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心得
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管理者的核心工作(领导要会带队伍):汉高祖“刘邦”如何靠着“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获得天下?曾国藩如何培养270多名幕僚人才,悟道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储备人才。
1、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刘邦用人);
2、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看通过什么人做事;
3、带队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4、成事、立制、育人。
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在,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建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所有组织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一座大楼,如果框架和柱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建设者就热衷于搞内部装修赶时髦,那将是非常可怕的灾难。
二、管理能人
1、对有本领的人设定目标,一是远大目标,二是个人目标(个人实惠);
2、对有本事的人进行激励导向(让我抓紧你,我才相信你);
3、人岗匹配——按照“岗得其人”、“人适其岗”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人个体间不同的素质,将其安排在各自最合适的岗位上,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其中,岗位职责与员工个体特征相匹配是基础,岗位报酬与员工需要、动机相匹配激励员工行为是关键,也就是通过事得其才、才尽其用即员工的才能高适用、高发挥。
“人岗匹配”三部曲:一是知岗,了解岗位的要求和特点;二是知人,了解要找的人的特点和特长;三是匹配:知人善任,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优点,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人才浪费,“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
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个师傅,为什么专门听唐三藏的话?学习唐三藏高明用人智慧。一个人的成长工作中第一要学会做事,第二要学会做人。最重要的管理因素是:人格成长。让员工的人格成长,藏行止,敛偏好。
2、学习诸葛亮用庞统“万里之才,做不了百里之事”的高明之处。劳模不能直接提拔当领导。用通才靠信任,用专才靠安排,用平才靠清醒。从本质上讲,没有人才之分,关键是看你如何使用。
3、人才就是千里马。领导培养人才的五个关键因素:草料(待遇)、草原(授权)、鞭子(压力)、对手(庄子哭惠子)、伯乐
读历史人物,谈智慧
中国历史上集第一位大学者,大权谋家,大政治家是李斯。他身为秦国宰相,由于功利心太重,最终落个被折腰的下场。
李斯出生战国时期,少时家境不宽裕,据说李斯当小官时到厕所方便,看到老鼠偷遍吃,人和够一来遍跑了,他在粮仓里又看到老鼠,这些老鼠整日大摇大摆吃粮食,长的肥胖,而且安稳,不担惊受怕。他感概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在处”。意思是说,人有能与无能,就好像老鼠一样,全靠自己想办法就有能耐做官仓里面的老鼠,无能耐就能做厕所的老鼠。
这与现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大相径庭。人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想法,有思想。
为了能做大官他辞去小职位,前往齐国,拜儒学大使荀子为师,他十分勤奋,学习了一些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便辞别荀子到秦国。李斯走的时候荀子告诉李斯在成功之际“物忌太盛”必要给自己留后路。
一个人丛不会到会都必须找对老师,找对教练,找到冠军教练,教出来的必是冠军。
李斯刚到秦国得到了吕不韦的器重,慢慢上书秦王,引起秦王的注意慢慢得到了秦王的重用。分析当下局势,为秦王出谋划策,提出具体方案,由于他的谋略有效,他在秦国崛起了。
一个人的成功必须跟对人,做对事,就像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身价暴涨。
当时韩国是与秦国近邻,秦国想统一六国,韩国怕遭到攻击,就派郑国到秦国阐述修渠的重要性,后来目的败露不是为修渠是为耗费秦国人力财力,其他各小国都派间谍到秦国活动,秦国群臣为消除对手,秦王下了一道“逐客令”李斯也被逐出秦国。
任何事情在谷底时候要想怎么样能够脱离困境,积极的逃离困难的处境。怎么样能峰回路转。
李斯怀着悲痛离开秦国,害怕自己名利付诸东流,于是写了一道秦章。秦王看后觉得理论符合秦国当时的需要,丛这里可以看出李斯的谋略与战术对当时是多么重要。李斯回秦后官大一级。
工作中还是需要文化与技能才能实打实的立稳。是金子才能发光。千里马需要博乐的赏识。
秦王兼并六国,使中国经历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统一后面临如何管理国家,李斯坚持郡设县,遣官治理。李斯为社会统治新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后因淳于越坚持分封制,李斯下令“焚书坑儒”事件,给中国文化造成极大损失对人的尊严残暴践踏。
在利益面前应该时刻保持清晰头脑,始于初心。读书人文化人不应该做愚蠢至极之事。
秦始皇猝死,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令人在秦始皇车内伪装秦始皇,让人送水送饭。当时赵高,言不顺没有实权,想争夺皇位拉拢李斯,以俸禄官衔为诱饵,李斯在利益驱使下服从了赵高的意见。经历了屠杀之后胡亥顺利当上了皇帝,赵高掌握实权。李斯与赵高本是互利关系,日后勾心斗角,排除李斯,赵高设计陷害李斯,最终李斯受五刑,诛三族。
物忌太盛,太过辉煌就会跌落,高处不胜寒,物级必反,太苦的日子过了就是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