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住着一只百灵鸟和一只啄木鸟,百灵鸟总是看不起啄木鸟,常常和它比美。百灵鸟明明知道自己比啄木鸟美,但是它还要说:“我比你长得漂亮,我的歌声又比你好听,你有什么本是可以跟我比。”“我虽然没有你漂亮,也不会唱歌,但我是给大树治病的医生,这一点我肯定比你强。”啄木鸟刚说完。“住嘴,就你给大叔治病的两下,不用学,我也就会了,现在我不跟你一般见识,总有一天我要证明我什么都比你强!”百灵鸟大声说道。有一天森林里的杨树突然生病了,啄木鸟去治病,可百灵鸟非要给杨树治病。啄木鸟只好让百灵鸟去了。百灵鸟忙活了几天,不但没把杨树的病治好,而且杨树病的更加利害。这是啄木鸟马上给杨树治病,他发现树里有许多虫子,就用自己尖尖得嘴一个一个把虫子吃掉,过了几天,杨树的病被啄木鸟治好了。森林里的动物都说百灵鸟没用,这时百灵鸟才明白有几处优点就可以了,不可以什么都要强求,百灵鸟真诚的向啄木鸟道歉:“我不该看不起你,对不起。”啄木鸟说:“没关系,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从此百灵鸟和啄木鸟成为最要好的朋友。
你最喜欢哪些童话故事,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错了!
什么是“童话”?似乎人人皆知,但其实多属一知半解。
“童话”,《辞海》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
这个释义,首先是言“童话”属于儿童文学体裁,其次是言其表现形式及文学手段。最早有以文字形式流传的童话故事,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童话故事开始在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诸如公元100至200年间阿普列乌斯(Apuleius)所著《金驴记》(TheGoldenAss)出现的爱神与美女(CupidandPsyche)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间印度的《五卷书》,但由故事本身无法得知这些故事是不是反应当时当地社会所流传的民间故事。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是根据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andtheVampire)及《彼勒与大龙》(BelandtheDragon)。除了这些合集之外,中国的道家哲学家,像是《列子》与《庄子》,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
这上述概述中可以看出,“童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作品,所以“童话”更能提示“人的本质”,其深刻性更有着超出其他文学作品的一面。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农夫与蛇》,是其中的一篇,故事告诉人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农夫与蛇》:一农冬日逢一蛇,疑其僵,乃拾之入怀,以己之体暖之。蛇大惊,乃苏,以其本能故,以利齿啮农,竟杀之。农濒死而悔曰:“吾欲行善,然以学浅故,竟害己命,而遭此恶报哉。”
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古希腊有《农夫与蛇》,中国古代则有《东郭先生和狼》,题材与体裁都极为相近,这不叫“撞车”,而是中国与外国只要处在“幼年时期”,都同样需要有“童话”!
童话是写给儿童看的?错了!《农夫与蛇》的深刻性,其实在于提示人性的善与恶,它是值得所有“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