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是北宋最杰出的艺术大家之一,造诣全面,主要体现在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
米芾书工各体,尤以行草见长,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其“刷字”书风至今盛行不衰。他首创以繁密的墨点堆叠成山峰,表现云雨中山峦的浑厚润泽,效果独特,前无古人,画史称“米点山水”,推为文人山水画的开山巨擘。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希望能帮助到你
读了《米芾学书》这篇课文还有什么困惑
没有了。〔解题〕米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书”是写字的意思。本文讲的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结构分析〕本文讲述了宋代画家和书法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说明了学习技艺要用心的道理。全文共25个自然段,按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米芾。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米芾小时候跟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学了3年,让老师打发回家了。第二层(第3~24自然段),写外地来的秀才苦心孤诣教米芾写字,使米芾悟到了书法的真谛。第三层(第25自然段),写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语意理解〕“米芾是宋代著名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这是对米芾的简要介绍。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宋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官。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豪放;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也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并画人物。著有《书史》《画史》等。“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但是,米芾不甘心,总想学写字。”“……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当见面礼送给秀才看。”“‘只要能写好字,怎么都行。’”“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但母亲经不住米芾的百般央求,只好……”从这几处可以看出,米芾小时候对写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学习写字的愿望十分迫切,在主观上他也十分努力地想把字练好。“秀才”,指读书人。“一沓子”,沓,量词,用于重叠起来的纸张和其他薄的东西(一般不很厚)。“纹银”,旧时称成色最好的银子,因表面有皱纹,所以叫纹银。“百般央求”,采用多种办法恳求。“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像不一样,可漂亮了。”“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说明米芾对字的“形”把握得很准,间架和笔锋模仿得很准确到位;“又好像不一样”,说明米芾用心琢磨之后,对字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写出的字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气韵。这说明米芾的字已经达到形神皆备的境界。“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告诉人们写好字的秘诀是“动笔动心,观其形悟其神”,学习其他技艺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任何一门技艺的练成都离不开“用心”这个诀窍。“观其形”,观察它的形状。“悟其神”,感悟它的气韵。“心领神会”,深刻地领会。“米芾后来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苦心孤诣”,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米芾的秀才老师虽然只教了米芾很短的时间,但他对米芾的引导实可谓苦心孤诣,是一位有着独特方法和见解的老师。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老师,让米芾懂得了“凡事用心”的道理,成就了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用心”的道理使米芾终生受益匪浅,也是他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写作特点〕1.通过名人故事,揭示深刻道理,发人深思。2.通过人物语言和行为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品质。3.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读来真实亲切。