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湖南姓肖的哪些名人?
萧何、萧道成、萧衍、萧子显、萧朝贵等
二、历史上湖南常德有哪些名人?
1.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津市安乡临澧)人,东晋大臣。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成语“囊萤映雪”中的“囊萤”就是因此而来。
湖南常德有不少关于车胤的遗迹,安乡有车公山、车公亭、车公桥、车家铺,传为武子出生处,津市新洲有囊萤台、武子宅基、武子墓,今仍保留的地名有车溪、车渚村;临澧县柏枝乡的石墨山传为车武子读书的地方。其曾祖父车浚,为三国时吴国太守。
2.李群玉(808-862),唐代澧州(今澧县)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全唐诗》录他的诗263首,是晚唐重要诗人,与齐己、胡曾被列为唐代湖南三诗人。
陆游有诗云:“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大概就是说湖南这地方山明水秀,充满灵气,是做诗的好地方。可事实上,自古以来,湖南一带都是诗文传统比较薄弱的地区,特别是与大唐鼎盛的诗歌创作相比,此处可谓波澜不兴,翻阅唐诗集,湖南籍诗人寥寥。《全唐诗》所载,有名有姓的诗人2500多名,而湘籍诗人仅有数名。
3.钟相杨幺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康王赵构即位,重建宋朝,是为南宋。至建炎三年,赵构迫于金军攻势退兵,谋偏安江南。时金军紧逼南下,宋溃军沿途剽掠,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繁赋重,激起江南民众纷起反抗。钟相、杨幺为首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深受百姓支持,在广大的洞庭湖地区建立了大规模的根据地。
古典文学《说岳传》、《后水浒传》等对这次起义均有记载。
4.杨嗣昌(1588-1641),武陵(今常德)人,字文弱,明末重臣。在史学界有”成也杨嗣昌,败也杨嗣昌“的说法,面对明末内忧外患,他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和对后金议和的方针,他的计划令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一度出现回光返照之象。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终也未能挽救明朝的命运。
杨嗣昌在常德历史上也有一定影响。他于崇祯十一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嘉庆《常德府志城池》),至今常德仍有杨阁老“城加三尺,桥修七里,街修半边”的传说。
5.髡[kūn]残(16121673)俗姓刘,字介丘,号石溪,又号白秃、石道人、电住道人、残道者等,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朱耷),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
曾自谓平生有“三惭愧”:“尝惭愧这只脚,不曾阅历天下多山;又尝惭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又惭两耳未尝记受智者教诲。”
三、湖南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1、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3、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t合称“蜀汉四相”。蒋琬最初随刘备入春敏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
4、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陪粗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5、左宗棠:扒乱枝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蒋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敦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宗棠
1、蔡伦(63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省耒阳市)人。他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来源,把树皮、破布、麻头和鱼网这些废弃物品都充分利用起来,降低了纸的成本,尤其是用树皮做原浆纸的先声,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谱名传豫,字伯涵,号涤生,清朝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人,宗圣曾子七粗茄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胡林翼并称曾胡。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
3、雷锋(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兴,是一位生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今望城区雷锋街道)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士及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复于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4、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5、毛泽东(皮铅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燃凳好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