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河的故事

黄河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977 更新时间:2024/1/24 10:40:31

黄河上的奇异现象

给大家说一件事情吧,80年代的时候,黄河中下游每年都要进行清淤的工程。附近的居民(主要是农民)要出河工。就是每家出一个壮年劳力,当然老人也可以去烧水做饭什么的,如果没有就要出钱。这件事情发生在山东某段。冬天,黄河基本上没有什么水,大家在河底挖出淤泥加固旁边的大堤,突然,一个人嗷嗷地吼起来,声音极其凄惨,紧接着在河底的所有的人都开始吼,岸上做饭的人非常惊讶,过了一会大家停了下来,接着干活。吃饭的时候,问起他们,没有人知道自己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就是说,那几分钟的记忆,河底的人没有了。然而,怪事还没有结束。

他们晚上回到住处,下起了雨夹雪,有一些年轻人就建议到旁边的一处新院子去睡,还可以烤烤火什么的。那个院子很新,有10多间新瓦房。院墙都是用树枝扎的篱笆,那村的村长说是可以随便住。于是一些人就兴冲冲的把铺盖带到了新房子里,真好啊,在屋子中间生火,暖和。有一位做饭的老人也跟着进来了,他看了看四周,就让小伙子们马上搬出来。大家知道那个老人看到了什么吗?在房子的正梁上有7道刀痕!当地有个风俗,如果有人在房内上吊自杀,就要在房梁上砍一道痕迹。这间房子,是凶宅中的极品:一家7口先后在房中上吊自杀。其中包括一对新婚夫妇。家里过得挺和睦,搬过来没有几天就出现了这种事。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

后来,是过了三四天之后的事情了,大家已经军心涣散,强烈要求停工,老人们总觉得事情太过蹊跷。试想哪里有一家人全部上吊的?何况大家都是附近村庄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这里有这样的事情。新婚夫妇是挡煞能力很强的,很少有刚结婚就被鬼魂缠身之类的事情发生,否则也没有冲喜这一说法了。像这种吊死鬼(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情?

上面(县里)专门派了一个民俗专家来查看,顺便安抚一下民心。农民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些神婆、老人进行类似道场的安抚仪式。结果怪事还是发生了

就在民俗专家到的当天下午,河里传出消息:挖到一句透明棺材!

透明棺材?当老人人们赶过去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了,非常奇怪的棺材,刚刚挖出顶盖,上面的泥已经擦去,让人奇怪的是能很清楚地看到尸体周围有很多小鱼在游来游去,但却看不到尸体的模样,只有大体的轮廓,穿着双层的寿衣,可以判断生前无子(当地风俗)。鱼是不可能在密闭的棺材里长时间生存的,这是常识。所以这个棺材的密闭性肯定不好,但是如果这样,寿衣早就应该没有了,恐怕连骨头都很难剩下,因为,老人们都没有听说什么情况下会用透明棺材下葬,更何况,这里是河底,是黄河改道后才被淹没的,奇怪的是这幅棺材竟然没有被冲走,因为当地风俗,下葬深度不过3米左右。

那里的丧葬风俗是如果生前无儿,所有丧葬品为双倍。当然棺材除外。口含金左手穿银,右手拿着打狗饼。打狗饼是用玉米面和着头发茬蒸的玉米饼,阴间路上有恶狗拦路用来对付的。棺材更分三六九等。薄棺材就是3寸板,估计两三年就腐烂掉了,好的是9寸板,并且是用樟木、檀木等质地坚硬的木材。然后再在外面套一个杨木的棺材称为杨木套棺。但是透明棺材确是闻所未闻的。难怪大家都特别好奇。

同时也隐隐约约心底直犯凉气。这时候,已经分成两拨,以一些老人为首的坚持不再挖,并且把上面露出的盖掩埋。怕殃及子孙。年轻人就坚持要看个究竟,不信邪,再有说不定挖出点金银财宝,不就发了吗

