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
分享孝道的典故,关于孝道的故事。
不知道是几千年前,有个叫舜的人。他是远古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据说当年他爸瞽(音:鼓)叟和他继母弟弟好多次想弄死他。
舜修补谷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面防火,舜拿着两个斗笠跳下来逃掉了。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爹和他弟弟往井里填土,舜挖地道又逃掉了。此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舜耕种的时候,大象替他耕地。鸟替他锄草。尧帝听说了他的德行,觉得把自己的两个女鹅--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他。多年后,把帝位传给了他。
舜继位后,仍然对父亲恭恭敬敬并封弟弟为诸侯。
孝道文化的意义?
孝道的意思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道德规范。从狭义理解作为一个人来说最基本的就要有孝道之心。广义讲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人间有三大真情:情、友情、爱情。如今,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
简短的红色经典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企业文化故事简短?
企业化的故事1联想创业之初,许多创业者都把柳传志叫做“柳”、“传志”。领导者的威信是由权、威严与尊重这三部分构成,如果这样称呼,领导者的威信如何能树起来,如何能开展业务呢?所以,联想许多的同志都经历过个改称谓的过程,最后柳传志终于被称为了“柳总”。当杨元庆任联想电脑总裁的时候,已经很有规则的联想,将个29岁的年轻称为“杨总”便顺理成章了,属下哪个员如果冒然把他称做“杨”或“元庆”,就显得很没有规矩。但是,现在联想要回归然,强调家庭和谐、亲情平等的独特企业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创造出上下通、拘束的融洽氛。所以,杨元庆最喜欢他的员叫他“元庆”。
京剧经典简短小故事?
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出折子戏,讲的是: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独居破瓦寒窑18年,在困顿中写下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
薛平贵得信,告别代战公主,急返长安,在武家坡前遇见王宝钏。夫妻分离18年,容颜难辨,不敢贸然相认。
薛平贵借问路试探宝钏,王清贫艰苦,坚守贞节,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窑前,细说缘由,赔诉前情,夫妻才得相认。
传统孝道文化的利与弊?
孝道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儒家思想和文明社会的精华,同时也是佛道宗教信仰的基石,是人与动物区别所在,更重要的是孝道能体现生命的意义和天伦之乐。
如果连起码的孝道都没有,人老无所依,病无所养,在寂寞孤独痛苦中煎熬,在饥饿伤心中死去,这样的人生还有意义吗?我们对这样的晚年生活不后怕吗?所以说大力提畅孝道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这既是为了老人的幸福,也是为了人类和谐自己的将来。
关于孝道的句子经典?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鲁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母爱胜于万爱。
莎士比亚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
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父母者,人之本也。
百善孝为先。
王永彬
父母励志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如何弘扬孝道文化?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不独立的经典故事简短?
松鼠特别爱吃松子,吃不完时便在地上挖个坑,把松子埋起来,好等以后再吃。它在这儿埋一粒,那儿埋一粒,几天时间就埋了近百粒。谁知埋得多了、时间久了,当初埋松子的不少地方都被松鼠遗忘了,再也找不到了。而这些松子却在雨水的滋润下,发芽生长,长成一棵棵高大的松树。
松鼠本来是贪吃松子的,可没想到无意间成就了一棵棵松树。
原来世上的一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有时为他人也就是为自己,为自己也能成全他人。
经典感人的简短爱情故事?
我们的米我们的爱
有这样一则流传在闽台的民间故事:洞房花烛夜,一对新人正缠绵之际,新娘阿香突然把新郎阿龙推开,他以为阿香害羞,没想到阿香说:“你听有什么声音?”热浪翻滚的阿龙哪会分心听到其他的任何声音?气得阿香只好大声对阿龙说:“是老鼠的声音啦!有老鼠在厨房偷吃你家的米啦!”
扫兴的阿龙,只好怒气冲冲地去厨房找老鼠出气,赶走老鼠后回到床上,月色透过西窗落在锦缎之上,良宵苦短,终于“一夜无话”。
后半夜,阿龙从朦胧中醒来,却摸不到新娘子,一惊之下睡意全消,立刻下床找阿香,结果在厨房找到了正在打老鼠的阿香。阿龙疼惜地问阿香为什么不好好睡,阿香娇嗲地抱着阿龙说:“那只老鼠好讨厌哦!一直要偷吃我们家的米啦!”
