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名人故事儿童?
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天气十分炎热,赶路的人都十分口渴。当时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梨子长的饱满水润,许多人的都前去摘梨吃,以解口渴。
当时许衡也在赶路,同样口渴难耐,却坐在树下不动,没有去摘梨。当时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梨来解渴呀?许衡回答道:又不是自己的梨子,怎么能够随意摘取呢?
那人听了许衡的回答之后,笑着说他迂腐,表示现在世道这么乱,梨树应该早就没有主人了。许衡却正色道:梨树虽然没有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中也无主了吗?
一、王羲之苦练书法
二、鲁迅嚼辣椒驱寒
三、岳飞习射
四、屈原洞中苦读
五、孟母三迁
六、“爱护忠良”欧阳修
七、徐霞客志在天下
等等。
二、在历史上有很多默默无闻作出无私贡献的人的主要故事?
1、隗顺。
宋朝时期,岳飞被秦桧冤杀于风波亭后,尸首卧在临安监狱冰冷的地面,因惧于秦桧权势,无人敢去收尸。
当时,有个狱卒叫隗顺,正好在此当差。
他正直忠义,一直仰慕岳飞,便冒着生命危险将岳飞遗体偷偷背到了城外,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还把岳飞身上玉环系在其遗体腰下,又在坟前栽了两棵松树,以方便日后辨认。
隗顺暗中护着忠良,无人知晓,直到临终时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儿子,并叮嘱儿子千万保密并看好岳飞之墓。
后来,岳飞终于沉冤昭雪,遗体就被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称为“宋岳鄂王墓”。
提起隗顺,恐怕没几人知道这名字是谁,他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但他的义举和民族精神,足以感人肺腑、流芳百世。
2、许仪后。
明朝时,有个叫许仪后的人,早年是一介书生,酷爱医学,不幸在广东经商时被日本倭寇俘虏。因他精通医术,就被当时的藩主留在身边,做了一名医官。
之后,他一直被困日本,回不了祖国,只好娶妻生子定居下来,一呆就是十几年。
这时候,日本正是丰臣秀吉主政时期,他野心勃勃,筹划着向外侵略和扩张,他想先占朝鲜,再吞并大明朝,而丰臣的这些野心,朝鲜和大明根本就毫不知情。
许仪后虽身处异国他乡,但爱国之心从未湮灭。他知晓了丰臣的野心后,难免不为祖国的安危担心。
于是他马上开始四处奔走、千方百计地打听和收集材料,将目前日本的国情、军事特征、作战计划等整理出了一份详细报告,交给了同心同德的老乡朱均旺,让他秘密带回祖国。
当时距开战不足三个月了,丰臣秀吉已下严令封锁了各港口,许仪后只有将朱均旺藏在林绍歧的商船中,再利用藩主家的地位,找到港口主管,说服对方放了这条船,于是这船乘风破浪,直向大明朝驶去!
朱均旺尽管海上遇到了风暴,但死里逃生,终于回到了祖国,将情报交给了朝廷。
明朝获取了情报,便有了准备,以逸待劳,最后明军在“壬辰之战”中大获全胜!
许仪后也是个小人物,但他抗日救国之心堪比日月,他是个无名英雄,值得尊敬和铭记!
三、历史故事人物
入木三分王羲之
煮豆燃箕曹丕,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指鹿为马赵高
再赠你几个
背水一战(韩信)完壁归赵(蔺相如)负荆请罪(廉颇)望梅止渴(曹操)四面楚歌(项羽)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纸上谈兵(赵括)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东窗事发(秦桧)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初出茅庐(诸葛亮)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封金挂印(关羽)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四、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版?
1、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
2、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V、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3、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4、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5、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男,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贯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现为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要找一下历史人物故事的简短版,你可以直接搜索一下,寻找一下相应的历史人物,进行一个系统的信息收集
宋朝的司马光是非常有学问的,20岁就中了进士,但是他仍旧刻苦读书,励志要写通志,为了多读书他做了一个圆木枕头,从而能更好地把握读书和睡觉的时间,时刻提醒着自己,后来就把圆木枕头称为“警枕”
精简版在半月谈这里,故事文学界里面就有,你可以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