民俗专家也是抱着猎奇的态度,让他们接着挖。于是老人们在旁边烧香祷告,说一些孩子小无知,请**包涵等等话语。小伙子们则一锹一锹的把棺材周边的泥挖开运走。棺身露出1米了,下面还是没有到底。按说棺材充其量也就1米左右高,气氛逐渐凝重了,更为奇怪的是,棺材盖和棺材好像连在一起的,没有任何缝隙。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棺材底能打开了,可是又有哪家的棺材是底下开盖的呢?莫名的恐惧在心底蔓延,或许,不挖才是对的

大家接着挖,一边挖,一边把泥水弄出去,在河道里,已经出现了一个深2米,直径为40米的坑,棺体已经露出1米5了,还是没有见到底。挖出来的泥已经是胶泥了,就是说,再往下挖就比较困难了,大家一直很奇怪,小鱼看得那么清晰,怎么其他的却看不清楚呢?这个棺材到底有多高,到底是什么棺材?谁都不说话,现场只有铁锹挖泥的声音,同时伴随着偶尔碰到棺材的声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玻璃,可能是冬天的缘故,摸上去特别的凉,虽然是白天,太阳很好,气温也在10多度。还是有一阵阵的寒意。

有人能了解那种质地吗?没有玻璃那么滑,质地坚硬,透明,玉石的?别开玩笑了,哪有那么透明的玉啊?还那么厚

有人沉不住气了,召集了十多个人站在棺材的一侧用力推,试图让棺材活动,棺材纹丝不动,说明埋在泥中的部分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深。

挖!明晃晃的太阳底下还能见鬼不成?有什么啊?不就是一个棺材吗?挖!能有多深?接着挖就是了,那么大的棺材灌满水能推动才怪,不要胡思乱想,继续挖!有人鼓动着,这的确是个费力的活,挖得人已经换了三拨了!棺材,露出地面的棺材已经比人高了,太阳照射下反射着浅绿色的光。更为奇怪的是人们看到里面的尸体浮在中间,是始终在中间。挖出1米时他在50cm出,两米时他离地面1米高!

里面到底是什么?不象是水,但不是水鱼怎么在里面游?看来只有完全地挖出来,这个问题才能有答案了。有人提出用铁棍试一试下面还有多深,这时候,有人请来了当地最有名的风水先生。这位风水先生声望甚高,算命是祖上传下来的,长子长孙这样传。他的叔叔现在跟他学算命,他第一次给人算命是在他15岁的时候。在集市上摆地摊,有个当地人不信,谁见过这么年轻的先生?就让他给看,结果这位先生不看,只是说:“你的命太硬,是被逼出生的,生下来时你嫌家穷不哭。”这人当时失色,因为,他生下来不哭,后来用葱白打哭得事情最多有3个人知道,稳婆、他妈,后来妈妈告诉了他。堪风水更是厉害。包括阴宅、阳宅。他从来不会做那种给人谋取暴利的事,如包一包朱砂要百元(算命先生常做)等等。所以很是受人尊敬。据说其父更神,能够在坟上拔一棵草便知里面死者性别,年龄是否是善终等。

在当地,风水先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为人找祖坟。解放前是经常有人16岁出门闯关东,等到回来,父母已逝,好心邻居给埋了。结果破四旧、破除封建迷信的时候,坟头被平;有的是因为经济发展了,道路拓宽、还有耕地的变迁等等,一些本来作为标志的记号(大树、庙宇等)不见了。老人只有残留在记忆中的大体方位。儿孙想重新厚葬,就要请风水先生帮助找到祖坟。风水先生手中拿一铁杖,大约有小手指的一半那么粗,根据方位,就能找到祖坟。并且可以确定头脚的方位,具体怎么操作不清楚。大体上靠的是下葬均为南北下葬,头北脚南,且在坟头会埋下一个瓦罐。大家请风水先生的原因大体在此