一样的夜幕,一样的月色,一样的老鼠,一样的米缸,但是里面的米却从“你家的米”变成了“我们家的米”爱情就有这样的魅力,让“我”变成“我们”让面对面变成一同面对。
一次,与好友刘姐聊天时,不知什么时候,她讲到了她父母相濡以沫的爱情。在抗日战争期间,她父亲滞留在南洋,出身高贵的母亲为他坚守近十年,之后是一生相守。这当中,他们经历过太多政治运动,刘父也成了有名的“运动员”。但是不管怎样艰难的处境她的母亲永远站在父亲一边,一同面对考验,一同分享温馨时光。
娇贵的千金小姐,为了生活,悄悄地收起心爱的旗袍,开始学会一罐米一罐米地数着过清贫但是温暖的日子。是的,因为爱,有了共同的米缸,也有了一辈子无怨无悔的付出。
刘姐说,她母亲可以从父亲不同的声音里判断他的体温、心情、甚至寒热,原来身体不好的父亲因为有了母亲的悉心照顾,渐渐好了起来。
71岁那年,一向坚忍的刘母突然患病住院,一个月后就先离开了这个让她牵挂并深爱的世界。
在刘母去世的前十天,即将去外地求学的外孙女趴在床边依依辞别、哭泣,但是刘母已经反应茫然了,也不会流泪,那刻,她已经无能为力,似乎正在一点点放弃对生命的最后努力。
在弥留之际,刘姐的母亲不时地张口喘息着,半昏迷状态那时她已经处于一家人围在病床前,刘姐不时地为她母亲摆正她渐渐惨白的脸,但是每次把母亲的头摆正后,渐渐地她莫名地又把头往右边侧去。这样几次之后,刘姐突然明白了什么,原来是她父亲坐在病床的右侧,已经没有意识的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居然还是她的丈夫,这是一种心灵感应还是向日葵习惯性地对太阳的视?
四个钟头后,刘母去世了。
她离开的时候,面容静美,因为最后她是含着爱而去的,所以美丽,所以无怨无悔。送葬那天,我也参加了追悼会,刘父出奇的冷静,甚至还会跟我调侃一两句。但是,这只是表面的,之后,他大病一场。在医院里他突然号啕大哭起来,泪水像是喷发出来。他发现在失去爱妻之后内心的无助、孤独与空落,他呼唤着爱妻的名字,“我们”变成了“我”,这样的人生突变,这样的寂寞情怀,风烛残年的他除了哭喊还可以怎样缅怀呢?过去,因为有爱,生病也甜蜜;如今,谁也代替不了爱妻对他的那种贴心照顾与患难与共。
现在刘老先生也快90岁了,整天像个小孩似的,乱吃乱拉。如果一时看不到保姆,就会大哭起来,记忆的碎片如同冬天的枯叶,仿佛已经化作了泥土。但是一天,刘姐给她父亲带去一盒厦门特产“老婆饼”,当女儿把点心给父亲呈上,并介绍这是老婆饼时,有些糊涂的刘老霍地坐了起来,惊喜地问道:“什么,是纭纭(他太太的名字)的饼!”在他可能什么都可以忘记的情况下,“老婆”和她的芳名是他怎么也忘记不了的。
讲到这里,我看到刘姐的眼圈红了,我也忍不住,眼睛有点湿。爱情是多么美妙的冲动,更是多么美好的血肉之记忆真爱是这辈子用来相守,下辈子用来憧憬的。人生苦短,有爱,这本来就苦难的生命之旅才有了幸福的牵挂,有了不枉此行的感叹,还有种种不灭的期盼。
爱是相吸,更是一起面对。携手共进,是爱的最高境界。真爱是离不开的,因为真爱的主语是“我们”,如果只有“我”,“我”就会哭就会喊,就会不知所措就会孤单,就会满世界地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