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400字左右?
我一直是用敬畏的心态来读这本书。封面上的那两个打字“红岩”,似乎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一看见它们,我的心就沸腾了。这本书讲述了重庆地下党和国民党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华子良、许云峰、江姐、宋振中、成钢、成瑶、刘思扬、双枪老太婆等英雄形象。小萝卜头宋振中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就参加了共产党,但是后来全家都被杀光了。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加共产党,这种热情为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而最让人感动的就是江姐,她的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
在渣滓洞中,无论鞭挞棒打,无论竹刺针扎,无论“十指连心”,她都咬紧牙关,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告诉大家:咬紧牙关,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铁窗下的心歌无不表现了烈士们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红岩里面也有一些让世人唾弃的,遗臭万年的家伙,譬如叛徒甫至高,国民党的狗腿子,他能在鲜艳的中国国旗下微笑吗?不,他连站在中国国土上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必须铭记在心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
最令我难忘的一幕是江姐被捕后,特务用粗长的竹签钉入江姐指甲缝间进行逼供的情景:“……‘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
读到这里,我不禁泪流满面:特务们残暴得令人发指,而江姐又是多么的坚贞顽强!面对敌人的拷打利诱,面对狱中生活的艰难困苦,江姐等可钦可佩的勇士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敌人抗争。敌人肉体上的折磨,丝毫动摇不了革命者的的斗志;而狱中的艰苦生活,反而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惭愧。平时,我总以为自己是个女孩子,娇气是天性,走路不小心跌一跤,换牙时流一点血,都忍不住要大呼小叫;学习上、工作中碰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小小的挫折,就非常泄气;总以为时代不同了,我们能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还有些不满足。
小学故事作文400字左右?
善良的心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猪黑黑出去玩,遇到的小伙伴都说黑黑丑,懒惰。黑黑伤心极了,一直向前跑。忽然看见小伙伴都围着大象玩。黑黑跑回家去,看见妈妈买葱回来了,一个念头出现在黑黑脑海中。
黑黑想:拿两根葱插在鼻孔里,装成大象去跟大家玩。说干就干,黑黑挑了两根最长的葱,插在鼻孔里,出门了。小伙伴看见黑黑,以为是一只黑色的大象,友好地伸出手,玩起了顶球游戏。黑黑感觉到有伙伴的友善,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小伙伴们个个有说有笑,高兴地玩到黄昏。
“救命啊!救命啊!”一阵救命声传进小伙伴的耳朵里,小伙伴们一起来到小河边,原来是小鸡花花溺水了,小伙伴们干着急着,一点办法也没有。黑黑扔掉葱,靠着“三脚猫”的游泳功夫,游进水里,把花花救了上来。小伙伴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庆祝黑黑这位“英雄”。
从此,黑黑每次出去玩,都有人跟它在一起。黑黑明白了:外表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成语故事400字左右?
守株待兔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农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到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颗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了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为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别人议论的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读后感,400字左右?
《成长故事》讲述了名人的成长过程,记载了他们取得成功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的艰辛,故事十分有意义,而且文字生动有趣,《成长故事》读后感.书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易懂,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其中一篇介绍达。
《朝花夕拾》读后感,400字左右?
《朝花夕拾》读后感看过《朝花夕拾》有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书中的十则故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当时,中国在日本人的心中的确是一个弱国,可是,当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话,便心痛起来“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鲁迅在此则中更着重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但丝毫没有改变它的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触目惊心,庆幸我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我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个坚定的影子!总而言之鲁迅其实是在众多的作家群中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这就是鲁迅一个大胆的作家!
《小海蒂》读后感400字左右?
今天我在图书馆读了一本书《小海蒂》,看完后,我如同置身于花园之中,整个心被快乐塞得满满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着重描写了可爱的小海蒂的成长历程:小海蒂从小失去了父母,五岁时被送到了爷爷家,她用爱心让饱经沧桑、性格孤僻的爷爷变得开朗起来;教会了彼得识字;让不能走路的克拉拉恢复了行走的能力;让失明的老奶奶的心中充满光明。小海蒂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快乐。
在生活中像小孩这样乐于助人的事例十分常见。有一次,我和朋友小明去看病,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位老奶奶,她拄着拐杖、驼着背,一副病怏怏的样子,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刮倒,小明见了,立刻站起来,一边说:“老奶奶您坐吧。”一边把老奶奶扶上了位置坐下,车上的人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很快我们到了医院,医院里病人很多,我们也按秩序的排队等候看病,突然在安静的病房传出了吵闹声,小明急忙跑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一个医生着急的对一位戴眼镜的叔叔说:“你儿子得的病要马上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的,生命比钱更重要,你快去交钱……。”那位叔叔攥着瘪瘪的钱包的手在不停的颤抖,小声的问能不能便宜点,望着这让人心酸的一幕,小明什么都没说,毫不犹豫的去交了钱,后来听说那位叔叔的儿子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病情正在好转。
小明和书中的小海蒂一模一样,他们都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德,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我要以他们为榜样,也为这个世界多添一份温暖!
蝙蝠香读后感400字左右?
每一个忧伤的灵魂都会被爱疗愈,每一次苦痛的蜕变总有温柔相伴。
《蝙蝠香》以简短的文字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孩子自我成长与心灵蜕变的故事。村哥儿原本有一个幸福完整的家。但随着妈妈的远走,幸福的生活便出现了裂痕。这条裂痕仿佛把村哥儿的世界分为两半,一面是不动声色的白天,一面则是独自梦游的夜晚。梦游的村哥儿总是一边唱着妈妈唱过的歌一边独自游荡在黑夜中。在每个梦游的夜晚,村哥儿的手腕上都会散发出迷迭香的馥郁芬芳,原来那是失明的爸爸为他涂上的。这香气如同一条蓝色的丝带,牵连着父子间的关爱与抚慰。在《蝙蝠香》中,曹文轩用温柔深情的文字描摹一个男孩的忧伤与坚强。当暮色四合万物归于宁静的时候,村哥儿对母亲的思念也终于可以恣意释放在田边林间,他如同一个“黑精灵”一般游荡在沉寂的夜色之中。疼痛会被爱与善意抚慰,伤口也会被成长的坚强缝合,在爸爸、外婆和朋友们的关爱中,村哥儿经历了一次童年伤痕的疗愈之旅,这也是每个人的成长经历。
读后感怎么写400字左右?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400字左右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
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天越来越高,地越来越厚,盘古的身体长得有90000里那么长了。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400字左右的成语故事?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