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果都是那个地方的人,恐怕就不用这样说了)风水先生来到了棺材前,很是吃惊,但没有说话,细细地打量着这个棺材。始终没有用手工的铁杖。足足打量了半个小时,然后问民俗专家(在现场,他算是最大的领导了,县里来的嘛):“一定要挖吗?”“挖!”民俗专家已经沉侵在考古大发现的喜悦中了。当然他没有忘记问:“会有什么害处吗?”他压根不相信算命会认识这个劳什子。“没有”算命先生淡淡地说,“不过照这个挖法,恐怕挖一个月都挖不出来!”人们都停了下来。算命先生走到一边,和当地的村长还有些老人在低声地说着什么。不一会,老人过来说:“所以属龙的,和不属龙但是12月出生的人都离开河底,到岸上去。”

五步之内必有白蛇”算命先生说着,走到棺材的东南方,离棺材四五步远的地方停下来,“找两位拿木锹往下挖三尺”几个人一溜烟跑回村子那木锹去了(注:木锹是农民利用风力用来把麦粒和麦糠分离的一种农具,和铁锹相似,不过是桑木做成的)。太阳眼看越来越弱了,算命先生说“今天可能挖不出来了,拿东西把它罩住,千万别让雨淋着!”不一会,农民拿着木锹来到了,按照吩咐,在指定地方向下挖?白蛇?那是仙啊!老人们心里都犯着嘀咕。当地的确有一种小白蛇,但极其罕见,老太太们一见到小白蛇(大约有筷子那么长吧),就会磕头,找来红布蒙着的盘子,把白蛇请到家去,烧香供着,说来也奇怪,白蛇总是很听话地爬到盘子里,然后享受(自己猜的)几天香火,就无声无息地不见了。

算命先生给划了个一尺左右的圆,两个人开始挖,的确,这里的泥明显得比其他地方好挖,不大会的功夫,一个人喊道:有一堆青蛙!“别挖了!!”算命先生急忙阻止,大家都很奇怪,冬天挖到青蛙很正常,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大家看到有十多只青蛙拥挤在一起。有青蛙的地方怎么会有蛇呢?老人们又开始了祷告,不为别的,谁见过这么大的棺材啊,更何况不管怎么说毕竟惊动了“人家”嘛?大冬天,算命先生出了一脑门子的汗,后来听他说,当时他差点就要往回跑了。算命先生把青蛙一个个拿出来,没有什么白蛇,除了青蛙,什么都没有!

不应该啊,算命先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父亲就是这么告诉自己的啊。

怎么会没有白蛇呢?

他站起身来,大声问:“还有没有属龙的和12月生的人没有退场吗?查出来后果自负!”

有几个围观的讪讪地离开了,也难怪,这种事情谁不能在近处看看呢?老人们心里隐隐约约明白:“不是白蛇怕他们,而是对这些人无益”

正在这时候,有人在喊:“蛇!蛇在木锹上呢!”

可不是吗?在锹上的泥中,一条小白蛇露着段身子,与平时不同的是:这条白蛇不是通体全白,而是带着些许斑点(没有人说出什么颜色的斑点),与大家曾经见到的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它把头露出来,频繁地吐着信子,非常戒备,冬天的蛇是不应该这样的。算命先生小心翼翼地拿着小蛇放到了,棺材旁边,确切地说是棺材底部,小蛇飞快地往下钻,不一会儿就不见了。

