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京杭大运河是如何穿过长江、黄河的?

京杭大运河是如何穿过长江、黄河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68 更新时间:2024/1/19 2:03:27

曾几时,京杭大运河是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它日复一日地忙碌着,把南方的粮米、丝绸、瓷器源源不断运输到北方,以经济中心支撑政治中心,对全国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南起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样的长度稳坐世界第一大运河的宝座,大运河的水就来自上述几条大江大河。

说起京杭大运河,很容易联想到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修建于秦始皇时期,但秦始皇不是白手起家,让万里长城平地而起,而是把战国时期各国已有的长城连接起来,才形成万里长城的规模。同样,京杭大运河也不是一口气挖出来的,而是由好几段运河沟通连接而成。

京杭大运河与长江、黄河交汇时,会面临一个问题河床高度不同。

京杭大运河穿南北,它的河床和水面高度与长江、黄河的河床和水面高度都不一样。特别是黄河乃有名的地上悬河,河面高度比地面高很多,如果任由它的河水大运河中倾泻,黄河水一定会改道把运河河道湮没甚至冲垮,这是“水往低处流”的天然原理。

所以说,在自然界我们是看不到两条河流“十字形”交叉流淌的,只能是一条河流汇入另一条河流,但大运河却和长江、黄河实现了“十字形”交叉流淌,解决方式是船闸。

在大运河和黄河交汇河段,设置了一道道船闸,每两道船闸之间的空间叫做闸室。

当船在下游向上游行驶,即由低水位进入高水位时,先排泄闸室内的水,使得水位将至与下游水位平齐,此时打开下游的船闸,船便可进入闸室;然后关闭下游船闸,向闸室内灌水,使得水位升至与上游水位平齐,此时打开上游的船闸,船便可以驶入上游。

当船在上游向下游行驶,即由高水位进入低水位时,操作程序相反。

所以说,当船只走到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和黄河交汇处时,并不能一下子直接通过,而要借助一道道船闸,逐级提升或逐级下降,才能顺利通过,这些船闸平时是封闭的,只有船只通过时才根据需要进行相应操作。其实不光京杭大运河,古今中外所有水位落差较大的运河河段,都会采用这种船闸来实现通行,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因为两端的海平面落差,设计了三道船闸确保船只顺利通过;世界上最大的船闸也位于中国,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船闸。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早在秦始皇开凿灵渠时,就设计建造了称为陡门(斗门)的闸门,与当今船闸原理完全一致,我们祖先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

我是专注历史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修建船闸与大家想象的不同,连接黄河和长江水系的京杭大运河并非直接连通黄河和长江,并且在碰到湖泊时,京杭大运河也是绕湖修建,不能直接使用湖面作为运河的一部分。

对于运河而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运河水位的平稳,而江水和湖水的波动性很大,如果将运河直接联通湖泊和长江,那么江水或湖水水位下降时就要吸取运河中的河水,而如果江水和湖水上涨时,多出来的水又会倒灌进入运河,对运河的运行和运河两岸的人民构成极大威胁。

所以京杭大运河在修建时都是避开尽量避开湖泊,而在穿越长江时则是修建水闸,将运河和长江分开。

今天人们对于船闸并不陌生,但凡是修建水利工程都是要有配套的水闸的。例如三峡工程在建成后,大坝两侧出现了上面米的高度差,需要修建水闸保证长江的通航。

三峡水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该水闸劈山而建,设有五个闸室,可将货船从坝地提升113米到三峡水库,而古代所修建的船闸原理与三峡大坝的船闸是一样的。

京杭大运河在修建过程中要穿越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不仅水文复杂,运河南北海拔落差也非大,所穿越的地点都必须建船闸。

其中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海拔差不多,且长江水文较为平缓,因此京杭大运河过长江只需要南北两座船闸即可。

(今天的镇江谏壁水闸,过了这个闸门就是长江)

在过了长江之后一直到州这段途中地形也是十分平坦的,海拔上升不多,在途径淮河时由于运河水面高于淮河,在2001-2003年直接修建了一座“淮安水上立交”,让运河从淮河头顶经过,无需再修建船闸。

