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知错不改的事例?
马皇后不怕朱元璋的坏脾气,并敢理直气壮地吹耳边风。众所周知,朱元璋不喜欢女人干政,他认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干政事”,因为“宠之太过,则骄恣犯分,上下失序”,因此还特地命人纂述《女诫》,以示警诫。但马皇后是个例外。
有一次,马皇后问朱元璋道:“如今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了吗?”朱元璋不高兴地回答:“这不是你应该问的。”马皇后振振有词地回敬道:“陛下是天下之父,妾辱为天下之母,那么子民们的安康,为何不能问?”也许正是马皇后文化水平高,说得又在理,所以朱元璋对她的话大多听从。
朱元璋脾气很坏,在殿前开国务办公会议,动不动就会暴跳如雷,大发脾气。而发起脾气来,别人常要掉脑袋。他太过刚愎自用,许多事情不调查,也不研究,盛怒之下就会大开杀戒。马皇后虽然做了不少教化工作,可就是感化不了他。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从不改变他的思考方法和处事原则。对此,马皇后只能尽最大努力,想着办法劝他。好在马皇后的话他还能听入耳,因此也救了不少性命。
有一次,一名叫郭景祥的封疆大吏镇守和州,有人揭发说郭景祥的儿子手持长枪要杀父亲。朱元璋大怒,当场表示要处死这个逆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可靠,杀了他的儿子恐怕就断了郭景祥的后代了。”后来朱元璋派人调查,果然是谣言。
大学士宋濂,明初知名的文人。若非马皇后巧妙地进谏,只怕他早已卷入冤案,命丧在朱元璋的刀下了。
还有一次,大学士宋濂因为孙慎一案受到牵连。逮捕入狱后,按案情严重程度当斩。皇后闻其贤,不忍让他这样无辜死去,便对皇帝说:“老百姓家都知道为子孙而宽待老师,以求礼教有始有终,你是天子,岂能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肚量?何况宋濂年纪一大把了,退休在家,肯定是不知情的。”朱元璋正在气头上,不听。过了一会儿,皇后伺候他用餐,但不上酒肉。皇帝问何故。马皇后说:“我是为宋先生做福事呀。”皇帝听了心里一动,恻隐之心顿生,放下筷子饭都不吃了。第二天终于想通了,赦免了宋濂,将其安置到茂州。
二、《长歌行》又双被举报,历史粉是“杠精”还是在“排雷”呢?
最近特别火爆的历史剧长歌行逐渐上了热搜,而其上热搜的原因是其多次被举报涉嫌侮辱历史,并且在中国地理,国家主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我国正确的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普及,并且由于对于国家主权和民族问题涉嫌污名化和模糊化的剧情,受到广大历史粉的网友的多次举报。对于长歌行究竟有哪些部分涉及违背历史,这次我们也不进行具体的阐述,我们只单纯在讨论他没有完全按照历史进程去拍摄电视剧这一问题本身究竟是好是坏的问题。
我个人始终感觉,对于历史剧来说应该是严格地按照正确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流程去拍摄历史剧的,在一些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情节方面,在符合当代历史人物的心理和环境的前提之下,可以对当时的一些历史情节进行部分合理化的改编,但是整个历史脉络应该严格按照历史进程进行拍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还是韩国,在拍摄历史剧的时候几乎都是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去拍摄历史剧的,唯独只有中国在拍摄历史剧的时候会对历史的进程进行大量的改编和不实的拍摄。
很多人对于历史剧的改编都声称这毕竟不是历史宣传剧,有改编当然是很正常的,毕竟也需要考虑到收视率的问题。对于这一言论我表示非常的赞同,如果完全按照历史的真实事件进行拍摄的话恐怕整部电视剧都会变得又冗长,又枯燥乏味,导演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脑洞去拍摄一些搞笑剧或者是架空历史剧来让广大观众们放松一下心情,这种行为本身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历史剧来说,正史剧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绝大部分的,历史改编剧或者架空历史剧的比例应该要低。如果对于历史改编剧在历史剧剧中占主要地位的话,那么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所涉及到的许多历史知识甚至都是严重错误的,这首先不利于我国正确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其次也不利于中国人民对于历史真正的去进行了解。
请大家仔细地考虑一下,如果身为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的历史都完全的不了解,只知道一些错误的历史知识,甚至还不如一些国外的史学家研究的清楚明白的话,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否是一种悲哀的情况?所以对待历史剧的播放我自始至终都强烈要求应该在剧情的主要流程当中以真实的历史为拍摄内容,尽量少对其进行改编,让广大人民群众用心的去感受原汁原味的历史,让观众们也能认真地体验一下历史的魅力。
排雷。因为长歌行的剧情有很多不符合历史,史实会误导青少年,所以历史粉才会举报。
我觉得这个不是杠精,历史粉只是想要为正史证明而已。但我觉得历史粉应该去看历史剧,至于这种爱情剧,还是不要太认真。
“排雷”,还是希望编剧和导演在拍电视的时候,尊重一下历史,不要过度的扭曲历史。
历史是“杠精”,因为这些粉丝觉得他们是对的,听不见别人的不同观点。
三、历史上有哪些不带脏字的骂人的经典名句?
