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生活中谦让的小故事有什么?

在生活中谦让的小故事有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77 更新时间:2024/2/27 19:40:42

在生活中谦让的小故事有什么?

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2.山羊过河》从前,有一只白山羊和一只黑山羊,它俩都要过独木桥。

一开始,它们互不相让,随后便争斗起来都掉了下去。

第二次互相谦让成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谦让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在古代,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就把互相谦让的事当作古今佳话;就是在现在,在生活中,一些小事也和谦让有关。

谦让,简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东西。

但是,人们却不怎么重视它,怎么办呢?谦让,也曾被一些学者作为主题而写文章。

比如林逋就说过“屈已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的话,这不正是一句很好的,对我们很有帮助的话吗?《鹤蚌相争》,教育我们要时刻谦让,这样利人利己;“瓶子试验”,告诉我们谦让也能秩序上体现……“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容人,勿使人容我;宁吃人亏,勿使人吃我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我气。

”让我们在新世纪里,做一个谦让的小公民吧!

有关谦让的典故

一、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二、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三、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

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雍正、乾隆两朝名臣)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写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四、孔子项橐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于是就问道:“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五、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是丹青妙手。他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外名演员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家人家作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

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找老师。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画家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他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指出:“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1、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2、孔融让梨

3、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不知道了

1.孔融让梨妇孺皆知

2.遵托塔天王晁盖之遗嘱,活捉史文公的卢俊义理应顾为山寨之主,但玉麒麟选择了谦让,既显示出大将风范,又避免了梁山内讧。无人不晓

3.蔺相如对廉颇的无礼再三谦让,终使廉颇幡然顿悟,负荆请罪,一致对外。成为千古美谈

4.清末大学士张英回信劝家人谦让,导演出桐城六尺巷一段佳话。

5.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共同对抗曹操,也因此引起周瑜的妒忌。面对周瑜的步步进逼,诸葛亮机智地谦让,终于助东吴击退来势汹汹的曹军而不辱使命。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知识渊博,很有才华,所写的诗,一直蜚声四方。同时他为人低调,一直非常谦虚。

有一名士一向很自负,他常说自己学识渊博,天下没有人胜得过他。后来他听说杨万里很有名,非常不服气,决定给他一封信,说要亲自到杨万里的家乡江西吉水拜见他。杨万里也早就听说这个人一贯骄傲得不得了,就给他回了一封信,并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并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要求,听说你们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亲口尝一尝滋味,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点。”

那个名士拆信一看,不禁一下子愣住了,什么是配盐幽菽呀?自己未曾听说过啊。他想了很久,也想不出是什么东西,他又不愿意放下身份去问别人,只好自己在街上到处乱找,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后来,他只好两手空空地来到吉水。他见到了杨万里后,寒暄了几句就问:“您信中提到的配盐幽菽是不是卖的地方比较偏僻,我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实在抱歉!”

杨万里听了哈哈大笑起来:“你们那里家家户户都有啊!”说着,他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的一页。名士接过来一看,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豉,配盐幽菽也”一行字。他这才明白,原来所谓的配盐幽菽,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写我一生的错误粟裕大将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极力推辞元帅军衔,最后只是领大将军衔.

和当代浮躁的国人相比,这个谦虚已经成经典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名人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在大周后生病时,小周后借探病之机与姐夫李煜偷情。著名的《菩萨蛮》描述的两人不伦时的情景:“花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大周后被丈夫和妹妹的双重背叛刺激的病情迅速恶化,李煜负疚万分,朝夕相伴左右,但次子仲宣之死使大周后病入膏肓,最终去世,谥昭惠,下葬懿陵。悔恨交加的李煜为爱

  • 贺兰敏月、贺兰敏之、贺兰心儿之间的关系?还有他们和武则天、李治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贺兰敏月(?一665年),魏国夫人,河南洛阳人。父贺兰越石,其母韩国夫人武顺为武则天之姐。其兄贺兰敏之。贺兰敏之墓志记其母封号为郑国夫人,其父名为贺兰安石。贺兰敏之(?-671年),字常住。父亲为贺兰安石,母亲武顺。唐高宗皇后武则天的外甥。其姐妹贺兰氏(一说贺兰敏月)亦被唐高宗李治所宠幸。关于贺兰敏

  • 名人故事30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

  • 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廉颇武将,狂妄自大,对文官蔺相如傲慢无礼,蔺相如为了国家安全和发展,选择退让,廉颇得知真相后,向丞相蔺相如负荆请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将相和的由来。战国时期“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典故中的人物是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负荆请罪的历史人物是赵国的大将廉颇和上大夫蔺相如,是廉颇误会蔺相如后,心中愧疚而负荆向蔺相

  • 读书作文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我爱我家爸爸是船,妈妈是帆,少了爸爸就等于少了半边天,少了妈妈我又孤单。正因为如此,我就成了他们搭载的旅客。爸爸又是一艘经不起惊涛骇浪的“客船”(爸爸身体不好,常常抱病在身);妈妈是一张扬起的风帆,以坚强的毅力支撑起这个家,确保船的平稳行驶;而我呢,则是一位长不大的总想往幸福彼岸靠近的小小船客。虽然

  • 有哪些?关于名人成长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马云陈安之。毛主席成长故事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马云陈安之。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就给个好评呗。谢谢。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

  • 跨文化交际的四个阶段?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蜜月阶段、挫折阶段、调整阶段、适应阶段。笔者在莫桑比克的生活也经历了这四个阶段,刚刚到达莫桑比克时,觉得莫桑比克虽然很穷,但是有深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大片大片的椰子林和芒果树,属于典型的热带风光;有一望无际的莫桑比克海峡和新鲜又便宜的海鲜。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

  • 读将相和有感5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推荐参考:1、《读将相和有感》今天,我读《将相和》这篇文章,大将廉颇因为先前不知道蔺相如的本事和苦心,一次又一次冒犯他,侮辱他,但是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廉颇,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的苦心,上门请罪。说到这里,大家恐怕想发问了,蔺相如是何许人也?有多大的本事?廉颇又是何许人也?又以何功在大将之位?

  • 轩辕黄帝和蚩尤是神话人物还是真实存在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谨慎的司马迁,写《史记》时说过:《山海经》里面的神话传说、怪兽奇物,我是不敢当真。所以,他只挑了一些流传广的轩辕黄帝故事,一般不提怪力乱神。不过,《山海经》虽然荒诞,但也经常被证明是可信的。比如《南山经》记载的:「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 从一个人的头像可以看出哪些信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其实从一点一滴可以看出很多东西。从一个人的头像可以看出他平时的风格,是动漫呢还是非主流,你会是风景还是小清新图片,基本上不出意外的话,你可以从头像判断这个人的性格。就像父母那个年纪的人,喜欢用一些花花草草做头像,而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用一些小清新或者是动漫之类的作为自己的聊天头像。其次,你可以通过头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