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一个热爱劳动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一个热爱劳动的名人小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22 更新时间:2024/2/15 9:20:17

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发表时间:2006-4-3011:04:37作者:点击次数:118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俊迸淼禄撤缛さ鼗卮穑骸澳昀瞎峭房荩米龉Ψ颍”鹚滴夷昀希銎鹗吕矗箍梢愿忝切∏嗄瓯纫槐饶兀彼低昃娃燮鹨滦洌盟窃富庸Ь蚵淼氖郑映透善鹄矗窀霰曜嫉睦吓

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泽东的“责任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头一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毛泽东的“责任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修筑了五道封锁线,隔断了边区和外界的交通,使边区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发出了“自力更生”的号召,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了。

这天,警卫班的战士们正在杨家岭毛泽东住的窑洞附近召开生产动员会。会上,战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干一场,争当生产模范。这热烈的气氛惊动了毛泽东,只见他快步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你们在开生产动员会,这很好嘛!”毛泽东来到了战士中间,满面笑容地说,“党中央号召我们开展生产运动,克服眼前的经济困难,减轻人民的负担,我们可要带好这个头!”

毛泽东双手叉着腰,环顾着两旁的山坡,充满信心地说:“杨家岭上的土地足够我们种植瓜果蔬菜了。我们还可以养猪,解决自己的吃肉问题。假如再能搞一个合作社,那我们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发愁了。”说到这儿,毛泽东爽朗地笑了。

战士们被毛泽东这么一说,仿佛看到了满山满坡菜绿瓜黄的丰收景象,于是群情更加激奋。大家围在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怎样开荒种地,怎样引水浇田,并决定几天以后正式开工。

到了开工那天,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就扛着头下地了。战士们经过毛泽东住的窑洞门口,看到里面灯光仍然亮着,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谁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蹑手蹑脚地从门口走过,生怕打搅了主席,不料还是被毛泽东听到了。没一会儿工夫,只见毛泽东扛着头找来了,他边走边说道:“不是说好了给我一块地吗?我的一份在哪儿呢?”

“主席,您考虑革命大事,非常劳累,这开荒种地的小事就不用参加了。您的活,我们加把劲就都完成了。”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不行!不行!开荒种地是党的号召,我也不应该例外。”

在毛泽东的一再坚持下,大家只好在临河不远处给他划出了一亩来地。

毛泽东分到责任田后,对这一“争”来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来,他就去挖地。战士们发现后,一齐赶来帮忙,毛泽东总是坚持自己完成。他说:“你们有你们的生产计划,我有我的生产任务,这块地,你们挖了叫我挖什么呢?别看我的年纪比你们大,我还敢与你们比一比,看谁的田种得好!”

此后,毛泽东硬是忙里偷闲,一头一头地把地挖好,又垒了一个小水坝,将河水引到地里。不久,地里便栽上了黄瓜、辣椒和西红柿。毛泽东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施肥、锄草,蔬菜越长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夏天到了,毛泽东田里的西红柿结得又红又大,辣椒又尖又长,黄瓜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个个顶花戴刺的,真是诱人极了。人们每走过这里,都禁不住要停下脚步称赞一番。

毛泽东亲手开荒种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延河两岸,军民大生产的劲头更足了。

毛泽东教岸英扫厕所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愚公移山》

不知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梦想的故事有哪些二年级?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

  • 历史上哪个名人将蜀地治理得很好?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蜀郡太守李冰以及他的儿子,担任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后人的治理,都是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础之上的,也才有了后来的天府之国。将蜀地治理的最好的名人莫过于三国

  • 作文:《我心目中的历史英雄》 4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我心目中的历史英雄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翻开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它颤动着我的心灵。其中《项羽本纪》更令我对项羽有了很深的感触。武功盖世,风云际会,一举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苍生,英雄莫敢俯视。但大起过后即大落,大喜过后即大悲。从笑傲天下,碑睨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乌江,项羽不愧为悲情英雄。项羽,

  • 二年级作文书包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平时没有养成好习惯的我听到妈妈要给我买书包,我高兴极了,但是妈妈给了买了书包后却没有立刻给我,我好奇的问妈妈,妈妈狡猾的说:“到时候再给你”,于是我就等啊等,黄花菜都凉了,那个新书包还没有给我。终于有一天,妈妈把那个漂亮的书包给了我,然后对我说:“天天,你知道为什么我不马上给你吗?你啊!平时也不爱惜

  •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无腿氛围,最根本的就在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是企业之魂,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自觉形成的,经过全体职工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颇具个性的企业精神、形同凝聚全体员工粘合剂,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恒定的、持久的动力源。培养和弘扬企业精神

  • 一般中国银行面试会有几轮?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根据参加中国银行面试的考生总结,中国银行面试可能为两到三轮。第一轮:了解你的基本情况。第一轮一般会是人力资源业务科的那些人考察你,问的问题不是很叼钻,基本就你的简历问问题,也会问你一些你的面试基本问题:比如,你对中行有什么了解?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中国银行往年荣誉介绍中国

  • 诚信教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这是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有一位商人,他经营着一家小店。有一天,他在店里发现了一张100元的钞票,但是他并没有发现是谁掉的。于是,他把这张钞票放在了桌子上,等待失主来认领。几天后,这位商人又在店里发现了一张50元的钞票。这次,他也把钞票放在了桌子上,等待失主来认领。又过了几天,这位商人又在店里发现了

  • 在你们的眼中,曹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生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东汉末年,后来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曹魏王朝的开创者,被尊为魏武帝。当年,曹操的爸爸拜宦官为干爹,曹操就成了宦官之后。在那个讲究门第的年代,曹操饱受嘲笑,他心底恨透了门第制度。(袁绍)所以,曹操看不起大官僚出身的袁绍兄弟,却对小商贩出身的刘备刮目先看。甚至说过,天下英雄,只

  • 学校文化墙感受?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学校的文化墙能够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整体的管理风格。而且从学校的文化墙上也能反映出一个学校领导的管理。学校的文化墙应该设计的非常的有内涵内涵。有风格有特点。学校的文化强能够折射出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文化素质。

  • 历史上真有灯笼王爷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上应该并没有真正的灯笼王爷。福王,慕容高巩,民间称为灯笼王爷,肖铎身边的太监更是说他是个只会做灯笼的草包。由此可见,福王的存在感很低,至少对帝王来说,他的威胁很小,是个可有可无的草包。张国维,舒元舆,乔行简,马光祖,赵松庭张国维:(1595年-1646年)、字玉笥,浙江东阳人。曾任明末江南十府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