古代有哪些骂人不带脏字的经典?正所谓“话不在多,一句就行;字不必脏,吐血就行”。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在爱搬弄语言的古代更是如此。有些名人,不仅出口成章,而且骂人也不脏,把华丽的辞藻放到羞辱人这个领域,把吟诗作赋的能力用到骂人身上,好比杀鸡用牛刀,常常把人羞辱得无言以对,气死了都还要从棺材中爬出来吐口气。
要说朗朗上口,当首推李逵的那句“直娘贼”!鉴于是出自李逵之口,这语言难说文雅。因为在现代语言里,除了贼字难听点,其他两字都呈中性,因而相对不是那么难听。但这三个字加一块,则是不折不扣的骂人话。什么叫直娘贼,就是卖娘的人!直是通假字,是“卖”的意思,宋代有一种不设座位的小酒肆,叫做“直卖店”,所以”直娘贼”的“直”取了“直卖”之意,意思就是你这个不知廉耻,把娘都卖了的狗贼。当然,有的地方也把这个直字解读称另外一个意思,用于骂人实在太狠。这里不谈也罢。
第二个比较经典的是“三姓家奴”!这个词比较特殊,被骂对象是历史上的特定人物,吕布,仿佛是专有名词,基本不会用到别人身上!这个词看似平淡,但联系到吕布生活的那个社会,就可以折射出许多别样的味道。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知道,东汉社会讲究一个二元忠孝观。所谓二元忠孝,一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对帝王的效忠,二是指对所属长官的效忠。普天之下,君王只有一个,对他的效忠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所属长官天下并不唯一,能对长官效忠,必要时献出生命是那个时代最崇尚的价值观。所以,相较之下,三姓家奴所代表的价值观就好比见利忘义、水性杨花等词汇,是士大夫阶层极为不耻的行为!所以吕布虽勇冠三国,但最后仍落得被人弃之若敝履的结局。
第三个是经典中的经典,而且威力巨大,直接把人给骂死了——“二臣贼子”“断脊之犬”!这两句出自谱写前出师表的诸葛孔明,这个典故路人皆知,就是他在阵前直接把魏国司徒王朗给骂死的经典用语!其全文是这样的“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听到如上犀利的嘴炮,司徒王朗也算有阅历有城府的老江湖,但也只能“你…你…你,答不出话”,最后一口老血喷出,坠马而亡!司徒王朗怎么就这么脆弱,是因为这两句虽不带脏字,但却字字诛心!对于王朗这样的前朝旧臣,灵魂里最脆弱的就是变节行为。虽然某种意义上也是形势所迫,但在400多年大汉朝的历史面前,任何理由都站不住脚。这是面对高举汉朝正统大旗的诸葛亮,王朗本身就内心发虚。诸葛亮正式抓住了对方这个心理,直接剥开伤口给予致命一击,而且使用的语言毫不遮掩:二臣跟前段的三姓家奴类似,指背弃主人,断脊之狗指没有没有脊梁,做事无底线,都十分准确地切中要害!王朗作为一个有修养的文化人,对于这样的羞辱自然是承受不起的。所谓骂人不带脏字,诸葛孔明当属个中高手!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吐槽,如果觉得有意思,请点击关注!
钱钟书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他说:你是个好人,但是毫无用处。这句话不带脏字,但是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贬损到极致,非常经典。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强不可污也,老而不死,是为贼也,多行不义必自毙,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都是典型的骂人不带脏字的经典名句
“朽木不可雕也”,这句是很出名的骂人没用,现代人也是耳熟能详。“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的名言,骂女人跟小人一样难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