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毛信的故事缩写
一天傍晚海娃爸爸叫海娃去送信。海娃知道这是一封紧急的信。回头一看,大路有鬼子,就把信藏在老绵羊的尾巴下。歪嘴黑狗子让海娃把羊赶到鬼子的家里。海娃在小胡子和鬼子睡的香的时候,他站起来,轻轻地扒开歪嘴黑狗子的手,取出鸡毛信跑了出去。坏人知道海娃逃走了。就追海娃,海娃受了伤。最终,海娃把信送到了。
鸡毛信的含义旧指需要迅速传送的公文、信件,上面插上鸡毛。现存全国唯一的鸡毛信实物,是从河北省元氏县仙翁寨发出的。仙翁寨现分为前仙,后仙两个村。抗日时期,仙翁寨周围地区,共产党,国民党都普遍使用鸡毛信,以致泛滥,个人琐事都使用鸡毛信。元氏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仙翁寨周围,所使用的鸡毛信,有信封,一律是两根鸡毛,在信封的两角。一般没有邮戳,司令部的有邮戳,为长方形。请老百姓专人投送。
在古代通信不发达的时代,鸡毛信是一种很常见的信件方式,通常用于加急件。鸡毛信源于古代的“羽檄”,是当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信封外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于是民间的通信也便沿用这种方式,在特急信件上插上鸡毛,来表示信件的重要性。
二、鸡毛信读后感100字
鸡毛信读后感100字
《鸡毛信》的主要内容是:小小年纪的小八路DD海娃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一边放羊一边放哨,下面就是鸡毛信读后感,请看:
鸡毛信读后感100字【1】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鬼子要进村抢粮食。海娃看到日本鬼子要来,他把树放倒为大家报信,大家就把粮食搬走了。
爸爸让海娃去送一封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带着信出发了。海娃在路上碰到了日本鬼子,鬼子把海娃抓了起来。晚上,日本鬼子吃了几只羊,海娃带着信逃走了。路上他不小心把信弄丢了。当海娃把信找到时又被鬼子抓走了。最后他逃跑了并把信送给了八路军。
我钦佩海娃机智勇敢的精神。
鸡毛信读后感100字【2】8月15日,晴天,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鸡毛信,我看了鸡毛信这部电影,生受感动,电影讲得是抗日时期的故事,有个放养娃叫海娃,他要去送一封信,海娃把信绑在羊尾巴上,海娃翻山越岭,不怕困难,最后把信送到队长手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不怕困难,要好好的学习,多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长大以后做国家的栋梁。
鸡毛信读后感100字【3】下午,我和妈妈看了鸡毛信电影,它讲的是13岁左右的小男孩海娃历经千难万险给八路军张连长送信的'故事。看后我下定决心要向海娃学习,因为我想要和他一样,做个不怕失败与挫折,勇敢,舍己救人的好居民。并且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人都要珍惜。
鸡毛信读后感100字【4】我看完电影《鸡毛信》以后,感到小海娃特别坚强,不怕苦,不怕累,很勇敢。我要向他学习。
《鸡毛信》主要写了小海娃去送信。
小海娃在山坡是放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村子里有一棵消息树,这棵消息树可重要了。只要消息树一倒,全村里的人就知道鬼子来了。他们就挖一个地洞,把粮食放到地洞里。
小海娃放着羊,他看见消息树倒了,就知道鬼子来了。这时他听见一声很熟悉的声音,他一看是爸爸,就喊,“爸爸,爸爸”,爸爸说,“今天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就是送一封鸡毛信,送到指挥部……最后,克服重重困难,海娃终于把信送到了!
我以后要像海娃学习,学习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有时弹不好琴,就一遍遍的练,就像小海娃坚持不懈一样,最后终于弹好了!
;
三、鸡毛信故事中的三王村在哪里?
鸡毛信故事中的三王村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镇东南
四、鸡毛信怎么玩?是藏小纸条那个游戏对吗?
对啊就是藏小纸条我小时候就玩过
五、什么是鸡毛信?
在我国古代,遇有特别紧急的信息需要传递,常常是在信件上粘附鸡毛,以表明事物迅急,必须火速处理,这种信件叫做“鸡毛信”,“鸡毛信”又称“羽檄”、“羽书”。后来通常在信封上注以表示紧急的特殊记号,这种信件也叫“鸡毛信”。
六、“鸡毛信”表示着什么?
信函上插羽毛,表示紧急,由来已久,古代叫羽书或羽檄。这种信件是用来征调军队的文书,插上鸟毛,意味着急速得像鸟飞一样,表示军情紧急,必须火速递送。在纸张未出现前,它用木简做成,大约长40厘米,上面写明军情紧急的情况和征调军队等内容。《史记》上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得”的记载,《汉书》也记载过用羽檄征兵的事情。后来纸张出现,就不再用木简写信了,但对插上羽毛的紧急文书仍叫羽书。到了近代,凡需紧急传送的公文信件,就插上几根鸡毛,叫鸡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