一见小白蛇钻到水晶棺下面去了,胆小的人开始惊叫起来,天哪?它钻到哪里去了?怎么会?蛇钻洞不假,但蛇本身是不会打洞的,大多数是利用黄鳝的洞,更何况这么冷的天,小蛇竟然还能这么活跃,紧绷了一天的神经根本无法承受太多的怪异。大部分人都跪在了泥地里,用最传统的但也是最尊敬的祭奠方式进行叩拜二十四拜礼,这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叩拜方式,含八卦方位,一般是至亲过世路祭时最为隆重的一种叩头方式,有辈分长者带头,一步一趋、迈方步、磕头作揖!24拜结束了,大家均跪在地上不知所措!是啊,按常理现在应该哭诉了,比如死者是跪拜者的叔叔,则应该哭叔!辈分再小一辈的哭爷,等等。可这次跪拜的姓甚名谁都不知道,怎么叫啊?万一、万一这个不是人呢?天地人不分用人理祭拜会不会天怒人怨人怨?这时候算命先生说:“好啦,磕了头就行了,天也晚了,大家回岸上歇了吧,明天一早就好了。”

大家默默地回到岸上,谁有心思吃饭啊,那些属龙的及其他不能在旁边观看的人着急地问这问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算命先生那不知所云的态度也让人没底。没有见到白蛇的人在嚷嚷:“明天咱们拿铁锤把它”还没说完就被一个脏兮兮的泥手堵住了嘴。老人们狠狠地瞪了那个头小子一眼。太不知轻重了,早听老人的还有什么事?但凡遇到施工时挖到棺材,能不动就不动,一旦要动,就要请个明白人祭奠一番,将喜材请出,妥善安置。算命先生淡淡地说:“该出来的还是要出来,不然就麻烦了?”大家用询问的眼神看着这位先生,“看看明天吧,我这里有108个黑狗剪纸,你们把它贴到那个院子墙上,记住所有的门都要贴2个,水缸上一定要贴,这个事必须属龙的去做,记住一定要在太阳出来再贴,如果明天阴天,一定不要贴!”,声音不大但是非常坚定,是一种堪破一切的那种坚定。大家心里稍稍安了点心,毕竟有人出谋划策,而且指挥若定。

“还有,你们一定要看看水缸里有多少水,水缸外面湿的痕迹有多高。”算命先生嘱咐道。大家答应着,回到自己的窝棚(劳工没有什么好住处,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否则也不会去那个让人恐怖的院子了)。手里的黑狗剪纸很普通,就是一般的拿黑纸剪的小狗,这是用来辟邪的,可有没有什么节干嘛用这个?一般人都是用新纸剪的,这个看来应该有几年的历史了,纸张有些发旧。

夜里出奇的安静,连平时打呼噜的都没有动静,当然了,谁还能睡得着,特别是分派到任务的人更是激动。老人们抽着自卷的烟卷,一闪一闪的灯光让大家更是希望黎明早点到来。“你说这个是不是跟秃尾巴老李有关系?”一个老人轻轻的问,啊?在黄河边上的人应该知道这个传说,秃尾巴老李是龙的代名词,60年来一次,来一次,黄河就会泛滥一次(相传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了,在一家农村小院里,一位年轻的媳妇守着卧病在床的老母亲,老娘特别想喝口鱼汤,外面大雨倾盆,到哪里去买鱼?再说了就是有地方买,也没有钱。正在这时,一阵雷电,天上掉下了一尾金丝大鲤鱼,足有5、6斤重!媳妇欣喜若狂地把鱼抱回屋,看看那鲤鱼可怜巴巴的样子,又不忍杀它,于是就剁下了鱼尾把鱼放生了。说来也怪,母亲喝了鱼汤病就好了。而这条鲤鱼是被贬下凡的龙王,也有说是跟其他龙斗法败下来的。好在龙王通情达理,没有惩罚孝顺的儿媳,但却成了习惯,就是隔一甲子便来一次,黄河便泛滥一次,河南安阳至今也有此说法,安阳原来叫河西,因为在黄河以西,原来过河均是用船,忌讳很多,如果有人说沉之类的话下场很惨,轻者不让上船,如果在河中间说可能会被赶下船,还有个忌讳就是不能说秃,否则一船将不等平安。姓李的特受欢迎,有了他,肯定一帆风顺。)一听是跟这个有关系,大家凝重起来!“不会吧!”一位老人慢慢接道,“第一时间不对,再一个没有听说要用黑狗的呀,还有就是棺材是人用的嘛!”大家都没有主意,在黄河边上讨生活真是难啊!

