就义,史称“戊戌六君子”。临刑时,谭嗣同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救国的英雄气概。谭嗣同墓位于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对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后人辑有《谭嗣同全集》。
二、苏武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西南)人,代郡太守。
苏武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
任用,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中厩
监。天汉元年(前100年)官至中郎将。当时
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
公元前100年,匈奴新单于即位,汉武
帝为了表示友好,派苏武率领一百多人,
带了很多财物,出使匈奴。
可就在苏武完成
了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政权上层发
生了内乱,苏武一群人也受到了牵连,被匈
奴扣留了下来,匈奴还要求苏武他们背叛汉
朝,臣服于单于。刚开始时,单于派人游说
苏武,如果能归顺匈奴会得到丰厚的俸禄和
显赫的官,却被苏武严词拒绝了。
匈奴见
劝说没有用,就改用酷刑。但苏武仍丝毫没
有屈服,于是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
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苏武在那
里牧羊达十九年之久,直到当初下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去世。后来的新单于施
行与汉朝友好的政策,汉昭帝派使臣前往匈奴,得知苏武仍活着,于是骗匈奴
单于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上写着
苏武生活在北方的沼泽之中,这样,新单于才把苏武等人送返汉朝。
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汉朝。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与上官父子、桑弘羊关系友善,再加上苏武的儿子也参与其中,因此被罢官。汉昭帝死后,苏武因拥立汉宣帝有功,被爵关内侯。
唐诗中常用“苏武”、“苏君”、“苏子卿”作为使臣蒙难不屈的典故,也借以寄托塞外怀归的情绪。
如杜甫《题郑十八著作虔》》诗云:“贾生对鹛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司空曙《夜闻回雁》诗云:“还将今夜意,西海话苏君。”齐己《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二首》诗云:“闲杀何从事,伤哉苏子卿。”
。
三、李林甫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唐玄宗在位后期,任用李林甫等奸臣执政,导致朝政衰败。李林甫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李林甫(?一752年),号月堂,陕西人。唐离祖李渊祖父李虎的五世孙,小名“哥奴”,生性阴柔奸诈,人称“口蜜腹剑”,又称他为“肉刀”。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任御史中丞。李林甫于开元二十二年至天宝十一年(752年)间任宰相,专权十七年,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
李林甫有一次写信,将”弄璋“写成了“弄獐”于是有人以“弄獐宰相”来戏称他。
四、陈炯明是个怎样的什么历史人物?
陈炯明,广东军阀,字竞存,广东海丰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粤桂战争后,任粤军总司令和广东省省长。1922年6月发动兵变,背叛孙中山。1925年所部被革命军消灭。后在上海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