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心情仿写?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仿佛要塌下来,我的心情也沉重不堪,因为家长没来亲子活动.
下午时分,许多同学的家长纷纷赶来参加亲子活动.我虽有百分之五十是嫉妒的,但也有百分之五十高兴的.嫉妒的是别人的爸爸妈妈那么热爱学校里的活动,那么喜爱自己的孩子.高兴的是学校里也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和家长沟通沟通.
首先是让家长欣赏我们的风采展.台下准备上场的同学跃跃欲试,再胸有成竹的走上讲台,最后在讲台上载歌载舞,连老师的演讲词都精彩万分.四(1)班的歌声,在校园里久久回荡,让家长垂涎三尺;四(2)班的武术,让家长们目不转睛,仿佛身在武术的世界;四(3)班的课本剧《小英雄雨来》,逗得全场哄堂大笑,家长都笑得直跺脚.
1、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是一个整体,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永远在一起,聚餐也不利外。
2、团队的心,紧紧绑在一起,一起聚会的美好,永远留在我们心底,多期盼有太多这种聚会。
3、一起奋进,一同进餐,心里特别的高兴,心中无比的快乐!餐后的心情,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幸福。
4、有大家一起陪伴,一起努力,诠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吃着饭,心中是哪么的美好,哪么的开心。
5、幸福就是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同吃同住,一起前进,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二、小英雄你来故事资料?
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钊*叔藏在哪里,鬼子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三、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好孩子?
小英雄雨来这课文中,说雨来是个小英雄。是因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还有敌人想在河边枪毙雨来,他却趁敌人不注意,潜水逃走了。
《小英雄雨来》(原名:《雨来没有死》)是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于1948年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入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该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雨来聪明勇敢地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他是抗日战争年代里河北省冀东少年儿童的缩影
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地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还有敌人想在河边枪毙雨来,他却趁敌人不注意,潜水逃走了。
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四、10个简短的英雄小故事幼儿园?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1:小英雄雨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又开始扫荡了,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交通员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
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鬼子要他说出李大叔的去向,雨来不告诉他。
鬼子见他不愿讲,就用糖块和金戒指利诱他,雨来每次都回答:“我什么也没见。”鬼子生气了,用手使劲拧雨来的耳朵,在他脸上打两巴掌,并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又一块。在敌人严行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露出一个小脑袋来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小英雄雨来。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2: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3: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