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再芬是略晚于“五朵金花”的、严凤英大师之后的、第二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不是第三代,她和“五朵金花”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同伴关系,不是师承关系。
1980年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学校的黄梅戏演员马兰、吴亚玲、吴琼、杨俊、袁玫被称为“五朵金花”,她们是继严凤英大师之后实现新中国黄梅戏第二次复兴的、承上启下的著名表演艺术家,她们每个人都为黄梅戏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五朵金花”中的袁玫较早改行涉足影视业,同样成绩卓著。
1978年,10岁的韩再芬考入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学员班,两年后就登台演出,几乎排练了严凤英大师的《天仙配》《女驸马》等所有代表作。1984年韩再芬出演《郑小娇》《小辞店》等剧目,以其扮相俏丽可爱、演唱纯真自然的突出表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严凤英同志早年(20岁之前)表演音像失传的遗憾,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喜爱。此后,韩再芬在继承和创新、经营剧团和培养新人等多个方面,敢闯敢试,再创佳绩,推出了《徽州女人》《徽州往事》等新经典剧目,成长为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领军人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梅戏在安徽,主要是两个地方,以省黄梅戏剧院为主的合肥和以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和再芬黄梅戏剧院为主的安庆。两个地方的黄梅戏唱法都有很大区别。省黄的演员以安徽省艺校黄梅戏班为主。安庆的黄梅戏团演员主要是安徽省黄梅戏学校的毕业生。两地唱法有明显差别。省黄唱法比较用普通话,安庆的地方特色更浓郁。当然,近些年省黄也在安徽省黄梅戏学校招了一批90后演员,如赵丽,李洁,何凤娇等。
经历了文革的摧残,严凤英英年早逝,潘莉和王少舫都已经多病,很少上舞台。安徽省艺校为省黄培养了一批新演员,最后从中择优录取了10人,5男5女。这就是后来的五朵金花。男生包括省黄的院长蒋建国,副院长刘华和湖北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张辉。所以五朵金花在香港演出一炮而红,从此五朵金花名声大震,成了黄梅戏的代名词。
韩再芬比五朵金花年纪小,但从艺经历并不短。文革后,安庆黄梅戏二团决定招收一批演员随团学艺,韩再芬陪同学去考试,被意外选中,应该只有9岁,由于机灵好学,受到当时二团团长麻彩楼的重点培养和打造。走上了黄梅戏之路。相比五朵金花,韩再芬更像民国艺人,有辨识度的唱腔,自己的代表局面,现在又有自己的剧团。成就超越了五朵金花。
因此,五朵金花和韩再芬都算黄梅戏第二代。五朵金花代表的是合肥的省黄梅戏剧院。韩再芬这是安庆黄梅戏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