天终于亮了,还好是个晴天,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大家分头行动了,一些人簇拥着算命先生先生来到棺材旁,一些人去贴剪纸了。算命先生拿出3根香点燃了插在自带的香炉里。嘴里念念有词,但决不是什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什么的,随后拿出一块木头(好像是桑木的,已经磨得发亮)插到了棺材的正东面,这时候,棺材中的鱼游动得越发频繁了。大家总觉得不安,原来棺材,它自己长高了,是的,挖出来的棺体都被农民擦拭干净了,明显多出来20cm左右带着泥巴的棺体。算命先生先生指着西北角说:“挖!挖到挖不动!”这时河道还有挖不动的时候,莫名其妙,算命的是不是吓糊涂了。这时候,贴黑狗的送信的人跑过来了,“先生,缸里的水还有一乍(20公分)就满,水缸外面的湿痕离上面还有四指!”

“知道了”算命先生淡淡地答应着,一直盯着棺材里的小鱼,小鱼就是小鱼,很普通的草鱼,尸体已经升到人的腰的高度了,还是模糊不清,有一点能看清楚,小白蛇也在里面!并且它在移动,始终在避开不断冲过来的小鱼。鱼也敢欺负蛇!难怪先生一直在看。一炷香已经烧完了,突然,“咔嚓”一声,两根挖泥的木锹同时折断!两个半截的木锹插在泥里。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人猛一激灵,这就是挖不动的时候。两只锹面都陷在泥中,好像有什么硬物将锹卡断。算命先生用手向外挖泥,渐渐露出了一个铁墩,有普通园凳面那么大,上面刻着一些图案,先生在四周摸索,慢慢抽出一截生锈的铁链。

大家兴奋地围了上去,难道这个也跟棺材连在一起吗?几个小伙子上前帮忙拉,一使劲,棺材一头震动了一下。“停!”算命先生生气地喊道“不是说不让你们到这里来吗?”那个送信的小伙子赶紧松了手,一溜烟跑到河岸上去了。不错,铁链上有断茬,可能时间长了的缘故,有一个扣已经裂开一半了。要不要接着拉,可以不让断处受力地拉,大家等着算命先生的指示。算命先生仔细的看着断茬,思索着,这时候天慢慢地阴下来了。民俗先生一直在看铁墩上的花纹,突然他说了一句:“这个应该在井里啊”不错,这是古井中用来镇住泉眼用的,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了,老人们也看着象,于是更加说不清了,铁链连着棺材,谁会把棺材放到井里?纵然想放,哪有这么大的井?算命先生若有所思:“真的有金,高手啊!”在那个地方,风水上能称得上大师的很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段时间这一片发展极其迅速,当然是解放前了,有个特别有名的大王村,村里连续建起了90多座土楼,大家都说王家祖坟风水好,就在一天晚上,来了一位南方人,据说从石碑座里凿出了一个金蟾蜍。当晚整村人都听到了铜钱在地下滚走的声音,老人说龙走了。从此大王村第100座楼再也没有建起,建一次塌一次只好作罢。所以大家一听说这里面有风水大师的参与,都极其紧张。算命先生说:“没有关系,这是本地的先生作的,为的是守龙脉,没有想到还是出来了。”那棺材呢?棺材是谁作的?现在怎么办?