(淮安水上立交,京杭大运河直接架桥飞跃淮河)

不过京杭大运河在抵达山东之后,海拔就有了明显的上升,尤其是要翻越山东丘陵,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船闸来帮助运河抬升。

(京杭大运河枣庄地区船闸)

上述这些船闸都是现代修建的,其实在古代人们也是利用水闸解决海拔落差和河水倒灌问题。

中国人修建船闸历史非常久远,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使用拦水闸门了,通过水闸连接江南地区的大河,而在修建京杭大运河时,我国的水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相比于今天的大闸门,古代船闸都是木质闸门,因为铁质闸门容易生锈,且重量太大,难以抬升。而木质闸门的坚固程度肯定不及今天的铁质闸门,因此古代闸门都不能太大,否则无法承受过大的水压。但好在古代漕运的船只也不大,通过闸门没啥问题。

(山东地区发掘的明清船闸,仅能容一艘船渡过)

和今天一样,古代京杭大运河在过长江和黄河时都要使用船闸,而在清朝末年以前,黄河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取到淮河入海,所以古代翻越淮河就等于翻越黄河。刚刚上文也说了,淮河的海拔不高,因此古代翻越黄河并不困难,也是几道船闸就能解决问题。

在古代真正比较棘手问题还是在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这里海拔突然升高,因此山东段极为容易发生淤积。到1855年黄河大改道从山东入海之后,京杭大运河山东以北的大多数地区基本就不能通航了。

建国后随着京沪铁路和京沪高铁的贯通,南北的交通越来越便利,京杭大运河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也没有必要再花人力物力疏通运河。

到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的确立后,京杭大运河被重新利用,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干道,由于不再涉及漕运,东线在穿越黄河时改为使用管道从黄河下面穿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部分地段并没有完全选择使用京杭大运河故道,而是重新铺管引水)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谁知道关于杭州丝绸的资料?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时尚变化无常,时而绿肥红瘦,时而唐衫胡服,那些富丽奢华、光怪陆离的款式总是像烟云一般,一阵风后就飘逝了。但无论时尚怎么变迁,却总有一种面料如诗似梦地萦绕在霓裳裙摆当中,以其婉约、灵动的质地制造着灿烂和神秘,那就是丝绸。在众多的丝绸产地,有一处闻名天下,被称为丝绸之府,那就是杭州。杭州作为丝绸之府那是

  • T T跪求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苏羽、谚语、成语、古诗、公益广告 只需要名字哦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李自成渡黄河大禹治水黄河水清河清海晏泾渭分明中流砥柱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洗不清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那要看你用什么方式去管了!对什么学生要用什么方法!对症下药!那样他们容易接受!你说个理由,他们不能接受当然管不到啦!胳不到学生的老师也不是个好老师,用武力解

  • 50~80字的黄河的传说(精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的龙门,今称禹门口),就会变化成龙。《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清李元《蠕范物体》:“鲤……黄者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

  • 你知道哪些我国古代那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150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历史背景进行描述,可以写《师宜官卖字换酒》,将人物的背景以及在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详细地说明一下。正文: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

  •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1、王献之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王献之也受好写字,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王献之写好后,仔细端详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能够以假乱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

  • 什麽江、河是中的母河?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黄河全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平方公里,沿途流域面积内生活着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单凭这一点说她们是中国的母亲河毫不为过,谢邀!因为长江黄河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提供生存生产的资源,灌溉了两岸土地,学会了生产生活,哺育了两岸人民,让中华民族,中华

  • 丝绸文化的顶峰时期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丝绸文化在汉唐两个时期都达到了顶峰,丝绸锦绣,以其华美的外形、精湛的技艺、高超的品质俘获了全人类的心,更是创造了泱泱中华文化三千年的辉煌。而谁又能想到,这样灿烂的文明竟是滥觞于小小虫叶之间呢?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单一的道路,而是指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贯穿古今的海上和陆上通商以及文化交流的区域。中国

  • 有关黄河的传说,要短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就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

  • 张旭是怎样教颜真卿学习书法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

  • 颜真卿练书法的故事30字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颜真卿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不懈练字。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