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魏晋南北朝有不上大族吗?
貌似没得
希望对你有帮助。
麻烦好评,谢谢
二、魏晋南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
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
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魏晋南北朝”
二者的确是同一时期,魏国是三国中最强的国家,因此三国时期的简称被称为魏,晋就是西晋和东晋的统称。此外纠正一下楼上朋友的一点错误,南北朝不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朝和宋朝之间时期的统称),而是由北方的鲜卑族政权(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和南方的汉族政权(宋、齐、梁、陈,统称南朝)对峙的时期。最后被北周演变来的隋政权所统一。
是同一个时期,只不过称呼不同罢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魏晋南北朝”是指相同的历史时期。但南北朝就是南北朝,与五代十国没有任何关系。
是的,三国时期,曹魏所占据的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其领土面积也最大,所以有的史学家将三国时期也称作魏,两晋就是东晋和西晋,都是司马家族建立,故也通称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