不知道,算命先生脸色也是很难看,自从他看到铁链之后就变得凝重,现在脸色更加沉重了。突然,算命先生用头拼命地撞棺材,一下、一下,没有几下他已是血流满面,声音传得很远,老人说回家后,村里人问是不是放炮了(因为当时有勘探地质的经常钻眼,拿雷管炸),而在周围的人听到的却是很轻的声音,但是很清晰。大家都吓呆了,没有人想到去拉住先生。附体了?不能,但凡附体的都会自报家门。只有在过年请神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附体的,如突然有人大喊一声“俺是七仙女”就见一个老爷们在扭捏作态,给他一根绣花针和线,竟然能锈出很高水平的花来。突然有人喊:“棺材裂开了!“是的!棺材裂开了,并且有水向外流,算命先生满脸是血地大声喊:”都赶紧上岸!“大家爬出了大坑,就见棺材里向外喷水,就这样,在大家的注视下,水渐渐地把棺材给没了,有细心人看到,棺材里的水根本就没有少!大家不再说话,干活去了。算命先生被他叔叔带走了,后来就听说算命先生瞎了。第二天一早,人们惊奇的发现,昨天还满是水的坑里一点水也没有了,也没有棺材,什么都没有,先生流在地上的血迹却没有被水冲走,有人去那个大院里看水缸里面的水也没有了。过了大约有半个月,那里开始地震,家家户户贴黑狗,还流传着一个怪怪的顺口溜。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关于黄河故事的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 有关黄河的故事名称?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

  • 励志的小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也喜爱人生成功励志的文章故事,让你终身受益,给你《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

  • 你能说说王曦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

  • 书法家的故事简要介绍50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怀素啊,他小时候家里穷,就出家了,然后喜欢书法,又没钱买纸笔,就在自己住的地方广种芭蕉树,取蕉叶待之。。。刻苦、吧颜真卿啊,他小时候家里穷,然后拿拖把沾水在墙上写,这个刻苦吧。周恩来啊,小时候坚持百字练,有一天回家晚了,家里人劝他别练了,他非得坚持练完才肯睡觉,好不容易写完了,家里人又劝他去睡了,他

  • 在扇子上写书法一般卖多少钱一把比较合适?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这要看书者的水平了?而且完全靠书者的水平决定扇子的价格!你想啊,如果书者是一个完全不懂书法的人,信手涂了一堆墨猪,这个扇子是不是完全毁掉了!非但不值钱,扇子都没有意义了。如果王羲之在扇子上题字是什么价格?无价!高手题字当然是高手的价格,水平低呢,扇子的价格绝不会高到哪里去!或许扇子的材质会影响到价格

  • 用赵体风格创作扇面书法作品,应该如何把握好?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如实回答。我练习书法刚刚两年,对扇面这一块没有深入的研究。平时只是欣赏,现尝试着回答,我想应该分两块。一是:不论以何书体创作,首先根据扇面的形状、大小、质地,创作内容、字数以及扇面上点缀小品的位置、大小等因素,考虑整体布局,比如几行几列,每行字数,留白大小,落款|盖章位

  • 经营书画成扇,玩扇、藏扇为何能蔚然成风?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扇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扇子历来也是文人文化的象征,在大量的诗词、戏曲、书画艺术中,都少不了一把扇子,而扇子本身就是书画艺术的载体。近几年来接触书画家和藏家,也发现大家对扇面、成扇这类形制作品喜爱,自古书画形制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扇面虽小品,但是它的艺术价值不

  • 扇面画的历史渊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扇面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请杨修为其画扇的故事。到了唐代画扇之风更为盛行,当时的扇子还是圆形的,故称团扇。宋代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留下扇面画也很多,扇子的形制出现了芭蕉形的扇子。集书法、绘画于一扇,则始于明代,这是因为折扇形式的出现。国人历来都有这种

  • 东坡画扇的写作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东坡画扇出资宋朝哲宗年间何元的《春渚纪闻》。这个何元其实是在苏轼的举荐之下得以为官的,加之苏轼在当时的地位,记述苏轼的诗文、轶事便成为他的一个业余爱好。因而这个故事得以流传。折扇其实源自日本,制造灵感得自蝙蝠翅膀的开合。北宋年间,折扇作贡品传入我国,但尚未广泛使用,至明清就相当兴盛,它易于携带,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