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了,光是有关他书法的成语就如下,且这还是冰山一角:如,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底龙蛇、笔底春风、笔扫千军、笔老墨秀、一字见心……
柳公权的作品是什么?
碑刻《金刚经碑》《平西郡王李晟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冯宿碑》《羲阳郡王苻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原道碑》《魏公先庙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行草《伏审》《十六日》
求柳公权笔谏(作者:张育群)原文好象杂文报上登过?
没找到张育群的,下面的也差不多~柳公权笔谏唐宪宗上见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书迹②,爱之。辛酉③,以公权为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④。上问公权:“卿书何能如是之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笔谏也。【字词注释】①选自《资治通鉴》。②上:指唐宪宗李纯。夏州:州名。管辖的范围相当于现在陕北的红柳河流域及内蒙古杭锦旗等地区。观察判官,唐朝时在某些未设节度使的地区,委任观察使为其地区的军政长官。判官为观察使的重要僚佑。柳公权,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骨力秀挺,结构紧凑。他做官做到太子少师。③辛酉:这是宪宗元和十五(公元820年)三月的辛酉,即三月十九日。④翰林:官署名。唐朝设有学士院,专选用博学能文的人为翰林学士,职务是起草机要文件。唐宪宗李纯任命柳公权为翰林侍书学士,是让柳公权专来指导他写字的。【诗文翻译】皇上见到夏州观察判官柳公权的墨笔字,很喜爱。三月十九日,任命柳公权为右拾遗、翰林侍书学士。皇上问柳公权:“你的书法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回答说:“用笔在乎心地,心正笔法就正了。”皇上默默地改变了表情,知道柳公权这是用书法来规劝自己。柳公权人品很高,不仅是忠臣,而且是孝子。当时公卿大臣家中的书法收藏,如果没有柳字,就被看成不孝。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意思
意思:磨墨练字用尽了八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涝池里洗砚,池水都乌黑了;只有不断学习,取各家之长,才能把字写得像龙、凤在纸上飞舞一般。此句出自:《柳公权练字》故事内容简介: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扩展资料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柳公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