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屈原端午节的故事?

关于屈原端午节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4/1/25 14:52:27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

1.纪念屈原。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

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3.勾践操练水军。《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

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

4.纪念孝女曹娥。《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

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故事与传说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他们知道的是,这是吃粽子的节日,如此而已。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其实现在不是端午节的到来赛龙舟的比赛项目也是处处有。从驱邪避疫,到纪念屈原,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节日的原意,在年复一年的社会变迁中渐渐的受到“蚕食”。

今天,这个节日变成了一个中国人美食的节日。从旧有的角黍,粽子制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包粽。许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点在粽子中。

其实,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赛龙舟。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

端午划龙舟,龙舟竞渡的说法,包括有“大众舟齐出发,赶往丞救屈原。

”及“一呐喊鼓乐吓退蛟龙。”。这些都让人联想到屈原。

每年的端午,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及南洋一带的华族,都还会举办龙舟竞渡,提倡端午龙舟赛。

端午节的传说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宁波梁祝文化公园国庆人多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

    人不太多,梁祝文化公园是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经拓展后,形成爱情文化公园,但爱情氛围不明显,只有入口处有一些婚恋产业,诸如酒店,婚庆之类的场所,园内仍是原梁祝公园设施,只是新增了一处玻璃滑道及高台蹦极,对游客的吸引力有效,票价也偏高,所以游客不算多。

  • 邢台申士荣是什么样的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邢台申世荣是个历史人物他是从历史资料中查出的河北省邢台市,简称“邢”,旧称邢州、顺德,位于京津冀区域冀中南地区中心,西依太行山与山西毗邻,东沿卫运河与山东相望,北连石家庄、衡水,南接邯郸,是中原经济区的北方门户。邢台市[1]有3500年建城史,曾是商代祖乙之都,历史上四次建国、三次定都,素有“邢国故

  • 上海沪西是哪个区?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沪西一般特指普陀区,因为哪里解放前沿着苏州河有许多纺织厂,有很多的工人,共产党就在工人中开展运动,很杨浦区相呼应。所以,沪西有个工人文化宫,当然沪东也有一个工人文化宫的!上海沪西是属于嘉定区。沪西在上海市市区西部,泛指普陀区吴淞江以北及长宁区沪杭铁路以西地区。20世纪初在今普陀、长宁两区的吴淞江岸所

  • 深圳民俗文化村地址地铁多少号线?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公交线路:5号线→2号线→1号线,全程约20.7公里1、从太安乘坐5号线,经过2站,到达黄贝岭站2、乘坐2号线,经过2站,到达大剧院站3、步行约140米,换乘1号线4、乘坐1号线,经过10站,到达华侨城站5、步行约660米,到达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公交线路:3号线→1号线,全程约19.5公里1、从

  • 有哪些很有哲理的中国古代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1.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

  • 中国历史故事简短(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历史……秦武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其名赢荡……身高体壮,孔武好战,尤其喜好比武角力。在位第四年,与臣下比赛举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当夜气绝而亡。年仅二十三岁,谥号为“烈”……超简短:中国历史朝代歌,好像是现代汉语词典后边的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早年齐国发生内乱,他被迫流亡在外,回国继承王位时还险些被管仲杀死……庄子在自己的著作《达生》一篇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齐桓公的十分有趣的故事。“达生”,指的是通晓生命的奥义,庄子认为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去追求对生命毫无意义的事情;明白命运发展规律的人,不会去

  • 有哪些适合讲给幼儿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其实我觉得所有历史都可以讲给孩子听,问题在于该如何讲。如何讲才能让孩子有兴趣,让孩子能够接受,让孩子能够别害怕。换句话说,这不能说一本太严肃太正经的历史书。《猛犸爷爷》就是这么一本不正经的人类简史,故事从公元前17960年讲起,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位生活在石器时代中期的老爷爷,也就是我们家族的曾曾曾曾…

  • 中国古代史上有哪些让人目瞪口呆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中华文化历史久远,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000年以上,华夏民族在中华大地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出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欢迎查阅。中国古代历史故事1战国末年陈轸和张仪同时担任秦惠王手下的大臣。张仪非常嫉妒陈轸的才能,想

  • 有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录片推荐?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如果现在的你心情烦躁,焦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建议不要在不停刷手机了。静下心看看这十部堪称宝藏的国学纪录片。第一部:《中国通史》这部由中央电影频道制作的100集,每集45分钟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中国通史是由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撰稿,没时间看史书,一定要看这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